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2016新媒体行业盛典:江湖大佬如何重新定义传播
(观察者网 北京 关一丁)4月17日,“2016新媒体行业盛典:重新定义传播”盛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新媒体领域的专家及资深从业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互联网的传播新模式。
此次会议由微金科技主办,包括盛景网联CEO彭志强、清华大学沈阳教授、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清博大数据CEO朗清平、NewMedia联盟发起人CEO袁国宝、蜻蜓FM副总裁郭嘉、力美科技创始人、CEO舒义、浑水·派吧原创资源总监喻亚、微金科技创始人&CEO蒋冬文、南京圈创始人甄妙、学术中国创始人学君、淘漉文化创始人老白等嘉宾前来参会。
同时,观察者网作为合作媒体对此次大会进行全程报道,并带回各路嘉宾演讲干货以飨读者:
微金创始人CEO佟冬文:在信息爆炸时代做价值的传播者
2013年5月我创立了第一个公众号,当时的名字叫商业汇评。当时我创办它的初衷是因为我自己很喜欢看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喜欢分享,看完之后会写一些汇评分享出来,还会提供一些免费讲座。这是很简单的初衷,然后在2013年8月份我就创立了另外10个平台,总共有了300万粉丝,这时我才意识到,实际我正在挖掘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之后,我就创立了微金科技。
微金科技定位于泛财经新媒体和支持服务提供商,服务追求高品质的高端人群。这是我们的新媒体矩阵,并且我觉得我应该开启了整个新媒体矩阵的先河。从2015年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有6亿的点击量。
我们这些所有平台,从创业开始到现在为止,我们中间没有断过一天,并且内容风格也很少变,所以这可能也是我们成功,或者取得现在一点小小成绩的观点。
投资合伙人崔欣欣:如何给新媒体估值
我们说到新媒体的时候,其实这个定义挺难下的,因为每个人在说新媒体的时候,所指的东西都不一样。随着环境的发展,过去两三年时间里,新媒体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想,这方面学术性的论述我就不说太多了,我想跟大家更多讨论的是关于新媒体的商业价值。
那么,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创业公司,或者我们在评估一个新媒体项目的时候,我们通常,除了一些基本VC的条条框框的东西以外,我个人还会关注几个点。
首先,讲到媒体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分成两块:内容、渠道。其实,现在很难把所有的内容制作公司也称为新媒体公司。还有一些,他其实自身是不生产内容的,只有渠道,它就是个管道,任何内容只要扔到上面,它就可以帮你送到数百万、上千万读者眼前,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公司。
我记得,上次在清博活动的时候,很多嘉宾都在热烈的探讨一个问题,到底我们应该聚焦做内容,还是做流量。
所以我今天来讲,既然大会邀请我来,肯定是认为我有点点干货,有一点点内容。但我的这些内容,如果对外我没有一个管道发出我的声音的话,其实是没有人知道的。所以,这两个事情之间,我觉得是躲不过去的。
如果我们的团队擅长某一方面,那其实把这一方面做好就行了。单从内容的角度来讲,今天我们能看到大量的团队去做他的网络大电影,那也是个非常好的内容,他如果在这样的平台上点击,一个片子投资可能不到500万人民币,但过一个月可能会收回过千万,这样的例子我们过去两年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内容本身有价值,是能卖钱的。
还有一些网络大电影,制作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品牌冠名植入,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看到。所以,即使是专注内容,也有巨大的价值。
我们看到大量的公众号粉丝数非常非常多,微信的读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看用户能不能沉淀下来,在你需要的时候,或者跟用户持续发生沟通,这可能是更加能看重的价值。
盛景网联董事长彭志强:今天,谁都可以把媒体做成企业
新媒体这个词我觉得很有意思,一方面它有媒体的属性,它有影响力。但另一方面,它肯定跟以前的媒体完全不一样,它是新的。以前的媒体,因为有政府管制,或者牌照的各种问题,还是比较拿着劲。所以,它的运作,不太像我们传统意义上认知的一家企业。而今天来讲,其实谁都能做媒体,谁都可以把媒体做成企业了,这跟以前还是很不一样的。
既然是企业,跟牌照无关,那商业化就非常重要。如果讲商业化,媒体过去在商业上是相对痛苦的事情,所以很多媒体一直在商业化方面比较艰难。今天在新媒体这个时代,我想做新媒体一方面也有怎么商业化、货币化的困难,另一方面我们没有了传统感念的制约和束缚,我们要在商业化的道路上探索。刚才崔总介绍了,对于一个新媒体公司在探索,其实基金投资人也在探索。
谈到商业化,垂直化也许就是个前提。因为,如果你连你的用户是谁,你的粉丝特征都不能描述的话,你的商业化就比较麻烦,所以基本就是个伪命题。
所以,今天很多用户流量很大的公司,他们有他们的苦恼,他得用户画像、用户素描,才出得来。这个时候,他怎么进行商业化,就比较艰难、比较痛苦。
