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微信公号:西方“新闻自由”,只不过看上去很美
2月28日,求是网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西方“新闻自由”,只不过看上去很美》,文章借西方媒体涉华报道、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对所谓的“新闻自由”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全文如下:
高度重视舆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还是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注重运用新闻媒体传播真理、组织群众、推动工作,这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近些年来,受西方各类错误思潮侵蚀加之一些异见分子、“公知”大V们的叫嚣,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其中也不乏一些新闻从业人员。**西方“新闻自由”究竟是谁的自由?被一些国家、一些人盲目推进的西方“新闻自由”,真的会是那般美好吗?
皇帝的新装
如果真要形容所谓的西方“新闻自由”,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倒是不错的选择——臆想中的华丽美好与现实中的丑陋赤裸的完美结合。**一些人在谈论西方“新闻自由”时,往往只看到西方媒体貌似能够随便对国家政治指手画脚,诸如挖挖政客丑闻、批批政府决策、扒扒首脑隐私,却没有认清或选择性地忽略了其报道的双重标准,即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或资本利益,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不痛不痒又表面热闹的“新闻监督”;而另一方面,对与其价值观不符的他国事务,则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说三道四、小题大做、横加干涉,将原本的事实妖魔化处理,毫无底线可言。**最鲜明的事例是,面对同样让世人痛心且愤怒的暴恐袭击时,西方媒体对巴黎事件表现出了无比的人道主义关怀,齐声强烈谴责IS的反人道行径;而同样性质的事情发生在我国昆明时,部分西方媒体报道时的声调就显得有些异样——CNN将“恐怖分子”一词加上了引号,体现了其典型的政治诱导做派,而更有西方媒体露骨地污蔑说,“这是中国政府长期‘压制’人权的结果”……
报道昆明暴恐袭击时,CNN将“恐怖分子”一词加上了引号
如此的例子可以说屡见不鲜,我们引以为傲的东西,他们会竭力捕风捉影,企图寻找其中的“阴暗面”;我们觉得明显有问题的东西,他们又置若罔闻亦或强词狡辩。说到底,西方媒体的如此“变脸”行径,背后有着深深的利益烙印,是受阶级利益、政党权益、意识形态战略所驱动的,根本无法成为超然于所有利益纷争、完全不受限制的所谓自由的“无冕之王”。**他们也深深知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舆论是强有力的武器。****作为舆论斗争的最前沿——新闻媒介报道,其实就是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所说的“人心之争”。**一旦在新闻报道上出现导向性的错误,就必定成为坑人的迷魂药、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社会的分离器。苏联解体就是个活生生的教训。
苏联的悲剧
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几个人在屋子里秘密聚会,这时突然有人敲门,如果在斯大林时代,大家会立刻闭上说话的嘴,拿出酒来开始喝;而如果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大家则会立刻把酒藏起来,开始讲政治笑话。斯大林时期的舆论禁锢与僵化固然令人咋舌,但戈尔巴乔夫时代的无操守、无底线的所谓“公开性”,却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诱因。
这位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想通过种种改革和“新思维”来拯救党和国家,却节节让步到完全丧失一名共产党员的立场:从最初强调“不许利用公开化反对社会主义”,到效仿西方“新闻自由”可以“毫无限制的公开化”,最后,竟居然变成了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意见多元化、舆论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至此,苏联舆论领域全面失控,人们开始热衷于自己瓦解自己,自己丑化自己。列宁等苏联国家领导人被肆意污蔑,卓娅等苏联英雄被认定是官方的无中生有……最为可怕的是,就连《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等党报也都加入了这场混战。1988年6月,《消息报》就曾刊文对苏联中学的历史教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它们充满着“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谎言”,并要求编写一本“诚实的”教材。这种“呼吁”最终导致苏联教育部取消了当年历史课程的考试,并要求全国所有学校的历史课本在1989年全部销毁。连党报党刊都这样评价自己的政党和其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建设、坚守的共产主义理想,其他新闻媒体就更加无所顾忌了!报道无导向,言论无尺度,负面新闻舆论“一边倒”地指向苏共。
公开性成了幌子,新闻自由成了肆意妄为的借口,各家媒体都在争相制造耸人听闻的报道、荒唐无稽的假新闻。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只有愈发疯狂的造谣和诽谤才能吸引读者,为党说话的人只能靠边站。马克思主义被抛弃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上位。苏共如此“新思维”,加上西方的推波助澜,70多年形成的社会共识与认同很快土崩瓦解。舆论失控、思想瓦解,进而丧失政权,苏联解体的教训应该说是十分深刻的。
我们的决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下中国的媒体报端和网络上,错误导向的言论与思潮时隐时现,对我们的党、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对我们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含沙射影,或恶意诋毁,这让人不能不想到三十年前的苏联。**舆论的力量“可兴一国,可正其史”,决不容小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如果不能掌握新闻舆论阵地,就可能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面对各种争夺人心的杂音噪声,我们万不能天真大意,更不可畏葸退缩。**意识形态领域的博弈不会风平浪静,敌对势力存在的现实更不会自动消失。对此,我们必须看得很清楚,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坚决打赢新闻舆论争夺战,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唱主角。**只有这样,新闻舆论才能真正成为发展的“推进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秋平/求是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