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朝鲜制导火箭炮从哪来?-席亚洲
本周末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了朝鲜新型300毫米火箭炮试射。网络上很快出现关于这款火箭炮的种种奇怪说法,韩国媒体耸人听闻地称射程可以达到200公里,国内一些人认为朝鲜的火箭还在用阻力环设计,不过是放大的苏联122毫米火箭,射程精度都很差。而比较客观的评论则认为朝鲜的火箭炮已经赶上世界主流的大口径制导火箭炮水平,那么究竟朝鲜制导火箭炮是怎么来的,和中国的火箭炮有没有关系呢?我们来梳理一下。
同样是在周末前,《解放军报》提到了我军主力轰炸机部队空36师去年的演训,着重介绍他们演练使用非制导炸弹准确击中坦克,以及出远海轰炸训练的情况,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很多读者提出,未来战场上无制导武器还有没有用?平时训练中其他大国是否和我国一样重视这些“古老”的装备?我们就来回答一下读者的疑问。
朝鲜制导火箭炮从哪来?
3月4日,朝中社发表消息称,金正恩视察了朝鲜新型大口径火箭炮试射。朝中社文章称,这次试射是“为即将部署在预备炮兵部队的新型大口径火箭炮,举行操纵火箭弹战斗部威力判定试射。”
朝鲜300毫米火箭炮发射照片,注意图中的火箭似乎采用了穿盖方式发射,未发射火箭弹的包装桶是密封的
朝鲜火箭弹直接命中目标
图中可见8枚火箭已全部射出,韩国可能是没有发现其中的两枚火箭
朝鲜的“预备炮兵部队”指的不是“预备役”,而是类似“统帅部直属炮兵”之类的高级炮兵单位。而所谓“操纵火箭弹”,应该就是“制导火箭弹”之意。
据称,试射中发射了“碎片地雷弹、钻地弹、散布弹”,试射的结果证明“混合高能源物质而提高威力的火箭弹战斗部的破坏杀伤力非常惊人。”“金正恩对操纵火箭弹的高度命中性及其战斗部把假想敌坚固的人员、坦克、火炮、战车隐蔽处砸得粉碎的威力,表示巨大的满意。”
谷歌地图上马养岛西南角小半岛影像
与朝鲜公布的照片基本吻合
“金正恩强调,国防科学部门要尽快把新型大口径火箭跑等最新研发的打击武器部署在最高司令部作战地区,让敌人无法睡安稳觉,直到在本土上落得最后下场。”
3月3日韩国方面曾报道称,朝鲜从元山地区向东发射6枚短程飞行物(不过从朝方公布的照片来看,应该是8枚火箭弹都发射出去了,或许是韩国未能探测到全部火箭弹),飞行距离约100-150公里,显然说的就是这次试验。据报道,2014年朝鲜曾从元山附近的葛麻半岛进行大量导弹和火箭发射试验和演练。
从朝鲜公布的火箭命中目标的照片,结合韩国称的发射地点和距离,这次试验的靶场有可能是在元山东北的新浦港外的马养岛西南角靠近海岸处。马养岛上设有朝鲜重要的潜艇基地,从葛麻半岛到马养岛距离大概为110公里左右。
朝鲜公布的照片显示,火箭弹直接命中了山坡上的一个掩蔽部目标,爆炸产生巨大橘红色火球。
朝鲜所说“混合高能源物质”的战斗部,可能表明这种火箭的装药使用了特里托纳尔炸药,这实际上是TNT和铝粉的混合炸药,常用于装填航空炸弹。与TNT相比,特里托纳尔炸药威力增加18%-50%,尤其是可以产生更高的超压和温度。这种炸药当然算不上什么高精尖技术,现代还有一些新的先进混合炸药,例如BLU-82炸弹采用硝酸铵和硝酸铝混合炸药,威力更大。不过或许是因为混入铝粉的说明经常能让公众觉得“高大上”,美国媒体也经常吹嘘美国的BLU-109钻地弹是“铝热剂”炸弹(有人和笔者一样联想到《勇闯夺命岛》不?)。考虑到美国人都这幅“德性”,那朝鲜吹一下也无可厚非。
至于“碎片地雷弹”,可能指反人员地雷布撒器,而“散布弹”当然应该就是反人员/车辆集束弹了。
美国一次运输事故中铝粉爆炸景象,非常壮观的橘色大火球
这些弹种并不稀奇,各国的大口径火箭炮都有类似的弹药。不过朝鲜的“钻地弹”就有点让人感兴趣了,这次放出的照片中直接命中碉堡掩体的应该就是一发“钻地弹”。显然,和中国的东风-15C钻地弹不同,朝鲜的钻地弹并没打算去摧毁深入地下的战略指挥部一类头上有十几米乃至几十米混凝土的目标,它应该是针对三八线南边大量的掩蔽部。这也得到了朝中社文章中相关内容的证实。
