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红:舰艇开放、一票难求,怎么破?
4月23日是人民海军的生日。值此人民海军67岁生日之际,青岛、大连、上海、舟山、厦门、湛江等地组织舰艇开放活动。军迷们摩拳擦掌,半是喜悦、半是遗憾——为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自信而喜悦,为一票难求、无缘登舰而遗憾。
现役舰艇向公众开放,既是各大海军强国的文化传统,也是各大强国海军的国际惯例。——海军强国、强国海军,海军是体现综合国力的明信片,强大的国家也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来捍卫其国家利益。海军现役舰艇向公众开放,既能满足公众对海军舰艇和官兵的好奇心,也有助于海军在国民心目中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国民的理解和信赖,还能通过展示大国重器来震慑潜在的敌人。
历史上的列强海军,可谓是不遗余力地向公众开放其现役舰艇;不但会在本土港口开放,还会不远万里地跑到别国家门口、“秀”给人家看。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美国海军的“大白舰队”了:1907年12月16日,以16艘漆成亮白色的前无畏舰为核心的“大白舰队”从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海军基地起航,沿着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后访问了巴西、阿根廷,然后穿越麦哲伦海峡北上,经过智利、秘鲁、墨西哥,最后来到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休整两个月后,前往访问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菲律宾,于1908年10月18日抵达日本横滨,此后经过中国、斯里兰卡等地,穿越红海,通过苏伊士运河,造访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沿岸国家,跨越大西洋、经过加勒比海返航,于1909年2月22日回到美国的汉普敦海军基地。每到一港,“大白舰队”都会向当地公众开放参观。
以前无畏舰为核心的“大白舰队”,虽然在新锐的无畏舰面前已经显得过时,但其体现出来的全球跨洋远征作战能力还是震慑了世界各国——尤其是日本。
把几乎全部主力舰队集中起来跑到别人家门口“秀”,是美国海军这种暴发户的做法,老牌海上霸主——皇家海军——不屑为之。在和平年代里,皇家海军的做法是:定期组织精干力量进行巡航,让散布全球的侨民和殖民地、自治领居民能够频繁地看到并登上高悬皇家海军旗的战舰。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应当是于1923年11月至1924年9月进行、以“胡德”号和“反击”号两艘战列巡洋舰为核心的“帝国巡游”。
“帝国巡游”中的“胡德”号(近)和“反击”号(远)。仅仅20余年后,世界上就再也见不到皇家海军如此优雅的战舰了。
后起的日本海军,没有像英美海军那样搞出类似“大白舰队”“帝国巡游”的大新闻。但在其国内,出于与陆军争夺预算的现实需要,日本海军非常热衷于向公众开放展示其主力战舰,国民对其主力战舰也比较熟悉,以至于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小学生但凡画军舰,都把前一根烟囱画成弯的——就跟“长门”级战列舰首次改装后的样子一致。
经过改装后第一根烟囱变弯、为小学生所熟悉的“长门”级战列舰
战后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出于维护“专守防卫”的和平形象与政治正确的需要,也经常向公众开放营区、舰艇,让名为“自卫官”的公务员们与老百姓一起载歌载舞什么的;海上保安厅也经常这么玩……
《少女与战车》中角色西住美穗(白色制服)与角谷杏(蓝色制服)的立绘,引导民众参观海上保安厅停泊在茨城県大洗町大洗港的巡视船……
美国海军对公众开放的力度,当然不会输给日本海上自卫队,更不会输给美国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至于现在的英国皇家海军,呃,我们还是来回忆一下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前后的时光吧……
除了开放现役舰艇,传统海军强国展示海军形象、传承海军文化的另一大阵地就是那些已经退出一线的纪念舰。英国有特拉法尔加海战功勋舰“胜利”号风帆战列舰、现存最古老的铁甲舰“勇士”号、二战功勋舰“贝尔法斯特”号轻巡洋舰,美国有1812年战争功勋舰“宪法”号、美西战争功勋舰“奥林匹亚”号装甲巡洋舰、二战功勋舰“密苏里”号战列舰,日本有日俄战争功勋舰“三笠”号……
这些纪念舰都得到了良好的维护,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有的甚至还保留有一定航行能力,还时不时地跟航母和导弹都对付不了的外星人练练手(如美国电影《超级战舰》):
多铆蒸刚,炮塔至大!亿万星辰,亿万炮塔!多铆蒸刚,炮塔至上!亿万炮塔,亿万荣光!
