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最新这期《奇葩说》触动,不妨也来看看这部电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号文娱后台(ID:vistawenyu)。
关于最新一季的《奇葩说》,后台君曾经写过评论,说“大写的失望”:
老粉忍了六期之后必须说:对奇葩说第三季真是大写的失望!
随着赛制推进,我当时吐槽的这些问题有些已经改善了,比如把聒噪又没逻辑的选手都淘汰得差不多了……
虽然辩题上还是难免有审美疲劳,太多情情爱爱婆婆妈妈,但是看过昨晚那一期,后台君真的想说:
这还是我心里那个目前国内最好看的综艺节目
没有之一
14日晚的辩题是:
”痛苦的绝症病人想要放弃生命,
我该不该鼓励他撑下去?“
个人觉得作为辩论来说,这不是一个好话题,一句话里又有太多界定不清的概念:
痛苦的程度如何?
这决定了当它和生命被放在天平的两端,我作为亲人该如何倾斜;
什么叫鼓励?
这一个概念的不清楚,在节目过程中已经有体现,陈铭把黄执中所说的所有安慰、传递爱的行为都界定为鼓励,在立论上就无敌了。
然而这都不妨碍昨晚这期《奇葩说》好看到飞起。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鼓励病人活下去”已经变成一种政治正确,终于有人敢于在电视上谈论“不鼓励”这种可能性,终于有人公开地正面讨论死亡这件事。
这期节目有太多让我感动的点,比如董婧开篇说如何好好告别:
比如邱晨已经哽咽还强忍着保持平静:
比如她引用龙应台的话,说亲子之间的缘分,就是互相看着对方的背影越走越远:
比如陈铭言简意赅地指出来,绝症病人之所以会放弃生命,就是因为疼:
比如黄执中站起来的第一句话:
“马薇薇不要哭了,这一段,一部分讲给你听”。简直苏炸了!
马薇薇2014年经历老公劈腿离婚、父亲患癌,自己一个人扛这些压力,所以这个话题可能格外触动她:
还有他的观点:
鼓励的话会阻挡真心话。
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面子、规矩,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往往阻挡了真心的表达。何不我们都坦然一点,知道可能明天就不会再见了,那就不要再假装用“肯定会好起来的”这样的话来搪塞。
蔡康永转述早逝的舞蹈家朋友的乐观:
人生是一场party,我要先走了,但我希望你你们继续快乐的玩,而不是为了我要停下音乐、收起笑容、穿上外套严肃地送我。
高晓松说的这段在朋友圈刷屏:
你是那颗星星,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我的整个轨迹被你影响。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它变成了暗物质,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无论你在哪里。
他这段话其实有出处,是@科学松鼠会 在雅安地震的第二天曾经发过的一条微博: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科学到最终也是哲学,理工科有理工科的浪漫。
其实整期看下来最赞同罗振宇的观点,他费了一番功夫解释“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恰到好处。为了说明不到真的面对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选择。而你当下那一刻做的决定,就是最好的选择。
他有一句话和黄执中说的“鼓励阻碍真正的表达”意思相近:
话从来不是话本身。
后台君还捕捉到一个马东特别微妙的表情:
他这时候在讲,父亲去世三年之后,他梦到父亲,父亲对他说:
我今天才真的走了。
然后露出了上图中这个有点得意有点欣慰的表情。
虽然是《奇葩说》有史以来最沉重的一期,全场哭成一片,但是依然有玩笑、有黄段子、有卖力的广告,用这种方式谈论生死话题,简直酷毙了好嘛!
借着这个由头,后台君要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
《死亡医生》
之所以会想到这部电影,是因为这期《奇葩说》的选手用到的对于“疼痛”的形容,其实出处在这儿:
不免俗地放一下豆瓣评分8.6:
导演是曾拍过《雨人》的巴瑞·莱文森,主演是《教父》里演小儿子的阿尔·帕西诺,在《死亡医生》里他已经比较老了,和大家印象中《教父》里的形象会不太一样:
阿尔·帕西诺演的杰克·科沃基恩是一个一贯激进疯狂的退休医生。他退休之后,积极参与一项事业——
用医疗手段帮助一些饱受无法治愈的病痛煎熬的人的生命。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安乐死。
在他从事这件事情的当下,安乐死只在一些欧洲小众国家合法,在美国并没有被承认。
身为医生的科沃基恩能理解病人的痛苦,并且认为安乐死应该成为一项合理的医疗服务,他不仅呼吁,而且自己设计了一套静脉注射装置,帮助病人摆脱痛苦。
很快他开始把这项技术投入使用,不过他的行为却引来大量美国人的抗议,检察官以谋杀罪起诉他。
这个时候,一个叫做菲格的律师愿意免费为科沃基恩辩护。
因为科沃基恩每次都会和病人谈话,确认他们想要安乐死的意愿,并且纪录下来,所以他的行为只能算得上是协助自杀,而不是谋杀。
科沃基恩的案子被媒体广泛关注报道,他本人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关注。一边是舆论谴责,一边是找他安乐死的病人越来越多。科沃基恩也不再满足于为一个个具体的人提供这项他口中的医疗服务,而是要推广安乐死的理念,让大家认同它的合法性。
正当他顶着压力奔走呼号的时候,先前为他辩护的律师却被判了他——
律师要竞选议员,于是为了票数反咬一口,说自己坚决反对安乐死。
科沃基恩孤立无援,终于决定冒险:
他拍下一个“纪录死亡的录影带”,把自己给一个病人实施安乐死的全部过程都记录下来,包括谈话、实施用药。然后,他把这盘录像带公布了出来。
如此“离经叛道”的行为和主张会把科沃基恩的命运推向何方?后台君的引入就写到这儿,不剧透更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下载来看。
电影对于科沃基恩的行为的态度非常明确,他们把他塑造成一个领先于时代的斗士——七十多岁高龄又老又酷的斗士,试图让观众理解他、接受他。
后台君倒觉得,对于“安乐死”这种行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判断,可能不会轻易被一部电影改变。
但是《死亡医生》用你可能从来没想过的角度展现病人的精神世界,把在法庭上两种不同主张的人之间的辩论拍得慷慨激昂,把关于死亡的更多面相摊开来呈献给观众看,这样的呈现本身,会引发很多思考:
对于绝症病人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关爱?
生和死真的是完全对立互斥的吗?
一个人的生死,他自己有没有权利决定?
谁又有权利决定?
就像最新这期《奇葩说》:
正反两方都在试图努力去理解临终病人真正的心理活动。
后台君想说,人生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旁观者再努力也不会懂他本人所承受的痛苦和纠结的十分之一。
但是尝试去理解,好过粗暴的一句“加油,会好的”。
这种讨论永远没有输赢,也没有谁要说服谁,把“死亡”变得可讨论,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最后,如果你像马薇薇一样看这期《奇葩说》哭成傻逼,后台君希望这两句话能治愈你。一句是我读过最打动我的《泰坦尼克号》的评论:
这是不完美中的最完美。为了回报你的爱。我给了自己精彩的一生。去做那些我们一起从未来得及做的事。但我从未忘记你。
I will never let go。
一句是《哈利波特》里,小天狼星对哈利说的一句话:
we are apart of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