像我们微金,在财经领域深耕的垂直化的新媒体。我想,至少应该是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更有着力点、支撑点的积极探索。
从整个财经领域来看,我们觉得这也是个井喷点、转折点。因为,大家从过去的吃喝玩乐,越来越升级,不断的进入主流视线里面,财经就是很重要的。
在今天这个时代里面,我们作为投资人,越来越看重的是你的用户质量到底怎么样,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不是拼所谓的粉丝量。现在从清博大数据的统计来看,所谓的红利流量,已经增长不是那么明显了,甚至遇到一些瓶颈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流量红利进入瓶颈期的背景之下,我们如何能够很清晰的对用户进行画像、进行素描,基于用户画像和素描,来设计商业化的路径,商业模式,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现实。
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来讲,我觉得现在盈利的路径还是比较多样化的。曾经有人问我们,互联网估值现在那么高,是不是有估值泡沫,怎么看?其实,我的观点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如果真正有高质量的流量,基于用户素描的流量,其实商业化肯定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因为,我们从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时代,我们随后做增值服务的收费,靠游戏,再靠电子商务,等等等等,其实你会发现,盈利的手段是非常多样化的,盈利的方式也是大有可为的。
而且,现在更多是联合共赢的时代,也不追求一家公司把所有事情都做完,而且可以进行广泛的合作,在流量上进行合作,在变现上进行合作,这样的合作也越来越灵活,变成一种常态。所以,在盈利上并不是那么的艰难,关键是我们对于多数的新媒体来讲,走垂直化,对用户精准的了解,这可能是一条捷径。
微播易副总裁徐志斌:如何从一个大的数据当中看到精准的传播
微播易一直聚焦在交易这个环节,我们一直在抱两边的大腿,一边的大腿是广告,一边的大腿是自媒体。我们一直在做一个事情,将最合适的广告推荐给自媒体。
去年,我们要讲的是,在其中所看到的数据当中,今年会有个突然大的增长是来自于短视频。视频在春节之后,突然间迎面而来的趋势是,占到了整体收入流量的20%,但我们今天要讲的也不是这个东西,因为微金今天给我的命题是,如何从一个大的数据当中看到精准的传播。
我们在无数的这些案例当中,我们当时不断的在看这些东西,我们发现这么庞大的收入变化,居然来自非常非常小的数据,这是什么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当时我们看到视频用户行为的时候,死盯着这个的时候,发现用户开始会给你两秒钟,如果这两秒钟拍的很好我会看后续,如果整段看的很好,后续大的化学反应就开始了。我会将你曾经发布的非常好的视频,全部看完。因此,一下子一个人在上面的时间就大增。
现在的精准传播已经不再是到哪投广告了,现在更加聚焦在味道上,也就是说你的用户群是什么人,还是崔总那句话“用户画像”。所以说来说去,最后会落实到几个非常简单的大白话当中,就是如何找到符合你的自媒体,如何找准他们的用户画像,找准他说话的味道,他正在生活的生活方式,然后策划好自己的东西,去引爆这个事情。
清博大数据朗清平:分享一些对新媒体、自媒体的研究数据
清博目前主要是致力于做大数据生态系统的智能服务者,去年召开的第二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我们也做了首批的网络公益发起单位,参与了一些事情的筹备。同时,目前我们主要是在新媒体大数据的标准研究制定和一些数据分析上,为政府、企业提供很多数据分析,包括舆情上面的一些合作。
首先讲一下大数据,在我们清博的1.5亿微博数据和460多万微信公众号的数据,以及90多万APP数据,不断的挖掘当中,我们发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不断的应用在新的领域。比如,创业投资、舆情、电商。
现在自媒体人,刚才我也听到了很多朋友在问,我们自然变现,有哪些方式?其实,现在更多的依然聚焦在广告。我们刚才讲了,广告、电商,以及增值服务,目前是我们自媒体人变现的主要几种模式。
现在,大量的依然停留在广告这样的阶段,广告变现现在既是痛点也是热点。我们通过对自媒体的分析,找到了几种盈利模式,通过积分,积分可以在商圈消费,他们现在已经跟三千多个商圈进行融合,做这样的盈利变现。
再比如我们的网红,从自己病毒式的传播,到自己成为淘宝的店主,来实现自己粉丝价值的转化。
再比如说八卦新闻非常小众的公众号,虽然粉丝不多,但通过他的新闻报道,来实现产业化的盈利,形成了内容、服务和产业的一体化。
再比如餐饮老板订餐,通过他的垂直媒体矩阵,已经形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餐饮行业提供的服务。
还有父母课堂,也有二三十万的粉丝,全部都是学龄前儿童的妈妈,实现了打通母婴服务的O2O闭环,同时也可以提供针对母婴类、妈妈类的读书商城,包括微店服务。
再比如像北京吃货,北京地区一个非常知名的大号,前两天北京电视台有一档专门做自媒体的节目,线下采访了北京吃货,配合着一些看店、线下活动、爆料,等等,打造了目前北京地区第一美世公众平台,也通过多种增值服务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变现。
