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在南极种菜 “引入外来物种”违法吗?
“江西医生在南极种出蔬菜,让很多国外科考队员羡慕不已,常来中山站蹭饭。”中国人的种菜技能引发网友纷纷点赞。
种菜,不愧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特殊技能。一位网友说:“想起以前看过一个问题中国人最擅长什么,答种菜!果真啊,种到南极了都!”
无论国内国外,陆地海洋,中国人不闹事儿,就是做菜+做美食给大家分享。
当地媒体《江西都市报》采访到了在南极种菜的王征医生。
王征,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2014年10月30日,他受国家海洋局邀请,从上海出发,乘雪龙号远赴南极参加第31次国家南极科考任务(即中山站越冬任务)。今年1月24日,王征顺利完成任务回到上饶。
王征告诉记者,蔬菜温室实验室是一个16平方米的房间,整个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由蔬菜种植自控系统自动控制灌溉泵、温度湿度、培植灯和营养液等。例如,在电脑的控制下,LED植物生长灯能根据蔬菜生长情况自动调节照明时长;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小时向水槽内注入营养液;当房间湿度低于70%时,加湿系统将向房间内喷洒水雾。
“在南极一天做四顿饭。”王征说,南极食物全靠外来运输,肉类居多,蔬菜很缺乏,中山站成功培植了蔬菜,让很多国外的科考队员羡慕不已。因此,他们常来中山站蹭饭。
新闻在社交媒体热传以后,也有人发出疑问,南极是一块珍贵的自然资源考察地,种菜引入外来物种,妥当吗?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在南极站种菜其实是违反了《南极条约》相关议定书关于外来物种管理的规定的。虽然很多国家很多站都在悄悄种菜,但是都是悄悄的哦。”
外来物种入侵南极
新华社2006年引用《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北极的蜘蛛蟹、多种无脊椎动物和杂草已经在南极安营扎寨。人类也向南极周围岛屿引入了200多种非本土物种,造成灾难性后果。鼠类和猫类已经占据了海鸟的全部领地,野兔和驯鹿毁坏了当地植被,外来植物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当地生态体系。
2008年新华社又引用路透社的报道,在南极生态遭受重大逆转前,各种措施和努力正在不断加强。
2006年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把外来物种入侵南极列为优先研究课题。来自40多个国家的代表同意采取措施阻止非本土物种入侵南极。
环境保护组织也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更多行动控制南极旅游业发展。此外,旅游者被要求,登上南极大陆前必须先擦洗脚上的靴子,绝对不能携带植物。
澳大利亚科考站则要求科学家用真空吸尘器清理衣服,以去掉粘在衣服上的植物种子。
挪威特罗尔站的科学家只能靠外界输送新鲜水果和蔬菜。考察站医生厄于斯泰因•约翰森说:“建立一个密封温室种植新鲜果蔬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这违反规定。”
特罗尔站负责人阿特勒•马库森说,外来物种进入南极有着严格限制。他指着餐桌上的假玫瑰花说:“连我们的花都用塑料制作,因为我们不能把任何活物带进来。”
种菜也要按照基本法
“在南极站种菜其实是违反了《南极条约》相关议定书关于外来物种管理的规定的。虽然很多国家很多站都在悄悄种菜,但是都是悄悄的哦。”网友做出的“科普”,真是如此吗?
小编查阅了《南极条约》体系,其中确实有一个文件——《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其中包含了“南极动植物保护”的附件。公约是1991年10月4日在马德里发布的,中国当天就签署了该公约。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似乎没有中文文本,所幸,在南极条约秘书处网站上,提供了英文文本。
”除非经过许可,禁止任何外来动、植物引入南极陆地或冰川。”《议定书》第4条第1款明确规定。
往下再看第4条第3款:“依据第1款发布的许可,应当遵循附件B所限定的动、植物种类范围,并应当写明具体物种、数量;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写明年龄、性别,并加以防范,防止其对南极本土动、植物产生威胁。”
那么,附件B是怎么写的呢?
这是大写的蔬菜啊!!!“遵循第4条规定,下列动、植物可以引入南极条约区域,a,栽培植物,b,包括病毒、细菌、酵母、菌在内的实验用动、植物。”
其实,美国南极科考站早就已经在种菜了。上海的《新民晚报》2009年报道,远在南极的美国史考特南极站在进行的水培“生长室”研究,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亚利桑那大学植物科学系教授贾科梅利介绍说,南极高海拔、低气压、极端低温的环境与月球相似。南极温室每周产出约27千克植物,包括西红柿、辣椒、莴苣、草莓和香草,足以为在南极站工作的75位科学家每天提供2顿沙拉。
美国媒体也做了正面报道。
如果还不放心,我们再来看一下中国的南极温室长什么样?下图是长城站的温室,没有触及陆地。
并且,“种菜”是国家的科研项目,正式名称是:“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可能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国家要出钱研究在南极种菜?
因为……
我们的征途,也是星辰大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