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雪萍:干嘛舍不得涉嫌种族歧视的威尔逊?
1968年4月4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的曼菲斯市遇刺身亡,享年39岁。但是,与每年一月第三个星期一的“马丁·路德·金日”相比,如今的人们大都不怎么记得亦或全然不知4月4是金的忌日。
马丁·路德·金(资料图)
2016年4月4日,普林斯顿大学宣布,校董事会经过讨论,决定保留“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名称,仍然是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同时宣布在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网站上,置入关于威尔逊在种族问题上有瑕疵的信息。(http://www.puww.us/Exhibit-Wilsonian-Internationalism.html)
这一决定回应了2015年秋季该校部分学生提出将威尔逊“除名”的要求。作为当时风卷各地的“黑人生命重要”(black lives matter)运动的一部分,参加抗议的学生群情激昂,在提出这一要求的同时,占领了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办公室。他们的理由是:这位曾经的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美国第28届总统(1913-1920),在任总统期间,对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实行种族隔离管理,并长期漠视发生在美国各地对黑人的“凌迟”(lynching,即以私刑处死)暴行,是个种族主义者。
美国第28届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资料图)
数月之后,普林斯顿大学校方正式宣布,否决学生的要求,不予更名。但有意思的是,为什么会在4月4日宣布?是巧合吗?更有意思的是,主流媒体似乎集体默契地决定不对此“巧合”加以炒作。
无论怎样“微处理”,连系这两个“4月4日”的,还是美国至今仍然错综复杂的种族问题,以及种族歧视历史与“国家象征”之间的关系。
其实,先于普林斯顿大学保留“伍德罗威尔逊”名字的决定,哈佛大学法学院已经对学生反对继续使用带有种族歧视象征的院徽,作出他们的回应:因为确实与种族主义历史有关,校方决定放弃使用法学院现有的院徽。
哈佛法学院校徽图案中的盾牌由3捆小麦组成,是来自富商罗亚尔(Isaac Royall)的家族纹饰,以纪念他为学院作出的贡献。但罗亚尔生前对奴隶非常残忍,曾放火烧死79名黑奴
都与种族歧视的历史有关,一去一留,如何理解这两个不同的决定?
与其说哈佛比普林斯顿更政治正确,不如说两者需要处理的符号的“象征意义”不同。
去除带有种族歧视内涵的院徽,像擦掉一个污点,让自己显得干净些(不管是否真干净),是好事;与此同时,并不触及其它尤其是“国家象征”的问题。
相对而言,伍德罗·威尔逊作为符号,其内涵和外延则大为不同:这位第28届总统,在20世纪初倡导在保护本国战略和金融利益的同时,要积极——包括使用武力——对外输送民主和资本主义。这一被称作“威尔逊主义”的外交理念,至今仍然继续指导美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对所谓“国际性领导人才”的培养。以他名字命名的机构远不只普林斯顿大学的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
威尔逊的“国家象征”意义——即,同样内在于该符号、与种族歧视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帝国沙文主义(和帝国民族主义)的内涵——则是此次美国社会内部的反抗种族歧视运动,所无法处理的。
威尔逊曾经毫不掩饰地认为,美国负有责任(burden)去教育那些“不成熟的本土人”,教他们如何**[正确地]选出好人,因为他认为“民主的本质是自由和自我掌控,而不成熟的人们则[因其不成熟]是不具有[对这一本质的理解能力]**的”。
这种基于“美国的负担(burden)”的所谓责任感,直接来源于18-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历史中形成的、殖民者自称为“白人的负担”(white men’s burden)的观点:尽管是负担,也得承担,因为只有白人才有能力教育、驯化和文明化非白人及其民族/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威尔逊本质上仍然属于19世纪;或者说当今世界并未真正走出19世纪。他不惜使用武力“传播民主”的理念,在二十世纪的帝国主义军事扩张中,威尔逊主义被不断“崇高化”,其中原有的种族歧视色彩的“白”被逐渐漂染成理想主义的“白”,甚至成为以“正义”的名义发动战争的“道德观念”基础。
21世纪的今天,被漂白了的威尔逊主义继续影响着美国精英——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控世界的欲望和决心。
所以呢,对具有如此重大象征和实际意义的符号,精英们怎么可能舍得去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人在江南解读:
你说得黑是什么黑,你要的白是什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