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一周军情:金将军的“最终兵器”-施洋
在过去的一周里,朝鲜半岛的局势在互相炫耀武力中步步升级,在几轮试射导弹-军事演习的对抗之后,朝鲜终于拿出了本国武器库中的“最终兵器”——核弹原型和火星-13战略弹道导弹。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家领袖与核武器的合影都是极为罕见的,朝鲜的核武器发展到了什么水平,从这几张照片里,多少能看出些端倪。与此同时,俄罗斯海军第一艘11356P/M型导弹护卫舰正式服役,作为一艘看起来很普通的护卫舰,它的入役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却意味着一个重要而注定短暂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金将军的核弹和导弹
本周三,朝鲜机关党报《劳动新闻》公布了一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照片,内容是会见核武器研究部门科技工作者,并参观核武器样品及火星-13战略弹道导弹。这算是外界第一次目击朝鲜核武器的具体造型,也是火星-13战略弹道导弹第一次在阅兵之外的场合向外界公开。
金正恩参观核工厂
说起来,国家元首与核弹合影本来就是罕见的事情,和还没有装配成型的核弹核心合影则更加少有——笔者至今还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外国政要照片。大抵是因为冷战期间核武器属于高密级武器不能随意泄露,冷战后各大国则普遍都在缩减核武库,而氢弹设计依旧需要保密,因此核武器一直没有出镜的机会。
朝鲜的核武器从未进行过全当量核爆试验,火星-13导弹也从未进行过试射,但二者作为朝鲜战略核武器力量的组合,直到此次亮相才完全得以确认。按照朝鲜官方的宣传口径,这种小型化核弹与火星-13弹道导弹分别被称为“朝鲜式混合装药结构设计和制作的小型化核弹头”与“标准化、规格化的弹道火箭”。
从朝鲜官方的描述与公布的照片来看,所谓的“朝鲜式混合装药结构设计和制作的小型化核弹头”应该是一枚小型化的内爆式原子弹的核心部件。从尺寸上看,该弹直径60-70厘米,与各国早期核弹都差不多,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为东风2弹道导弹研制的2万吨当量核弹头直径更大,但内部核心构件与其差不多,某种程度上,朝鲜的核弹头还可能与之存在着相似。至于这颗核弹头的威力,应该大致与二战时美军投掷在长崎的原子弹“胖子”相当。
按照朝鲜曾经获得来自巴基斯坦的核弹图纸这一点来看,朝鲜的核武器在结构与威力上很可能与东风-2的弹头接近,当然考虑到现代电子机电技术比50年前的巨大进步,朝鲜核弹头上的控制设备无论在体积还是重量上都要小于东风-2弹头公开资料中1290千克的水平。
阿卜杜勒·卡迪尔·汗,朝鲜核弹技术的来源之一
不过考虑到朝鲜已经不止一次在核试验中加入了热核材料,这个展出的核弹头里可能拥有热核材料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不过加强型原子弹的结构同样只是在原理上为外人所知,具体结构如何,仅凭这几张没有完整装配的核弹头照片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朝鲜的核弹极有可能实现了实用化,可以搭载在弹道导弹上执行作战任务,不过距离国际标准的小型化似乎还有相当的距离。
当然,有枪无弹只能使朝鲜的核武器成为笑话,而与朝鲜相对小型化的核弹头相搭配的,便是火星-13这种“标准化、规格化的弹道火箭”。朝鲜在2012年为庆祝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举行阅兵式时首次公开火星-13弹道导弹,随后在2015年为庆祝朝鲜劳动党建党70周年的阅兵时,朝鲜展出了火星-13改进型弹道导弹。时至今日,依然有包括不少韩国媒体在内的外媒仍然坚持火星-13只是朝鲜用来进行所谓“战略欺骗”的大号模型,既不能发射也不能运载核武器。这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朝鲜要认真改进一个模型的外形,因此主流的观点觉得尽管火星-13没有进行过试射,但应该是一种有正式开发内容的工程项目。
朝鲜阅兵上的火星-13,西方称之为KN-08
