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官方史无前例讨论半世纪前“屠华”事件 称绝不道歉
据外媒报道,印尼政府18日主持召开为期两天的调研会,讨论发生在1965—1966年的排华屠杀事件。许多屠杀的幸存者和军方代表都参加了这次史无前例的讨论。法新社称,这是印尼政府首次支持此类调查。
据美联社透露,此次活动由印尼安全部长潘查伊坦主持召开,受到印尼政府的支持,印尼检察总长、警察总长、司法部长均在会上露面。会上邀请了当年屠杀事件的幸存者参加,也有被认为是惨案策划者的军方代表与会。
资料图:1956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待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苏加看拿起毛泽东的手仔细看了一会儿,说道:这真是一双东方巨人的手啊!
印高官:与过去言和但绝不道歉
法新社称,印尼政府一直对发生在50年前的这一上世纪最惨大屠杀讳莫如深,人权组织多年来一直努力推动印尼政府揭开对这段血腥历史的“封印”,展开正式调查并道歉。这次的研讨会虽受到人权组织欢迎,但印尼总统佐科最信任的顾问之一——印尼安全部长潘查伊坦在开幕式上否定了正式道歉的可能性,称虽然印尼政府想解决这段“黑暗历史”,与过去握手言和,但不会向外界压力低头。
BBC称,研讨会是由印尼总统顾问委员会以及国家人权委员会主办,这是印尼首次关注这段迄今在印尼社会属于禁忌的敏感历史。退休军官阿古斯·维多约约也是会议组织者。他说,印度尼西亚的社会被当年的屠杀撕裂,并呼吁政府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这次在雅加达举行的研讨会也得到了某些政治人物的支持,例如与会者当中包括了负责安全和政治事务的内阁部长、印尼的检察总长、警察首长、司法部长等等。
不过BBC印尼语记者说,印尼官方的态度一贯是回避这段历史。他们似乎是要人们忘却这段历史,然后实现全国和解,评论家认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印尼共主席艾地(左二)在“九三零”大屠杀前检阅印共军队
“9·30”屠杀50万人遇害 多数为华人
1965年9月30日,当时印尼总统苏加诺的亲信、据称也是印尼共产党党员的总统卫队营长翁东“发动政变”、绑架并杀害了阿古斯·维多约约父亲在内的6名右翼军方将领。
随后,苏哈托少将发动反共清洗行动,从当年10月开始在印尼全国清扫、镇压共产党分子。
因为印尼总统苏加诺亲苏联,同情共产主义,有分析认为当时美国和英国政府高层一直希望除掉苏加诺。当时美国军方同印尼反共将领保持了密切的关系,美军为印尼军官当时提供了大量培训,并且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
有估计说,50年前在印尼军方和宗教组织针对共产党,左翼人士和华人发动的攻击中,50万-100万人被杀。那次屠杀后亲共的苏加诺总统被赶下台,苏哈托上台在印尼开始了长达32年的右翼军人独裁统治。
在苏哈托统治期间,印尼的大部分历史教科书中都没有提到那次屠杀。评论家认为,认为真正的和解应该像南非那样,要建立在弄清历史真相的基础上。该评论家还说,印尼的直选总统佐科·維多多对人权组织有承诺,因此这方面的压力使他开始面对这段历史,于是有了这个讨论会。
人权人士说50年前的屠杀是上世纪印尼发生过最严重的暴行,屠杀对印尼社会造成严重分裂。会场外有抗议者试图冲击会场,他们同警察发生推搡。抗议者说他们担心这种讨论会让共产主义者死灰复燃。
美国或背后支持屠杀 暗中提供名单
菲律宾拉普勒新闻网18日称,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组织“人权观察”敦促印尼和美国说出大屠杀的真相。历史学家一直认定美国在背后支持大屠杀,但由于印尼政府的隐瞒,真相至今仍然隐藏在重重迷雾中。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公布的解密档案显示,当年,美国驻印尼大使馆对印尼爪哇和其他地区的大规模屠杀事件知情,且曾将其所编制的“共产党名单”交给印尼军方。
美国中央情报局否认参与了印尼军方的屠杀。不过后来有文件透露美国政府向印尼行刑队提供了大量共产主义分子名单。
弄清真相依然道路漫长
外媒称,华人被认为是中共的同路人,迫害华人成为那场屠杀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发生的有关杀戮被许多人称为大屠杀。有人说在1965年到1966年之间的所谓“排华运动”中,有50万华人遇害。
不过在印尼对上述数字也存在异议。有人说那主要是针对印尼共产党的暴行,而印尼共产党中华人并不多。这种说法认为印尼当地人仇华的因素被一些评论员夸大,华人死亡数字也远没有50万那么多。
在那场暴行中,大批生活在印尼农村地区的华人被驱赶。
当年印尼共产党的人数是世界排名第三、总人数达到了200多万,不过在苏哈托发动排华之后,共产党被列为非法组织。
屠杀发生在冷战期间,因此那场杀戮和清洗被许多西方国家当作是对共产主义斗争的胜利。中国政府当时谴责印尼的暴行是“令人发指的,前所未有的罪行”。
1967年,苏哈托取代了被认为与中国交好的苏加诺出任印尼总统,在苏哈托执政的30多年期间,华人也受到了严重的排挤、华人文化则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
BBC认为,50年前的暴行在印尼仍然极其敏感,要弄清真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华人被迫害的问题更是敏感事件中的敏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