从300毫米火箭弹的口径和射程推断,它的战斗部重量可能略超过100公斤,如果采用结构强度较高,厚度较大的钢材制造外壳,再精心设计头壳外型,是有可能击穿一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的,加厚头壳可能造成火箭弹装药量下降,便依靠混合炸药来弥补。
至于这种火箭部署用来干什么,朝中社声明说得很清楚了,最初部署的火箭将放到韩国首都汉城以北地区,“让敌人无法睡安稳觉”嘛。
中国WS-32和WS-3A火箭弹,较细的是WS-32型302毫米火箭弹,注意控制翼位置,以及不可折叠的尾翼
从朝中社的声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上述这些内容。那么接下来,重头戏来了,朝鲜这个火箭弹是从哪来的。或者说,它的技术源头可能是哪里。因为无疑的,所有人看到朝鲜的这个火箭炮首先联想到的恐怕就是中国的火箭炮,尤其是AR-1和SY-300两种采用较廉价商用自卸卡车底盘的型号,而韩国媒体提到的名号则是WS-1B。
其实,朝鲜这个火箭炮与中国的火箭炮应该并没有直接的关联。
首先被否决掉的是WS-1B,它的发射管直径较大,原因是没有用折叠式弹翼,包括最新的WS-32在内的同系列火箭弹都没用上这个技术。很难想象朝鲜仿制了一种WS-1B,然后给它装上了折叠弹翼,那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
中国的AR-1火箭炮采用8联装,但发射车是8*8底盘,比朝鲜这个大
SY-300火箭炮前部也有仪器舱,同时发射管数量为6个,且并没有采用模块化设计,其实朝鲜用6*6底盘带8联装300毫米火箭,肯定谈不上什么越野机动性
SY-300火箭弹细节,可见这类火箭弹其实还是比较粗糙的,成本不至于让朝鲜无法承受
即使是美国的GMLRS火箭,其内部结构其实也很简单,朝鲜“攒”一个完全有可能
还有另一个很简单的辨识特征,A-100、PHL-03、SY-300等几种从当初引进的俄罗斯BM-30基础上开发来的火箭炮,在每根发射管上都附着有一个“盒子”,这个“盒子”里装的是给火箭弹惯性系统注入数据的部件。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和模块化的9A52-4“龙卷风”U的300毫米火箭发射管上也都有这个部件。包括中国最新的AR-3火箭炮的模块化300毫米火箭发射管也有这个附件盒。
朝鲜的火箭炮没有这个附件盒,证明它并非中国和俄罗斯300毫米火箭炮的“直系亲属”。
此外,从朝鲜发射的“钻地弹”火箭发射瞬间照片来看,它并没有像中俄的300毫米火箭炮发射瞬间一样,使用侧推小型火箭来进行弹道修正。显然其全程控制都是依靠头部的四片小弹翼。
当然类似的远程火箭弹其实这几年已经很常见了,从美国的GLMRS火箭弹之后,这种设计已经成为经典设计,只要有性能较好的惯性导航装置,这种模式显然可以取得更好的精度,相比之下,传统的“简控式”制导是在发射瞬间修正一下以后就让火箭自由飞行。
根据我国公开的资料,采用“简控式”制导的A-100火箭弹纵向密集度可以控制在1/300,这已经可以接近性能较好的身管火炮——例如PLZ-52自行火炮——的水平。换算成在120公里上的偏差值,大概是400米。再换算成圆概率误差(CEP),大概是100米左右水平。
相比之下,中国也有全程用头部翼面控制的火箭炮,例如航天科工的SY-300型,它在130公里射程上不用卫星修正偏差情况下的圆概率误差(CEP)250米,这个精度比A-100要差不少。
像“波罗乃兹”这种火箭炮,才是未来大国火箭炮应该发展的方向,火箭弹头体不分离,出门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先进国家?
