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刘源他师兄”问话傅莹前发生了什么?
昨天(4日),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现场,一名澳大利亚记者“激情提问”令人印象颇深,他先介绍“刘源将军是我的学弟”,然后提问刘源将军“是不是应在反腐纪检监察部门给予更高的任命?”大会发言人傅莹予以了回应。
同日,微信个人号“杜平视野”刊登了凤凰卫视评论员杜平的文章《记者也要讲规矩》,亲历全程的作者介绍了关于这名记者的更多细节。以下是全文。
我犹豫了半天,不知道是否该写这篇小文,但现在还是决定写出来,理由就在文章本身。今天(4日)上午,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傅莹举行记者会,我们的两位摄影师一大早提前进入发布厅,为我们后来赶到的三人预占了靠近主席台的位子,包括记者胡玲、雷宇和我。我们三人抵达的时候,大厅里已是水泄不通,很多同行站在大厅后方和座位之间的夹道里。
刚刚落座,就听到有人高喊着我的姓名。我转头一看,那人站在夹道里,满脸亲热和欢喜。我想,也许是很久很久之前的熟人,记不起来了,赶忙站起来伸过手去。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自我介绍说:“我是澳大利亚《新快报》的,以前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经常看你的节目。初次见面,多关照。”这么热心的观众和同行,我岂敢怠慢,于是赶紧回报了几句热情的话。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觉是吃了他的糖衣炮弹。他说:“我今天必须得到提问的机会,否则报社就不给我发工资了。你坐的位子靠近主席台,我能不能跟你坐一张椅子?”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就随意地“哈哈”两声,继而转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真地跟着走过来,站在我的旁边,执意要我让开半个屁股的位置给他。看着他迟迟不肯离开的样子,我自己反而感到有说不出的尴尬。
看到这种情形,坐在我旁边的胡玲和雷宇已经很生气,赶忙出声保护我这位“杜老师”,质问他:“你要和杜老师坐在一张椅子上,在这样的场合,你觉得合适吗?”听到两位年轻女记者的质问,这位老记者火冒三丈,大声嚷嚷起来:“你们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同行?我得不到提问的机会,老板就不发我工资!你们还太嫩,怎么能这样对待前辈?”
我们的两位女记者是见过大世面的,而且都是伶牙俐齿,怎么可能被这样的“前辈”所唬住。见到这种架势,这位前辈只好自找台阶,转而满脸热情地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名片递给我,然后就一边骂着我的两个同事,一边挪着步,悻悻地走开了。我看了一眼名片,上面写着:澳洲新快报特约记者叶XX。
接下来发生更有趣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已经从电视直播里看到了。在傅莹回答大约第13个问题时,这位站在大厅后方的前辈不断地高喊:“我是澳大利亚记者,我要提问!”主持人再三提醒他“不要喊”,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以至于后来干脆直呼其名地高喊“傅莹!我要提问!”最终,前辈如愿以偿,先是说了一段冗长的开场白,并且指挥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他,然后就提出了那个关于刘源为何被安排到全国人大的问题,此处就不再赘述。
记者会结束之后,叶前辈立即被年轻的记者们包围,至于他说了什么,我无从得知,但感觉到他显然已经成了这次记者会的新闻人物。当路过我的座位时,他依然热情地冲着我笑,并且踌躇满志地对我说:“我说过吧,我一定会有机会提问的。这一下,我的机票就能报销了。”我的反应很迟钝,不知道该祝贺他,还是应该怎样,所以只是给他一个微笑。我做了那么多年的记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还真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前辈。我心里其实很矛盾,不知道该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他。论态度,他对我很热情、很友善;论冲劲,这位前辈还真有令人尊敬之处;可是,若论其他种种,我就不好多说什么。
比如说“规矩”二字,毕竟是做人、做记者最起码的素质。我后来想,如果我答应让出半张椅子给他,那到最后,我就只好被迫地把整个椅子拱手相让。我没有什么优点,但至少还懂点做人处事的规矩,至少不会为了自己而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