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科多:华科教授论文被撤稿 科学论文就不能提“造物主”了吗?
据《自然》杂志网站3月3日报道,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熊蔡华与合作者的一篇论文,因在描述手的功能时,提及“造物主的设计”(design by the Creator),引起了争议。最新消息是,该论文已被国际期刊PLoS ONE撤稿。
PLoS ONE在1月5日发表了该论文,而在推特上,许多学者对“造物主的设计”这一说法被正规学术期刊发表冷嘲热讽,并抨击PLoS ONE就是一个笑话。英国曼切斯特大学的詹姆斯·麦金纳尼直言自己讨厌了“神创论”20多年。
在论文中,志愿者被要求用手执行各种任务,文中称:“我们的研究可以提高对人类的手的理解,并确认随着我们祖先的手几百万年的进化改造,要以灵巧的性能完成众多功能,手的机械结构是造物主恰当的设计。”
熊蔡华对《自然》表示,他正在与合作者讨论并准备回应,“因为我们不以英语为母语,对Creator这样的词的内涵理解不周,非常抱歉。”也有学者指出,至少这里的不该使用大写。
由于这篇论文竟能通过同行评审,许多人表示惊奇,质疑PLoS ONE的质量的声音又起。
PLoS ONE是“水刊”吗?
说起这个PLoS ONE,那也不是第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了。因为把中国列入中高收入国家,还遭到过中国学者的集体抵制,这是怎么回事?
PLoS是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的简称,PLoS One是其旗下的开源国际期刊之一。PLoS One这样的开源期刊(Open Access)本应该是未来的趋势,即对投稿者收费,而对阅读者不收费。这对读者当然是好事,但对投稿者来说,就总难洗脱“买文章”的嫌疑,因此也就有了“水刊”的说法。据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的一些评委,就直接把PLoS One上发的文章归为C类,不予资助,当然这是很武断的标准。
“水刊”到底水不水?先来看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有多吓人。2010年发表6918篇,2011年发表13837篇,2012年发表23631篇,到了2013年,发表31261篇。
好处是,新颖的、冷门的工作,有争议的、其它主流杂志不收的论文,在这个杂志可能谋取发表的机会。坏处很明显,这样的庞大的数量,水平就参次不齐,好文章有一定比例,一流院校的研究人员在上面发的文章占比也不少,但因为审稿快、接收率较高(70%),垃圾文章同样也很多。
因为读者可以免费阅读,大幅度提高了论文的引用率。这个“水刊”的影响因子已经跻身“牛刊”的行列。
但PLoS ONE的名声为何这么差?版面费肯定脱不了干系。PLoS One把中国视为中高收入国家,对中国作者每篇论文收取1350美元版面费,这也是最高的一档,贫困国家的免费,中下等收入国家的每篇论文收500美元。
PLoS定义的发展中国家须满足两个标准:人均GDP低于5000美元,科研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1%。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人均GDP虽低于5000美元,但科研投入已占GDP的1.4%。而中国学者认为这样的标准是商业陷阱——每年数以千计的中国作者文章为PLoS贡献了数以千万的版面费,因此在2013年,在赫尔辛基大学的李竞的呼吁下,北大、清华、华中科大、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数十名教授签名响应了对PLoS ONE的抵制。
科学论文就不能提“造物主”了吗?