在上述比较条件下,这两种火箭弹都单纯采用惯性制导,为什么精度会有区别呢?问题在于SY-300会全程调整自己的飞行轨迹,而随着距离的增加,陀螺仪的积累误差也不断增加,结果到了目标头上,精度就反而还不如只在发射后瞬间进行一次弹道修正的A-100了。
但是,近几年来全世界各地流行的制导火箭弹都采用了类似它的制导方式,而命中精度却从CEP百米级别迅速提高到CEP十几米甚至几米级别。
原因就是卫星制导已经普及了,现在的制导火箭弹可以通过卫星导航信号获得自己的实际位置,然后修正惯性系统的积累偏差,从而在飞行全程中保持惯性制导系统的良好精度。只要能连续接收卫星信号,现代火箭弹的精度已经和射程没有直接关系了。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弹头小控制翼可以极大地简化火箭弹的结构构造,而且精度可以更高,何乐而不为。
不过,话虽如此,国际市场上此类武器一般标注CEP也就是5-10米,可以推算,其实际偏差值可能在25-50米之间。这次朝鲜为金正恩表演的时候,一发火箭弹直接命中尺寸不算很大——估计不会超过20*20米见方的靶标。如果使用卫星制导火箭,运气不好的话就会因偏差量过大而无法直接命中,那就失去了“钻地弹”表演的意义了。
所以笔者推测,朝鲜的这枚“钻地弹”可能采用了半主动激光制导来提高精度,以确保直接命中靶标。激光制导弹药的命中精度可达1-2米,即使出现偏差,也能确保落在几米之内。在前沿激光照射配合下,直接击中靶标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去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举办的“火炮与智能弹药日”表演活动中就展示了SR-5火箭炮发射122毫米激光制导火箭弹直接命中目标,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朝鲜早已拥有自行制造接近苏联早期S-300技术水平的新型防空导弹的能力,有这个技术水平,要自行研制一种制导火箭炮并不困难,而且这种火箭弹的价格也不会很贵,朝鲜还能用得起。当然,以现在朝鲜的电子技术水平,在火箭炮上用一些走私电子元件恐怕是免不了的。
朝鲜的火箭炮可能使用的是俄罗斯GNSS制导,以目前朝鲜的对外关系状况,这应该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有了卫星制导,以色列的EXTRA精确制导火箭弹都能拿出来忽悠人,图为阿塞拜疆的以色列EXTRA型300毫米火箭发射车
美国GLMDS火箭弹,战斗部重量90千克,射程120千米
俄罗斯GNSS卫星导航系统2014年以来有些“多事之秋”的感觉,一枚卫星电池爆炸,多枚卫星因年事已高停止工作,还有几枚新发射的卫星未能按时投入工作。还出现过全球信号中断12小时之类的重大事故。目前其定位精度在4-10米左右——军用和民用信号精度基本相近——这远比美国GPS军码小于1米的定位精度要差。中国“北斗”系统目前覆盖范围内的导航精度可达2米以下,和GPS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不过随着未来卫星数量增加,最终可以达到与之相同的水平。
现在“北斗”和GPS导航接收机在民用市场上也很常见,更何况还有很多可以做到“三合一”,接收各种导航信号的芯片。必要的话, 朝鲜直接买几台“苹果”手机回来拆都行,嫌贵还可以买“小米”,也是一样的。
不论如何,对于朝鲜而言,能做到发射普通火箭弹时CEP在5-10米,发射激光制导火箭弹时能直接命中目标,而射程还能有100公里,夫复何求啊。
当然,类似这样技术水平的火箭炮,也就是国际上出口型火箭炮的一般水平。目前中美都有了更加廉价、射程更远、性能更好的远程火箭炮弹药,估计短时间内还不会推向市场。
2014年,在美韩联合军演期间,朝鲜从此次试射的同一地点向海上多个岛屿靶场发射了上百发各种火箭弹和弹道导弹,让韩国紧张不已。而美国独立智库“鹦鹉螺研究所”当时利用仿真软件对朝韩冲突进行了推演。不过令人好笑的是,这个智库的研究员显然看不起朝鲜的技术水平,认为朝鲜的240毫米火箭炮顶多相当于苏联BM-27型220毫米火箭,射程35公里——也就是够不到汉城核心地区。至于那种射程40-60公里,中俄两国都已经装备的122毫米火箭炮也被认为“朝鲜不可能有”。
只计算240毫米火箭炮和170毫米“谷山”大炮,且大大低估240毫米火箭射程后,他们的结论是,如果朝鲜只攻击军事目标,在突袭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将造成韩美双方2881人死亡;同样条件下如果朝鲜无差别攻击军民目标,将造成29661名平民伤亡,其中可能有790名外国人——其中605名还是在韩国的中国人。朝鲜进攻不论胜败都将在2周内因为弹药燃料耗尽而不得不暂停,除非他们能够夺得韩军的燃料弹药。不过朝鲜等不到弹药耗尽就会失败,因为按照他们的计算,美韩的反击可以让朝鲜每小时损失1%的军力,也就是说美韩100小时内就能击败朝鲜军队。
