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守军、卢卡斯:巴西本来要办喜事,没想到坏事先开锣了
2009年,巴西里约在哥本哈根拿下了南美第一个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任巴西总统的卢拉热泪盈眶,在演讲中称:巴西正处于一个无与伦比的时刻,这是1.9亿巴西人的梦想和希望,巴西绝不会令人失望。7年后,巴西政府深陷政治危机,在距奥运会开幕仅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点上,罗塞夫总统在4月17日的众议院弹劾表决中惨败,被迫下台似成定局。今年原本是巴西和里约伟大的一年,举办奥运会意味着向世人展现一个崛起的巴西,然而眼下的政治僵局却与当年的稳操胜券形成强烈反差。
巴西众议员通过弹劾总统议案,罗塞夫下台似成定局
罗塞夫面临罢黜危机
2015年12月,国会反对党指控罗塞夫总统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未经国会批准非法操控财政预算,篡改公共账目,掩盖经济指标恶化真相,以谋求总统连任。据此,众议院议长库尼亚宣布接受对罗塞夫进行弹劾的议案,并在参议院成立特别委员会,讨论是否进行总统弹劾。虽然素有“拉美铁娘子”之称的罗塞夫多次为自己进行辩护,但由于拥有国会最多议席的巴西民主运动党退出了劳工党所领导的执政联盟,再加上罗塞夫政府的支持率跌落10%,弹劾提案得以顺利通过。在4月17日举行的关键性表决中,弹劾案获得众议院512个议席中的2/3多数支持,这可能终结巴西劳工党13年的执行时期。
按照巴西法律规定,在众议院通过后,弹劾案将提交参议院进行第一轮表决,若弹劾案获得参议院半数支持后便可获得通过,此时罗塞夫将要停职180天,其职务由副总统特梅尔代理,参议院的表决时间点将有可能落在5月初。而后,参议院将进行第二轮表决,如果参议员有2/3多数表决通过,则罗塞夫将被正式罢黜,且8年内不得出任公职,由副总统接任履行其剩余任期。由于执政联盟“分崩析离”,多个政党相继“弃保”罗塞夫,舆论认为罗塞夫留任机会渺茫。无论结果如何,罗塞夫所属政党大势已去,巴西政坛已经进入新一轮洗牌之中,各种政治力量交互博弈,巴西劳工党的执政根基已经轰然坍塌。
从历史上看,弹劾危机曾经威胁到巴西历史上的数位国家元首,但真正面临弹劾的总统只有瓦加斯、科洛尔和罗塞夫。第一位遭弹劾的总统是图利奥·瓦加斯,在1954年因为得到民众和议会的支持,瓦加斯将弹劾程序终止在众议院。第二位总统是费尔南多·科洛尔,他是迄今为止唯一经历过弹劾全部程序的人,1992年在参议院以腐败罪名将其罢免的前一天,他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作为巴西历史上第三位遭遇弹劾的总统,罗塞夫的情况与主动辞职的科洛尔总统更为相似,由于民意支持率跌至谷底且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对科洛尔的政治审判程序一直送达参议院。针对瓦加斯、科洛尔和罗塞夫三位总统的弹劾程序的共同点是,当时国家都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执政难度加剧,且内阁与议会、司法部门之间的矛盾重重。
巴西下议院就是否弹劾罗塞夫投票, 最后批准弹劾罗塞夫的议案,图中手持绿色标识的议员都是支持弹劾罗塞夫的议员
党派纷争导致政治僵局
虽然巴西确定共和制的时间较早,但认为巴西是一个老牌的“西方式民主”国家,却是一种错觉。巴西政治体制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历史演变。在葡萄牙殖民时期,巴西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完全隶属于葡萄牙君主的统治。1882年巴西民族独立后,继承了葡萄牙的君主政体,直到1889年建立了共和制。1930年瓦加斯革命后,对旧宪法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共和体制,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但1964年的军人政变再次让巴西陷入长达21年之久的军事独裁统治,直到1985年,民选政府重新上台,结束了军人执政。此后,巴西政权经历了6次平稳更迭,代议制政体基本稳固。
巴西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主要的政党有十几个,大小不一,诉求多元。由于没有一个政党具备单独执政实力,因而在政治博弈中拉拢“中间党派”、建立执政联盟,成为几个大党的首选策略。巴西民主运动党(PMDB)便是在政党博弈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中间党派”。
