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议会通过决议 禁止成员国对沙特出售武器
难道真的是忍无可忍了?2月25日,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以359:212票的绝对优势通过决议,要求欧盟国家对沙特进行武器禁运。理由是沙特主导的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已经伤及到了平民,造成了“灾难性的人道主义形势”。
据英国《卫报》报道,起草这份修正案的关键人物是来自英格兰东部的理查德·豪伊特(Richard Howitt)。自1994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欧洲议会议员,同时也是工党在欧洲议会的外交事务发言人。理查德·豪伊特说:“这(决议)是一个清晰的、结束也门流血冲突的人道主义呼吁。我们要求沙特寻求政治解决的方案,而非滥用武力。”
英国《卫报》的报道
在投票之前,沙特发起了强大的游说攻势,该国官员极力劝说欧洲议会议员,奉劝后者不要投票支持武器禁运。沙特驻布鲁塞尔大使阿卜杜勒拉赫曼·艾哈迈德在写给欧洲议员的信中辩称,也门胡塞武装也曾经屠杀平民,他们甚至使用儿童士兵,并将饥饿作为一种武器。
西方左翼敌视沙特
尽管这一让沙特感到非常不快的决议可能只是徒有其表,因为它并没有“强迫”欧盟成员国对利雅得进行武器禁运。一份没有强制力的决议是根本无法撼动西欧军工集团在海湾国家巨大利益的。但是,这一纸“空文”依然体现了“老欧洲”一股压抑已久的愤怒,从而在国际舆论上给沙特制造巨大的压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和包括军工集团、能源巨头在内的奉行实用主义的右翼不同,占据西方舆论主导的左翼媒体、非政府组织和相对民粹化的各式议会,则至始至终对沙特持严重敌视态度。因为沙特和海湾君主国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就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反现代、反女性、反西方、反多元化”,这同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后左翼所一贯提倡的“种族平等”、“女权主义”、“世俗化”和“多元文化”等理念截然相悖。
英国工党议员理查德·豪伊特是推动禁运的关键人物
在军事领域,左翼团体也竭尽全力阻止所在国的政府向沙特出售武器装备,这在德国表现的尤为突出。2013年11月,该国的绿党(Die Grüne)和左翼党(Die Linke)指责联邦政府违反军火出口原则。绿党议会党团主席沃尔认为,德国远离了限制性出口政策,忽视了自身的原则以及人权报告。而左翼党副主席梵阿肯也表示,德国的军火出口已经完全失去控制,军火生产商几乎毫无底线可言,在军火出口中充斥着无耻行径。他说:“默克尔政府一方面用崇高的言语表示他们站在阿拉伯世界的改革者们一边,另一方面却用军火出口支持独裁者。”
之所以过去左翼能够一忍再忍,在于沙特的举动还没有真正威胁到自身。不过,“伊斯兰国”的崛起,《查理周刊》遇袭,尤其是巴黎恐怖袭击后,事态出现了变化。
从去年12月开始,西方对沙特的“关注”开始增多:英国广播公司(BBC)花了很大篇幅报道了这个国家内部出现的一股罕见的死刑潮;《观察家报》(The Observer)的社论公开指责英国和沙特的关系是一种“危机国家安全的不光彩联盟”;英国自民党前党魁阿什当勋爵指责沙特对英国政界施加影响力,并呼吁本国政府对资助“圣战”的组织展开调查,矛头直指沙特和海湾君主国;而饱受难民潮之困的德国更是越来越难以容忍“传说”中沙特和极端组织的关系,副总理西格马尔·加布里尔直截了当,“我们必须让沙特明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日子已经结束”;今年初,人权组织“反军火贸易运动”指控英国政府向沙特出售军火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因为沙特可能在用这些武器杀害平民。这一组织甚至发律师函警告英国政府:如果拒绝撤销对沙特出售武器的许可证,并继续颁布用于也门战争的武器出口许可证,将受到法律制裁。
如今,以武器禁运决议为契机,欧洲议会也加入了声讨沙特的行列。据《卫报》报道,在支持禁运的359票中,大部分来自自由主义者、绿党等左派,而反对势力主要包括两个中右翼集团,其中之一就是首相大卫·卡梅伦领导的英国保守党。在投票之前的一周内,理查德·豪伊特已经和沙特官员举行了两次会议,他说:“沙特人不喜欢我们这么做,他们认为这等同于制裁。但我认为武器禁运不是制裁,而是一种义务。”
西欧不可能停止对沙特售武
在西方,尽管在舆论界和知识界,左翼和自由主义占据支配地位。但在外交政策的制定和长期的战略谋划上,现实主义的大旗一直屹立不倒。这一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在和沙特关系中十分明显。如果说左派和自由主义者因价值观而反对向沙特出口武器,那么右翼、或者说主流的现实主义者还是会“一意孤行”(哪怕对沙特和伊斯兰极端势力之间的“暧昧”关系心知肚明)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在当下所有的考量中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沙特的军备开支水涨船高,令世界为之侧目。早在2013年,沙特和阿联酋两国就进口了87亿美元(约565亿人民币)的武器装备,超过西欧国家的总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月22日发布的《国际武器转让数据库》指出,中东国家在2006~2010年和2011~2015年阶段武器进口总额增长了61%。2011~2015年,沙特是世界第二大武器进口国,其采购额占到了国际军火市场的9.7%,仅次于印度,与2006~2010年相比增长了275%;在同一时期,阿联酋武器进口总额增长了35%,卡塔尔增长了279%。
沙特空军装备的“台风”战机,由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联合研制
在总的军费支出上,据俄罗斯世界武器贸易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沙特的军费总额高达807亿美元,超过了英国(658亿)、俄罗斯(639亿)和法国(520亿元),高居世界第三位。
沙特在国际军贸市场上“不差钱”地豪购让西方军火商赚得盆满钵满。据《卫报》报道,自大卫·卡梅伦政府执政以来,英国已经向沙特出售了价值约60亿英镑(约574亿人民币)的武器装备,仅仅去年一年就高达30亿英镑;德国和沙特的关系同样饱受争议,2012年,该国批准向沙特出售价值12.4亿欧元(约102亿人民币)军火,这样,沙特就成了德国军备最大的进口国;作为沙特第三大武器进口国的西班牙,如今又收到了沙特的报价:采购5艘“前进级”轻型护卫舰,总价33亿美元(约215亿人民币)。
很容易想象,至今未走出衰退的西欧各国,一旦失去沙特这个挥金如土的大户,对本国经济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样有趣的是,本次欧洲议会对沙特武器禁运修正案的最初版本曾经点名批评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但在最终的版本中,这些国名全被去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欧盟成员国”(some EU member states)。因为这些议员清楚,这只能口头说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