这样的图显然会给韩国一种虚假的优越感
怎么说呢,这种想法,简直已经连“一厢情愿”都谈不上,纯属是在自我陶醉了。在这种情况下,金正恩的300毫米火箭炮展示了100公里以上射程,并且能够精确打击,这已经足够给那些以为朝鲜是个软柿子的人们敲响警钟了。
美国媒体此前吹牛说中国已经和美国达成一致,要对朝鲜实施彻底禁运,言下之意朝鲜“死定了”。然而事情没有照他们的剧本走,中方坚决反对将煤炭、石油禁运包括在联合国2270号决议之中。我国明确表示,在朝鲜核武器问题上,中国不仅强调制裁,更强调制裁后如何促使朝鲜回到对话的轨道上。
昨天(4日)我国全国政协大会发言人傅莹在被问及对朝鲜制裁问题的时候,引用了科幻小说《三体》,认为朝鲜和韩国就处于“黑暗森林”之中,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和信任,都恨不得立刻将对方置于死地。在美韩两国频频举行军事演习,美国不停向韩国调兵遣将的情况下,朝鲜试射300毫米火箭炮并声明要用它攻击汉城,就是一个直接的回应。傅莹讲话中提出“走出东北亚安全的怪圈,用安全换安全”。虽然大家都希望朝鲜半岛走向这个结局,但是美韩和朝鲜之间的“黑暗森林”现状恐怕已经很难改变,某种程度上,我们只能期望,朝鲜有个合格的“执剑人”了。
“铁炸弹”没用?呵呵
4日,《解放军报》报道了我国空36师轰炸机部队在不久前的一次高原演习中,使用轰-6轰炸机用非制导炸弹直接击中坦克的事迹。
这本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新闻,但有些读者或许是看多了一些实为外行的“军事专家”的所谓“科普”,跑到新闻评论区里来大谈“铁炸弹”无用论。甚至认为解放军进行非制导炸弹投弹训练都是“浪费燃料”。当别的读者试图纠正他们的时候,就被要求“去查度娘”。
关于这种说法,笔者只能说句“呵呵”了。或许应该说,网络时代发展到今天,网上出现了太多的“大神”,其中有不少是在“跳大神”,却还有不少“善男信女”信以为真。至于用搜索引擎搜出来文章还谈“权威性”……
B-52H正在投掷美国军火库里最后一批M117高阻航空炸弹……
别以为扔完了M117就完了,非制导的MK.80系列炸弹还有的是呐
为了说清楚这件事,我们首先摆事实,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当今世界上战略轰炸机装备数量最多的国家,实际上都在训练和实战中大量使用非制导炸弹。
2015年6月17日,美国空军一架B-52H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投下45枚M117型750磅(340千克)“铁炸弹”(非制导炸弹的代称)。这是美国空军武器库里最后一批此型炸弹。在这最后一次仪式性投弹后,美国空军B-52型轰炸机将继续使用MK.80系列炸弹执行各种任务,换言之,使用光学瞄准具,投掷非制导的MK.80系列低阻炸弹,仍将是美国空军B-52机组成员的基本训练内容。海湾战争中,美国B-52轰炸机更是用铁炸弹对伊军直接搞过地毯式轰炸。
美军之所以能够把M117炸弹“处理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越南战争,当时美国飞机在那里投下的多数炸弹是M117和更重的M118,而越战中美国消耗的弹药数量据称5倍于整个二战期间双方发射的弹药总数。
JDAM炸弹的尾翼部件和上面图中的非制导炸弹有明显区别,还是很容易辨认的
相比之下,与M117“同龄”的苏联FAB M54系列炸弹就没有碰上过一场越战这样规模的战争,至今仍未消耗完,也因此还在叙利亚战场上扮演重要角色。苏-24、苏-25乃至苏-30SM和苏-34天天都扔这种生产数量多得惊人的“铁炸弹”。尤其是俄罗斯为报复IS人弹在埃及炸毁俄客机而出动远程轰炸航空兵时,从本土起飞的TU-22M3轰炸机投下了大量FAB-500 M54炸弹,俄罗斯还专门安排人员在地面上拍摄了密集爆炸的壮观景象。
当然,俄罗斯动用TU-22M3投掷铁炸弹也主要是因为这种战略轰炸机并不能携带除了铁炸弹之外的常规对地攻击武器。相比之下,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在这次行动中的任务就是发射巡航导弹。
今天,人们常常说铁炸弹是“笨炸弹”,但实际上这种传统武器如果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现代化的飞机来使用,一样有很好的作战效果。
