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柔柔:为什么法国大学院长不愿意招收更多的国际硕士生?
最近笔者在国内某知名日报上读到一篇文章,讲述法国的教育。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作者)曾在巴黎一大的一个学院任院长助理,帮院长处理一个国际硕士项目。要按照中国人常规的做法,这个收费不菲的项目完全可以做得越来越大,最后学校挣得盆满钵满。但出乎我的意料,从世界各地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院长反而决定将硕士班的招生人数限定在60人。法国人这种不为金钱所动的执着,令人钦佩。”
巴黎一大
读到这里,笔者不禁摇摇头,觉得这位作者恐怕有些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尽管他曾任院长助理,但似乎对法国公立高等教育的某些细节、尤其是财会制度还不太清楚。笔者自己也曾经在法国昂热大学负责中国留学生项目,前后做了十多年,自认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现在的欧美大学,无不把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作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一来学校要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学校本身的声望;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赚钱,用外国留学生的学费补充学校的经费。留学生的学费已经成了许多欧美大学的重要财政来源,近些年来人多钱多的中国留学生更是各校争夺的重要目标,既能刷声望又能赚钱的事为什么不干呢?
文中所提的这位院长先生不愿意招收更多的国际硕士生,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法国大学的财政收支体系向来严格,一切都要受教育部的监督。收入主要分几个部分: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性拨款占到大头,通常能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有学校的各种收费,各院系、各专业以及各种培训、合作的学生缴费;和其它来源,比如校友以及企业的赞助什么的。
国家和地区的拨款基本上是固定数目,惯例每年会有一定的增长,但不会太多。学生缴费包括注册费、学费、医疗人身保险费,也可以收一点学校器材使用费等(中国人会统认为是学费,但是对于法国大学来说,注册费和保险费都不是学费),但总体受教育部规定,各个年级各个专业的注册费用不会有太大的差别,而且数额不高,基本上从两百多到两千多欧元之间不等。中国留学中介大力宣传的法国大学免学费,实际上是模糊了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学费不同定义,免了学费不一定免注册费、保险费或其它费用。
经合组织《2014年教育概览》报告显示,法国每年在每名大学生身上投资1.54万美元。2005年至2011年,法国的这一投资上升了15%。所以公立大学的学生缴费是远远不够实际教育开支的,而且在经费不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越多的留学生就会挤占越多法国学生的资源。
公立大学里这些由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分院和专业,套用中国的概念,就是计划内招生。法国公立大学严格履行学生缴费走总账制度,就是说各分院各专业学生缴纳的费用,都是签支票直接缴给大学总部的会计部门,各分院和各专业无权沾手这些收费;而且分院和专业无权随意开设计划外项目,所有国际的专业合作课程也受教育部规定,不能任意制定学费数额,所以他们也不能从中得利。而他们所需要的经费则由大学本部下拨,虽然会根据注册学生人数和成就有所增减,但是和他们收取的学费没有直接关系。
于是这样实际上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各分院和各专业的院长主任不能从更多的收费中受益,但是他们要承担职责,解决开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比如教室、教师以及相关的活动安排。
法国的教育经费虽然连年增长,但满足不了现在的要求。另外对学校经费使用的严格限制和监管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应用能力。由于经费不足造成学校教学场地和教师等资源的严重匮乏,已经连续几年多次引起学生的抗议。寻找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不是容易的事,考虑到水平、成就、时间等因素,能够给硕士班上课的老师就更少。现在各个大城市的大学多少都有教室不足的问题,学生数量增长,教室数量却不能同步增长,大学不得不外借或外租教室满足需要。但是大城市空间紧张,合适给大学生上课的场地不会很多,租金也不便宜,又要挤占教育经费了。
所以学校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来解决。2014年法国全国大学生联合会(UNEF)公布的一份报告指责33所大学违规招生,14所大学乱收费,注册费高于教育部统一标准。报告中表示这些大学是因为经费紧张,为了限制注册人数制定了“接待能力”,对于想进入这些大学培训专业的学生“毫不犹豫地采取抽签录取”的办法。UNEF主席马尔提奈还呼吁“应该给大学合理运营的资金。自从自治原则实行后,许多大学面临非常紧张的经费状况。”
因此,法国分院长不愿意招收更多的国际硕士学生,不是因为什么“不为金钱所动的执着”,而恰恰是因为这类学生既无法给分院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又要挤占原本就紧张的教育资源,但为了维持学校的成就和扩大国际影响力,院长不得不左右权衡,最后作出一个学校能接受的决定。
现在随着留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法国教育界似乎也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大学成立语言中心。语言中心在性质上划归再教育种类,不属于计划内招生,也不受学费数额的限制,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吸引力等方面考虑可自行决定,一般从每年4000欧元到7000欧元不等,几乎是规定学费的二三十倍,可以大大弥补经费的不足。
以前中国学生申请法国签证时的语言考试,仅供签证官评判是否给于签证,实际上不限制学生直接进入公立大学的专业就读。从2004-2005年开始,法国教育署规定除了政府、知名高等学府合作项目以及其它的一些项目外,所有想要进入公立大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必须通过法语B1级考试,而这个级别应该说是不容易达到的,曾经有语言中心一个年级130多人参加考试,只有一个原非洲法属殖民地的学生通过的例子。这个规定保证了学校专业能够接收到语言合格的留学生,但在客观上,它杜绝了外国留学生直接进入省钱高效的专业的可能性,先得在语言学校把钱花足了再说。
2005年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大约1.5万人,去年大约达到3.4万人,法国政府打算在2020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能够达到8万。在预算紧缩的背景下,法国希望将中国留学生安置到所有院校之中,并且国家要为每名学生负担约1万欧元(1欧元约合7.9元人民币)。法国希望未来能够创造一个“大使”网络。这些中国留学生回国后会有同法国企业合作的倾向,向法国打开中国的巨大经济市场。法国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学校费用、住房、交通、保险、书本材料、生活等)大约在1.2-1.6万欧元之间,中国留学生肯定花得更多,主要在学校费用的区别上。考虑到现在的收益和未来的影响,这笔交易法国也肯定不亏,算是双赢吧。
ZORRO解读:
好文。
部分国人面对洋大人往往会自行脑补,把洋大人放在神圣的位置。
不过,通过文章也看到,法国官方对留学生的收费和管理还是比较成熟的,值得我们学习。
感谢楼主的分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