嘲笑PLoS ONE的质量已经不新鲜了,回到这次的“造物主”问题。
PLoS ONE回应说同行评审也是人干的,难免出错,何况这篇在评审中也发现了一些其它问题,我们不是那么水的!最后撤稿等于认错了。
生物学家P. Z. Myers在其科普博客中指出,论文的数据看不出有什么错,只是到了摘要和结论的地方就“飞跃”了。总之,一些学者很过敏,觉得“造物主”这个词犯了科学的大忌,令人发指,还有人嘲笑说应该在参考文献里引用某个神。
科学论文就不能提“造物主”了吗?熊蔡华教授承认,犯了对英语文化不了解的忌讳,而说他同时犯了科学的忌讳也没错。
神创论是科学家的死敌,特别是在生物进化论诞生之后。如果说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站在了与宗教冲突的最前沿,伽利略、布鲁诺他们恐怕要不服,但毕竟在伽利略、牛顿的时代,科学家依然100%信教,物理学的历史上有浓重的自然神学背景,能够允许上帝建立自然法则的假定。
直到生物进化论的诞生,自然神学才得到彻底清算。或许正因为到了达尔文的时代教会的势力已经不足以把进化论这种变本加厉的“异端”扼杀在摇篮里,给“神创论”的最致命一击才姗姗来迟。中国科普界一位众所周知的反对伪科学的斗士方舟子,与西方同样以此著称的科普作家道金斯,两人都是学生物出身的,恐怕不是巧合。
道金斯有一本书《盲眼钟表匠》,正是驳斥了自然神学最著名的“钟表匠理论”。道金斯挑战创造论者的观念,指出物种的演化没有特殊目的,大自然即使可以被誉为钟表匠的话,科学的限定是:它只能是盲眼钟表匠。
在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内,科学家仍然只允许第一推动意义上的“神创”,只要不干扰宇宙的自然演化,因为“第一推动”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尽管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是无神论者,他还是给自己一本宣称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书用了《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这样煽动性的标题。他在《时间简史》中直接提到了“上帝”,但可以辩解说,这是非人格化的意义。
也许你可以举出反例,比如,希格斯玻色子最早在一位诺奖得主莱德曼的科普书里被称为“上帝粒子”,这个称呼也传开了。但依然可以辩解,这是出版商改的名字,希格斯本人和许多科学家都不喜欢。但无论如何,作者允许了出版,并且书也因为这个标题党的名字而流行,“上帝粒子”在修辞上已经广为接受了,但严格来说,其内涵不能理解为“神创”。
虽然,第一推动意义上的“造物主”对科学家是个多余的假设,但偶尔在论文中讨论一下也无妨。
华裔物理学家徐一鸿(Zee)也是个科普作家,他的《可怕的对称》许多人或许读过。他在一篇与人合作的论文中讨论了如果我们这个宇宙是由某个创世主创造的,而这个创世主创造宇宙的时候就想留下记号,让宇宙中将来产生的高级智能生命发现,又不干扰宇宙产生后的变化,那什么记号最普遍最容易实现呢?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篇论文摘要里用的就是the Creator of universe,此后,Douglas Scott和 J.P. Zibin写了篇评论,认为宇宙本身就是造物主给我们人类留下的信息,有意思的是,对the Creator,他们用了She,而英文版圣经里上帝是用He的。(参见清华大学尹璋琦博士在知乎的介绍,观察者网还曾报道了尹璋琦一项很科幻的研究——薛定谔的细菌,即制备活体生物的量子叠加态)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的涨落,民科如果看到这个图,是不是又要“太极生两仪”一番了?
这是物理论文?简直石破天惊,虽然**“****不干扰宇宙产生后的变化”是与神创论划清界限的,**但这还是让人感觉很科幻。
问题就在于,高能物理发展到后来,实验精度早就跟不上了,让你觉得脱离实验的“科幻”也早就渐渐被部分高能物理学家接受了。所以徐一鸿这个文章是发在arxiv.org上的,这就是一个应需而生的免费张贴和下载论文预印本的网站,最初用于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学家之间的交流,不审稿、无版面费,交流思想快捷方便。
不过,如果不是在arxiv,而是要同行评审,很可能这篇论文也会通不过。
徐一鸿是物理学大牛,著名的弦论教皇Witten读研究生时曾经做过他的助教,帮他批改过作业。弦论教皇?没错,霍金在《大设计》里说宇宙是自然发生的,没有上帝,霍金期待的解释已知宇宙里的一切问题的M-理论就是弦理论的一种形式,而Witten就是弦论的领袖,业界人称为教皇(Pope)。为什么没有上帝的理论有一个教皇呢?答案一定让你很崩溃:因为弦论涉及的能量太高,无法做实验验证,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宗教”。(详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游说中国建超级对撞机 是美国的战略忽悠吗》)
因此,即便在科学圈内被寄予期望的理论,无论对数学的使用多么高深,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验证据支持,同样也“腰板不硬”。
但相比之下,把手直接说成是造物主的设计,则是彻底宗教化的说法,显得极不严肃,犯了“科家大忌”。
何况PLoS ONE作为收录广泛的开源期刊,虽以收录有争议非主流的好文章见长,但毕竟不同于arxiv.org这片先锋科学家交流前沿思想的乐土,还是要照更严格的“科学”的标准来同行评审,但快也是算快的,所以偶尔有一个漏网之鱼。科学共同体的学术规范就是这样,事后在媒体上大可以标题党,但论文里的用词必须要老老实实,要不然,民科太多,比去欧洲的黑色和棕色移民还多,怎么对付得了!
顺便说一下,下次再有民科宣称自己是引力波发现者、拉马努金转世,或者和华罗庚一样只有初中学历,你可以推荐他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文投到arxiv上发表(不过,如果他认为这个猜想就是1+1=2就免了),全世界最好的数学家都会看到。不过,由于2004年起采行了一套“认可”系统,arxiv上的民科作品数量不多。但毕竟,通过关系你的作品可能与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这么伟大的作品收录在一个地方,实在太诱人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