1981年,以色列空军实施“巴比伦行动”,攻击伊拉克的核反应堆。“度娘”搜出来的中文资料会告诉你以色列人用了精确制导炸弹,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以军飞机分好几拨,甚至把炸弹投入了前面炸弹打开的缺口里。
海湾战争,B-52低空投掷炸弹,注意边投弹还在边投放干扰弹,说明担心可能遇到防空导弹攻击。实际上轰炸机有很多自卫方法,只要战法合适,不必大幅度机动也能躲避导弹
然而事实是,那次行动中以色列人使用的是没有制导的MK.84型908公斤炸弹。这些炸弹安装了延迟引信,以便在穿透目标外壳后进入内部爆炸。每架F-16携带两枚炸弹,攻击编队共有8架F-16组成。所有F-16战斗机以30米高度掠过沙漠飞行,在距离反应堆20千米的地方跃起,爬升至2100米,随后进入35度俯冲,运用F-16战斗机火控雷达的“连续弹着点计算”功能,在1100米距离上投下炸弹。5秒后,16枚炸弹中至少8枚击中反应堆顶盖。在攻击过程中,伊军地面的防空火力对以军F-16进行了射击,但未能击中目标。
有人说图-22M3在叙利亚没有扔非制导炸弹,这绝对属于睁眼说瞎话
不过图-22M3在叙利亚扔铁炸弹,主要是因为它没有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和新型巡航导弹的能力,除非你让它发射带核弹头的短程导弹……
这可算是进入“精确制导炸弹”时代后,非制导炸弹的一次辉煌胜利。
与西方国家相比,苏联/俄罗斯的“铁炸弹”狂热其实更胜一筹,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甚至用直升机去投掷各种无制导炸弹,来攻击“圣战者”。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B-52和B-1都曾使用铁炸弹对地面上的伊军进行面积轰炸。
不过与某些轻信“度娘”的读者所说的不同,1998-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的比率达到了98%。比较中立的人道主义组织估计南斯拉夫方面平民死亡数字可能是在488-527人,其中90-150人死于集束炸弹(非制导)。此外,塞尔维亚现在承认自己有1031名士兵被北约空袭炸死。当时曾有报道称美国B-52轰炸机对科索沃边境上的南联盟军队进行地毯式轰炸,并炸死超过2000人——但战后的调查却显示根本没有这样的大规模伤亡的迹象——这可能是有些中文“真相文”说非制导炸弹打赢了科索沃战争的来源。
虽然南斯拉夫军队损失并不像北约最初说的那么大,但是北约的精确制导武器确实给南联盟造成了惨重损失,所有无法隐藏的军事固定建筑,例如空军基地、通讯中心、指挥中心、交通枢纽,到后面甚至是许多重要民用设施都陆续被精确打击所摧毁。虽然伤亡人数并不大,但这样的破坏让南联盟军事机器,乃至国家正常运转无以为继,最终只能屈辱求和。
与海湾战争中主要投掷的仍是无制导炸弹不同,科索沃战争是精确制导炸弹的胜利,也是第一次单纯用空袭解决战争。
美国B-52H轰炸机要投掷精确制导炸弹的话,需要携带“蓝盾”吊舱
2004年伊拉克战争的时候,试验携带“蓝盾”吊舱的B-52H
当然,我们也得讲道理,未来的战争肯定是要转向精确制导炸弹广泛使用的,但非制导炸弹,仍将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对于我国来说,精确制导炸弹还处于方兴未艾阶段,非制导炸弹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会继续被广泛使用。
从此之后精确制导炸弹的神话时代开始了,2004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国B-52轰炸机开始携带“蓝盾”导航攻击吊舱,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后来这变成了B-52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的主要任务,临空投掷各种精确制导炸弹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凭借其惊人的长时间滞空能力和巨大的载弹量,B-52成了阿富汗美军最希望在头顶上盘旋的友军飞机。
轰-6M轰炸机投掷500-2炸弹
其实对于轰炸机来说,加装一些新电子设备并不难,走线的空间有的是,图为B-52H轰炸机过道内为新的吊舱和精确制导武器增加的各种线路
相比之下,俄罗斯空军对非制导炸弹仍然重视,在叙利亚战争中,仍大量使用非制导炸弹,不过由于现代战斗机的轰炸瞄准系统的进步,带有阻力环的高阻炸弹弹道稳定的优势反而体现得很明显,俄罗斯空军在叙利亚的许多轰炸任务都是用非制导炸弹完成的,准确摧毁各种地面目标,毫无阻碍。