我们发现,众多自媒体人,凡是做的比较好的,能够有很好原创能力的自媒体人,无论是流量的变现还是商业模式的开发上,具有众多的优势。
目前,我们清博大数据对目前国内传播力比较强的公众帐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我们每天监测的近40万公众号当中,一周之内发文比较频繁的有17万多个公众帐号,其中只有1.8万个公众帐号拥有原创标签,占了5%。
其中,我们也对原创文章和非原创文章进行了分析,一周原创文章数在30篇以上的公众号只有368位,只占到了2%。即便是具有原创标识的公众号,它的原创生产能力,依然是需要亟待提高的,而且具备这样原创能力的公众号,依然是比较稀缺。
对于用户来讲,他们更爱看的就是我们原创自媒体人的原创文章,阅读数高达3.6亿,甚至更高。
对于这些原创公众号当中,我们也做了比对,有1/3的原创标识的公众号,原创内容占到了一半,只有14.9%公众号原创达到了100%。在这些公众号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社群类的原创标识公众帐号只占了1%,媒体类的12%,大量的依然是自媒体公众帐号。
NewMedia联盟发起人CEO袁国宝:传统企业可以借助微博打造自己的企业新媒体矩阵
首先,看一下企业新媒体现状的数据,总结一句话,企业微信现在已经非常强了,企业微博已经非常蓬勃,最后是热点事件、用户沟通、客户维护,微博具备亲和力,高度传播内容,传统企业可以借助微博打造自己的企业新媒体矩阵。
企业新媒体的现状,企业的微信帐号比APP什么的要活跃的多,企业微信帐号成为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企业新媒体发展的过程,原来企业是一个单一的平台,现在企业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生态,形成全媒体的矩阵。
新媒体重塑了企业的格局,原来企业的格局是属于封闭、单一、静态,现在是开放、联动、动态。企业通过新媒体媒体,自身自带传播基因,还是以微信、微博举例,建立企业的新营销模式,就相当于新媒体传播的优势,速度快、范围广、多途径、形式丰富、效果更容易看见。
请蜻蜓FM副总裁郭嘉:大家都在探索过程中
去年年底的时候,当时参加了一个自媒体大会,在那个大会上罗振宇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分享,当时罗振宇提出了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论述。他说:第一,所有的内容创业者们注意了,你们不要把你们的商业模式跟广告主在一起。第二,你们不要用投资人的钱,能撑就往下撑。
结果,罗振宇在不久之后,就投了Papi酱,就让他最看好的自媒体的创业者,接受了投资人的钱,同时他又跟Papi酱一起马上开广告招标会,又用了广告方式,在新媒体领域复制原来传统的商业模式。
我讲这个故事,并不是嘲笑罗振宇不真诚,其实我相信他当时讲的时候是非常真诚的。我要说的是,面对今天大会的主题“重新定义传播”,我觉得这件事非常的困难,其实现在大家都在探索过程中。
到今天为止,蜻蜓已经大约有了2亿的下载用户,每天的日活在千万左右,同时上传的节目、在线的主播人数,都是互联网音频领域的翘楚。
我并不是跟大家分享蜻蜓这4年里取得的成绩,这并不是我们一开始预期到的。我们第一个版本出来其实非常简陋,工具类的产品,就是把全国广播类电台做了个聚合,让用户实时听到他喜欢的电台直播,就这么个产品。当时在音频APP非常少的时候,这个应用受到了很多用户的追捧,帮我们积累了最重要的坚实用户。
后来,在蜻蜓之后又有很多人进入音频领域,像大家熟知的喜马拉雅、荔枝、优听、考拉,但因为进入的时机相对晚,我们认为越晚进入的音频类平台,他所获取用户的成本在逐渐增高。
蜻蜓开始从原来直播的模式向点播转型,蜻蜓一直坚持的是PGC的内容模式,这跟很多互联网平台选择的方式不太一样,当然它有利有弊,UGC相对于PGC在推广上更有优势,很多用户把自己做的内容上传上来,但同时因为这些用户自动上传的内容,尤其音频有一定门槛的领域,它多少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而蜻蜓一直坚持相对比较高的标准,我们的主播一定是我们审核过的,是有好的内容生产能力的人才可以。所以,如果是个深度铁杆用户,他在蜻蜓上的用户体验,相对会好很多。
从最早的直播转到转播,大概用了两年多时间。目前,我们也形成了在互联网音频领域相对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看到很多大家知道的音频领域大的KAL都已经入驻蜻蜓,像军事领域的张召忠老师、邱镇海,脱口秀的高晓松、袁岳,还有梁宏达,等等等等。
但发展到今天,我们也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原来我们希望新媒体能在某种程度上取代旧媒体,但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更像历史朝代的更替,这些人又占据了头部。我们说那些好的草根内容创业者怎么办呢?所以,蜻蜓现在也面临着更新的创业阶段,就是我们要从平台走向生态,所谓生态就是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用户还是内容生产者,他们能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然后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满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