早在军政府时代,巴西国会便分化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一个是军政府的拥护派,另一个是反对派。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前者演变为进步党(PP),后者演变为民主运动党。1985年民选政府上台后,民主运动党成为倡导制定1988年宪法的核心力量,在巴西民主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此以后,民主运动党成为巴西规模最大的政党,一直在巴西的参议院和参议院保有最大席位,其成员出任副总统、部长、州长、市长等职务,在政治平衡中充当“稳定器”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巴西民主运动党一直是其他政党的“盟党”,之前从未以反对党的身份主动与其他政党角力。究其原因,该党内部呈现“碎片化”特征,党内成员政治立场差异性极大,既有自由主义者,也有保守主义者,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共识。正如“任何硬币都有两面”一样,其弱点也是其优点,民主运动党成为其他政党争相拉拢的“中间力量”。“得民主运动党者得天下”,没有该党的支持,任何其他政党都难以掌控大局,是一种“政治自杀”。
罗塞夫曾是左翼总统卢拉的忠实“门徒”
2002年,以劳工党为首的左翼执政联盟候选人卢拉赢得大选,成为巴西第一位通过直接选举上台的左翼总统,民主运动党作为关键性的“盟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010年卢拉的忠实“门徒”罗塞夫继续执掌劳工党大旗,在大选中胜出。然而,罗塞夫出任总统后,由于国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特别是国内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罗塞夫开始改变策略,企图分化民主运动党并拉拢一些中小党派,谋求代议制改革,以应对来自主要反对党——社会民主党(PSDB)的挑战。罗塞夫的这种做法开始招致民主运动党的不满,触及对方的底线,再加上罗塞夫政绩平平,国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因而民主运动党决定“倒戈”,最终触发了对罗塞夫的政治审判程序。
政经危机加剧社会阶层对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党纷争的背后是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和世界第七大经济体,巴西正陷入近3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下行危机。2014年来,巴西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已扩大至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经济增长将萎缩3.8%,陷入严重经济衰退。
尽管大宗商品和原油价格下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美联储加息对巴西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经济危机的根源还是其内部原因,经济结构畸形、社会开支不合理、党派政治斗争、腐败现象横生等都是诱发经济衰退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巴西不断恶化的政治斗争,事实上让政府“停摆”,执政党在国会里没有足够的支持者,任何经济和财政改革措施都裹足不前,难以实施。
巴西爆发大规模游行反对罗塞夫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的国家政权一直由少数人掌控,精英阶层既充当国家的管理者,又利用手中操控的国家权力来为自己谋私利,在“封闭系统”内为所欲为,长期以来贪腐行为较为严重。然而,在卢拉执政时期,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底层劳动者摆脱贫困,变为中产阶级。这些新晋阶层对精英阶层的权力垄断感到不满,希望在政治上发出声音,实行政治改革。面对巴西石油公司的腐败丑闻,中产阶层不再沉默,利用社交网络不但对政府和权贵阶层进行施压。腐败丑闻的持续发酵,也让罗塞夫政府牵涉其中,中产阶级对罗塞夫的支持率大幅下滑。
罗塞夫停职后,民主运动党党魁、副总统特梅尔将代行总统职权。一方面特梅尔曾连续6次担任国会议员,政治阅历丰富,具有较强领导能力;另一方面,民主运动党的“倒戈”行为又注定会遭到来自劳工党的反对,劳动党在中下阶层和工会中仍有很强的号召力,因而民主运动党的执行前景不乐观。从某种程度上讲,总统弹劾案加剧了巴西社会的阶层割裂。
巴西政局的混乱局面短期内不会结束,未来走势存在诸多变数,奥运会前夕局势可能仍不明朗,奥运期间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