俄军每年的“航空飞镖”竞赛中,俄军也是以使用无控火箭和非制导炸弹为主要科目。反而是中国代表队的歼轰-7部队使用类似西方的分多路进入,各自使用制导炸弹攻击的战法被俄军视为“不科学”。
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空军现在在训练上“不差钱”,前几年空军一次打靶扔掉的制导炸弹就有俄罗斯航空工业半年的产量。
B-52H轰炸机领航员舱,注意左侧领航员面前的两块液晶显示器,主要用来方便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
加挂蓝盾吊舱,正在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B-52
我国类似蓝盾的WMD-7导航攻击吊舱
既然制导炸弹这么多,为啥我们的轰-6还在仍非制导炸弹?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目前轰-6除了空地导弹外,还没有使用各种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如果要让它临空轰炸, 目前还是只能用轰炸瞄准仪和轰炸雷达来进行瞄准轰炸,扔“铁炸弹”。
不要小看轰炸瞄准仪,早在二战时代美国B-17使用的轰炸瞄准仪就号称能做到“把炸弹从5000米高度扔进泡菜桶”。现代条件下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在恶劣复杂天候下,乃至夜间,我们的轰-6也能做到这一点,这其实毫不奇怪。
我国轰-6K轰炸机机身后部有小型挂架,可用于挂装各种吊舱
至于观察者网小编在那篇文章里写到的用3000-2铁炸弹攻击海上大型舰艇,那是立足现有装备,研究的一种新战法。其主要用途就是给那些被重创的敌人一个“痛快”,在太平洋战争中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只不过那时一般是用驱逐舰“雷击处分”被重创的舰艇。
这个时候敌人舰队能开走的早就逃走了,剩下被重创、一时半会又沉不下去,但放弃又不甘心,于是用拖船拉着慢慢走的大型敌舰。对于今天的解放军来说,继续对这样的目标发射宝贵的反舰弹道导弹显然不划算,调动其他海上兵力也困难,因为敌舰很可能是在距离我军相当远的地方被打伤的。
轰-6M机翼外侧挂架也常被用于挂载各种吊舱,图为挂载两个自卫电子吊舱的轰-6
轰-6M的领航员舱,装有完整的光学轰炸瞄准具,以及雷达显示器,这种轰炸瞄准具可以和机载火控雷达交联工作,轰炸精度是很高的
2014年珠海航展上轰-6M前方的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实际上它能发射的并不多。但这展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时,挂着3吨铁炸弹的轰-6就可以出场了,其作用和“雷击处分”是一样的,要炸沉近10万吨的大型水面目标,即使对方已经受了重伤,也是越大的炸弹越好。
某种意义上说,这“痛打落水狗”的战斗确实不会有太大的机会用上,只能算是“未雨绸缪”的做法吧。
而且之所以要用3吨铁炸弹,原因倒也不是因为3吨炸弹没办法做制导——重10吨的GBU-43“炸弹之母”都能用GPS制导,更别说3吨的炸弹了。关键问题其实在于,目前我们的轰-6还没有进行类似美国B-52H的改进,尚不具备携带精确制导炸弹的能力——否则的话轰-6投掷KAB-1500L激光制导穿甲炸弹应该是比3吨铁炸弹更合适的选择。
目前轰-6K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充当AKD-20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它的腹部弹舱这个时候多半是装满了燃油,但在训练中,也会装上无制导炸弹去投弹
不过嘛,这种改装并不难,随着近年来轰-6部队频繁参加支援地面部队的演习,相信WMD-7导航瞄准吊舱出现在轰-6机翼下,伴随着成串的精确制导炸弹出击的日子,或许不会太远。
不过即使那样,作为基本轰炸要领训练的一部分,使用“铁炸弹”,仍将是飞行员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而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地毯式轰炸”离过时也还远着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军事频道微信“观军”(guanchamil),阅读趣味军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