不过对于火星-13导弹的具体结构,由于朝鲜在公开外形同时对其高度保密,军事分析人员甚至连该弹使用两级还是三级结构都还争论不休。在2015年火星-13改进型弹道导弹展出后,外界一度产生了火星-13“三级变两级”的判断,认为这是朝鲜在核弹小型化不彻底和导弹运载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射程维持其核打击能力的设计手段。根据当时的判断,火星-13的射程在改进后大约能够覆盖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等地,勉强具备对美国本土进行核打击的能力。
这次展出的火星-13照片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判断,一方面,外界近距离观察到了原型火星-13导弹上的更多细节,导弹的三级结构也更加清晰,朝鲜还在照片中公布了一副虽然高度模糊却能看出大概的火星-13原型导弹弹头照片,这个照片里的两个球体的组合也充满了无限可能。往大了说,这可能是朝鲜式氢弹的主体结构(不少氢弹的所谓原理图中的结构就是这样),正常看来,这应该还是朝鲜原子弹的基本内容物。
火星-13的这一结构设计很像上世纪1978年开始论证预研、后来又很快下马的东风22液体机动发射战略导弹,不过当时中国就提出东风22需要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而朝鲜现有的火箭发动机主要基于苏联R-27潜射弹道导弹和更古老的飞毛腿导弹,而且对R-27导弹上的发动机还没有彻底掌握吃透,以这样的技术想要来模仿一发东风22,最好的可能也就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了。加上朝鲜薄弱的弹头再入技术积累,这种导弹的射程可能只能达到6000公里左右。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外界可能还是低估了朝鲜的火箭技术,朝鲜可能已经从俄罗斯获得了更先进的R-29导弹的相关技术,并通过进一步改进,使其射程超过8000公里。2015年展示的改进型火星-13导弹似乎变成了两级结构,弹体长度也缩短了大约2米。不过新导弹的一二级并未沿用原型火星-13的一二级,而是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长。
如果朝鲜真如外界所估计的一样使用了R-29导弹采用的高压补燃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发动机技术,以及相应的轻质高强度推进剂油箱,那么即使这种两级导弹设计也可以满足打击美国本土的要求。至于钝头整流罩则应该是朝鲜缺乏先进的防热材料,因此不得不使用减速快、防热要求低的钝锥形弹头保障导弹再入时能正常使用。至于两种导弹同时出现在平壤西南郊的台城机械厂,则可能是两种导弹正在并行研制,也可能只是将已经放弃的原型弹拿来助兴。
虽然这次朝鲜的弹道导弹透露出不小的变化,显示出在弹道导弹和核武器上的特别思路,但对于外界而言,由于朝鲜至今没有进行过火星-13导弹的发射试验,这种远程弹道导弹与核武器的组合究竟能否起到朝鲜设想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俄罗斯海军的短暂春天
本周五,俄海军首艘11356R型导弹护卫舰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正式加入海军现役。此后该舰将启程南下,成为俄罗斯海军更新黑海舰队的主力舰艇。
俄海军首艘11356R型导弹护卫舰入役
与2001年开工的20380系列、2006年开工的“俄版宙斯盾”22350系列护卫舰相比,脱胎于冷战时期,又经历过6艘出口印度的“塔尔瓦”级考验后的11356R型护卫舰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对于俄罗斯海军而言,这艘舰却有着一个极为重大的意义:它是俄罗斯海军服役的第一艘全新建造的4000吨以上水面主战舰艇。
此前俄罗斯海军服役的大舰(彼得大帝号或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都是苏联时期开工且完成大半工程的战舰,俄罗斯时期开工且已经服役的最大吨位型号是2000吨级的20380系列。22350虽然开工更早,但由于舰上大量的新技术,使得该舰至今没有通过国家测试交付舰队。就冲着24年来俄罗斯海军第一舰的资历,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的意义就非同寻常。