从形式上看,中国海军也已经有了环球航行,有对公众开放舰艇,有博物馆纪念舰,甚至有现役舰艇参演影视剧(这里推荐一下《旗舰》这部片子),但公众仍然很难有机会“一亲芳泽”(这点军迷们应该都深有体会)。除了因为大量人口生活工作在内陆、远离海岸和军港等客观原因外,其它不少原因也造成了“舰艇开放、一票难求”之类的局面、妨碍公众更好地了解海军和海军文化。
第一是现役舰艇开放无规律、开放次数和舰船少、每次开放时间有限。这一点也可以归入客观因素:尽管近年来中国海军颇有“下饺子”之势,但实为替换老旧舰船、填补历史欠账的补偿式发展,总体规模相对有限,又要承担护航、训练等各种高强度任务,排除掉在航和在维护的舰船,能够挤出档期来向公众开放的舰船确实数量有限。
第二是海军人力有限,需要优先满足作战训练,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接待公众的工作中去。海军官兵威武帅气,但毕竟不是专业的公关、导游。维护秩序、引导人流、解说介绍这些工作,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需要海军官兵花时间去学习相关技巧。这也导致海军官兵对参观者的介绍可能有疏漏,反而可能给参观者带来负面印象。
笔者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朋友参观过海军新型护卫舰后,拿着在前甲板上拍的照片问笔者,“为什么外板看起来坑坑洼洼的?网上那些美国军舰的照片,看起来就平平整整的,是中国海军维护没做好还是你们造船厂没造好?”——事实上,自从焊接工艺取代铆接工艺,船板因焊接受热而出现轻微变形就成了必然,中国军舰如此,美国军舰亦如此,只不过网上的美国军舰照片大多是在较远距离拍摄、看不出细微变形罢了;在前甲板上近距离拍的照片,当然就会显现出外板凹凸不平的效果。
第三是参观机会分配问题。这一点已经久为军迷们所吐槽了:放票不公开且消息发布较晚,有限的参观机会往往流入与海军关系密切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手中,再由这些机关单位内部分配。这点在历史上可能是出于保密等因素,但在今天已经越来越与人民海军的自信开放形象不符,甚至会有把好事变坏事的反效果,亟待改进。
第四是退役舰船和纪念舰保养体制问题。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藏品,舰船作为复杂的工业产品集成体系、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大修什么的自不用说,那是造船厂、修船厂才干得了的活;即使是日常保养,那也绝对不是抹布擦一擦、拖把拖一拖那么简单。舰船的设计年限不是无限的、舰体又处于复杂的腐蚀环境中,如果保养不到位,那么像功勋护卫舰“南充”号被迫拆解这样的悲剧就很容易发生。同时,舰船历史、海军文化并不是一般人能说得清楚的,要把纪念舰运营好、达到既吸引游客又传播文化的效果,也需要专业的团队。
中国海军已经有不少退役舰船转移到地方作为纪念舰保存,但是,地方上往往缺乏专业的舰船保养人才和运营团队,三分钟热度过去之后、纪念舰就变得默默无闻。部分舰船名义上转移到地方了、实际上还是需要海军人员看管维护、会挤占海军的人力物力。
2015年国庆假期,笔者曾造访武汉三镇。“西安”号驱逐舰和“淮阴”号护卫舰等退役舰船停泊于此、对公众开放,笔者早有所闻、打算去参观一番。走到江边、穿过长长的栈桥、来到顶上架着铁皮棚子的简陋趸船上,眼看着离“西安”号只有一臂之隔,舰上穿着海魂衫的值班同志却告诉笔者“本舰暂不开放”,旁边的“淮阴”号情况亦与之类似。两舰上都只有海军工程大学的一两名值班人员,从外观上看,部分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已经拆除,一些舷窗等位置略有锈迹,除此之外舰况总的来说看起来还不错;但简陋的栈桥、趸船和展板以及“暂不开放”的消息着实不符合其盛名。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尚且如此,平时情况会怎样呢?
停靠在简陋栈桥和趸船边的“西安”舰
据当地人讲,“西安”等舰初到武汉时也是人头攒动、游人如织,时间久了、热潮褪去,逐渐门可罗雀,收不到什么门票钱,对外开放也少了。由此可见,没有专业团队深入挖掘历史意义、开发海军文化周边产品,单纯把退役舰船作为旅游景点、让游客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二,并不能使退役舰船长葆活力。
以上四条,怎么破?
第一条和第二条实际上都是经济基础的问题:海军人力物力不足。只要人民海军维持目前的发展势头,相信此问题能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有效缓解,这里就不细说了。
第三条和第四条不是简单的经济基础的问题。我等军迷所能做的,除了呼吁有关方面予以重视之外,大概就是深入研究海军历史、发掘海军文化、与同好们加强联络,像英美等国的海军文化爱好者那样形成有活力的社会组织,准备好在将来参与到纪念舰的运营工作和传播海军文化的事业中去、以补官方之不足。在这一方面,陈悦先生等人组织的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已经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2016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67周岁生日,再过3年,人民海军就将迎来70大寿。相信人民海军会走得更远,也希望舰船开放工作能做得更好、海军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亿万星辰,亿万荣光!
joey解读:
还是要象香港那样公开排队领票比较好。另外逢五逢十大庆的时候,多安排一些船到基地之外的沿海城市,可以方便市民参见。
退役舰船的养护和讲解工作,可以和老兵协会联合搞起来,当然大头的钱还得部队或者地方出,但是日常讲解、看护什么的,交给老兵和军迷志愿者去做,应该没什么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