苏菲:中国人去日本爆买,受益者到底是谁
如今,无论日本人愿不愿意,都得过中国的国庆和春节了——春节期间,东京各大商圈的“恭贺新春”字样和标识,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2015年全年,访日中国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整整一倍。除了人数众多,中国人更是所有游客中的“金主”,从尿片到电器,从奢侈品到化妆品来者不拒。甚至有数据显示,某大手百货店的中国人消费占总额的40%。
2016年春节期间,数据表明前往海外旅游的中国人达到历史最高纪录600万人——比芬兰整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数字一波波被刷新,即使是再保守的日本公司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加入这股疯狂的浪潮了。向来对商业机会机敏的中国人也不甘示弱,纷纷开始挖掘“inbound business”(在日语中意为外来游客的商机)的可能性。
在这浪潮中,到底出现了怎样的弄潮儿?又有谁以怎样的方式受益了呢?
日本本土的日本企业:争相“笼络”中国游客
走进日本著名电器店Bic Camera的有楽町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不断重复播放着中文影片的特设货架。春节贴倒“福”,十一贴“欢庆国庆”,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信息和人气商品一应俱全。
同样在银座有楽町一带的LOFT,无印良品,也为中国游客提供了特殊服务——大面积的专用免税柜台。这些柜台通常会有店家特地安排的中国人店员,买东西简直毫不费力。
这些走在前面的企业,销售额每年都会大幅刷新,其中免税销售额(即外国游客购物的销售额)功不可没。拿中国人爱去的松本清为例,2015年销售额比2014年涨了8%。松本清是位于热门旅游景点的老店铺,外国人带来了10%左右的销售额。在一些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新店铺,这一比例更是达到50%以上。
一张发放给日本企业的“中国游客接待指南”中这样写道:“……中国游客喜欢特殊的热情,如果在店内或者入口张贴欢迎光临,尤其是带有自己的名字时他们会非常高兴。……中国游客有时候说话会听起来像是生气了,但不要担心,这往往只是在正常交谈而已。”这番对中国游客的研究,着实让人忍俊不禁,也侧面反映出日本企业对中国客人的关心程度,并不仅限于媒体的炒作。
然而大多数指望着中国客人大驾光临的日本商铺,并不懂得如何才能真正让自己在“日本购物必买TOP20”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时,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们创办的企业,就自然找到了商机。
驻日本的中国企业、个人:我们才是中国通
日本的社会习惯、商业习惯和中国大相径庭。比如日本人旅游时,总爱在书店购买杂志,贴上标签认真研究;中国的年轻游客则喜欢通过网站或者应用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的差异,让许多日本企业的宣传变成了“空抡一拳”。费了半天劲,却没传播到一个游客耳朵里。
于是,真正的中国通登场了。
熟知微博微信的运营规则,专门为日本企业开设运营官方账号的咨询公司成了日本大手企业们的救星。只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咨询公司或者个人就可以帮忙办理日本人无法理解的开设官方号手续,推送中国用户喜爱的内容,还提供大V转发、广告购买服务——中国的互联网环境发展速度之迅猛,日新月异的营销手段使得日本企业和广告界很难跟上节奏,只能依赖中国精于此道的专家们了。
同时,不少企业开始加强招聘中国人。与商场服务员、翻译不同,比起为了与中国客人沟通的劳动力,更多的企业开始希望中国人作为团队的一员,为他们带来新的见解。
中国企业:进军日本为中国人服务
2015年12月,上野多庆屋、Bic Camera、山田电机等多家日本企业引入了支付宝当面付和中国人专用的红包机制,活动期间贴出巨大的广告,招揽中国游客用自己国家的支付方式在日本消费。
无论对于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来说,这一次进军海外的方式都很特别。他们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带入日本商家,而这种支付方式竟没有一个日本人能用。这正说明在海外,仅以中国人游客的数量和购买量就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市场。支付宝和微信都注意到了这个庞大的市场。中国人在国内熟悉的服务,媒体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就看他们如何把握了。
有人说,到国外买东西,就是给外国公司送钱。现在看来,还真难说外国企业是唯一的受益者。随着中国人走向世界与全世界对中国人的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中国人、中国服务的需求都会随之增长。中国人的爆买行为还会持续多久?众说纷纭。但是它无疑造就了一大批受益者,还有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想要乘上这艘远航的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