2010年开工的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说到底还是占了技术成熟的便宜。该舰的基本设计与出口印度的“塔尔瓦”级护卫舰基本一致,动力系统等设备则能追溯到苏联时代的1135型大型反潜舰(后降级为警戒舰)。
当然比起出口印度的战舰,俄军自用型的配置要更加高档:倾斜发射的“无风”防空导弹发射架会被垂直发射系统取代,载弹量也由24枚增加到36枚;主炮由AK-176型76毫米炮升级为A-190型100毫米炮;近防火炮则沿袭了第二批出口的“塔尔瓦”级上装备的AK-630近防炮(因为高性能的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已经停产且用光了库存);垂直发射系统也增加了发射“口径”巡航导弹的能力。
与中国海军已经建造20多艘的054A型舰相比,该舰在防空导弹数量上略有超出,近防能力明显偏弱,有更强的对陆攻击能力,但同时缺少反潜导弹发射能力,基本算是在伯仲之间,是一种均衡的中型水面舰艇。要不是22350型护卫舰遇到技术瓶颈,也许该舰连被订购的可能都没有。
印度海军“塔尔瓦”级护卫舰
海军复兴这句话在俄罗斯已经说了好多年,在中文媒体上也说了好多年,虽然和崛起中的中国海军相比,仅仅一艘11356R型护卫舰还有些寒酸,但这至少是俄罗斯海军一种堪用也不算昂贵的中型舰艇,只要批量生产,俄罗斯海军的舰队换代计划也不会太糟。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美好。2014年俄乌关系全面破裂后,乌克兰宣布停止向俄罗斯出售一切军事相关设备,其中就包括22350型和11356R型护卫舰的燃气轮机。目前俄军开工的4艘22350中,只有2艘的动力已经到位,6艘11356R中也只有3艘在合作中断前获得了燃气轮机。自苏联时代沿袭的工业布局使得俄罗斯的相关企业主要生产的都是航空发动机,它们虽然同样具备燃气轮机研发实力,但即使复制乌克兰方面的产品也需要数年时间,而已经搬上船台的后几艘战舰可等不起俄罗斯的“航改燃”发动机再去做耗时数年的试验来获得定型。
有消息称,俄罗斯可能要将这几艘战舰卖给印度,因为只有出口舰艇才能获得乌克兰的动力设备。这一消息,意味着“心脏病”让俄罗斯快速继续更新其下一代水面舰艇的努力又要挫折好几年。在此之前,即使一切顺利,俄罗斯海军也只能最多获得5艘中型的护卫舰,虽说聊胜于无,但对于四大舰队的更新来说却远远不够。
11356型护卫舰的动力原本应该是乌克兰曙光-机器联合体提供的
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采用一种独特的手段来“曲线救国”。2015年12月12日,2艘排水量800余吨的21631型小型导弹舰“泽廖内多尔”号和“谢尔普霍夫”号,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正式加入俄海军黑海舰队;2015年12月24日,首批2艘排水量800吨的22800型小型导弹舰“飓风”号和“台风”号在列宁格勒地区开工;2016年2月11日,第3艘排水量1300吨的22160型轻型护卫舰“帕瓦尔·德尔扎文”号在泽廖诺多尔斯克的造船厂开工建造……这一连串的小舰估计能把普通人看晕。
它们在性能上确实各有所长。21631型专为封闭的黑海和里海设计,22800型则用于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恶劣海况下作战,22160型则更像普通国家的OPV巡逻舰。这些小舰的武器配备多样,但基本都是舰炮和近防系统,唯一的攻击型武装则万变不离其宗——一套8单元“口径”巡航导弹发射装置。这种远程巡航导弹已经在打击叙利亚恐怖组织的战斗中显示了其威力,在俄罗斯不愿破坏《中导条约》的时候,建造一系列沿海小型舰艇,并赋予其一定的战略威慑能力,确实是短期内效费比最高的一种策略。
不过11356R型也好,一连串的小舰艇也罢,都不是远洋作战的合适装备。俄罗斯的远洋海军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俄罗斯海军正极力试图用“口径”巡航导弹回避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当前的俄罗斯既没有保留大型舰艇的必要,也已经失去了建造他们的能力。俄军之所以对这些老舰难以忘怀,更多是因为它们能够让人们相信俄罗斯海军依然会强大下去,从而给俄罗斯“超级大国”幻影以最后的支持罢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军事频道微信“观军”(guanchamil),阅读趣味军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