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辟谣“估值870亿美元赴美上市”,但他们的野心比这更大
“2018年赴美上市,估值870亿美元。”在获苹果10亿美元投资后,有传言称滴滴将在资本市场一试身手,谋求在美国上市。这个改变亿万中国人出行方式的企业,摇身一变将成为科技类领域中的又一巨头。
不过滴滴方面立刻发表声明,驳斥了这一传闻,并指出所谓融资文件错误百出,编造痕迹明显,“滴滴亦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以投资滴滴的名义对公众进行融资。”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目前没有上市计划,可能会在未来三年考虑盈利。
有鼻子有眼的谣言
这份融资文件细致地描述了滴滴上市的各项细节,如:滴滴此次募集规模境内外共募集7200万美元,每位有限合伙人最低投资额度为100万美元,预计退出时间为2-3年。
在投资回报方面,考虑到公司(滴滴)在业务规模、管理团队、政府关系等方面之优势,参考滴滴打车竞争对手的估值,预计回报率大约为3倍,IPO估值为870亿美元(目前投后估值为265亿美元),该测算尚没有考虑未来O2O、智能城市、二手车交易、汽车金融、滴滴大巴等潜在赢利点。
增长可持续方面,除了出租车、专车业务发展迅速外,公共汽车、企业用车方案、代驾等业务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广告、位置服务、汽车金融、汽车保险、物流、消费金融、车队管理等方式正在开辟。其中,滴滴传媒广告、汽车金融业务已经开始创造收入。
市场方面,2014年中国出租车日单总计3800万次,平均每单4美元,每日市场总额1.52亿美元;估计年复合增长率估计为1.5%,预计滴滴将于2020年完成市场占有率50%,届时每年总额270亿美元。专车方面,2020年市场总额将达1.14万亿美元,预计滴滴将有15%的市场份额,预计成交额达1560亿美元。
但滴滴方面随即做出回应:
我们注意到,近期网上出现个别类似名为“滴滴出行股权项目投资”的文件,公开以滴滴公司名义面向公众进行融资活动。对此滴滴公司严正声明:上述文件错误百出,编造痕迹明显,并非滴滴公司所有;滴滴亦未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以投资滴滴的名义对公众进行融资。对任何非法盗用滴滴公司名称编造滴滴公司虚假信息的侵权行为,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特此提醒公众提高辨识能力,避免上当受损。
想改变中国人的用车习惯
2005年12月,程维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曾透露,自己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学开车,“每个人都开车,这个城市就没办法了。最关键的其实还不是号召大家不买车,是你能够提供一种替代的解决方案。”
程维的观点正是基于一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饱和。北京有超过500万辆私家车,对应3000万的常住人口。上海汽车保有量超330万辆,对应常住人口2415.27万人。两个城市的上下班出行高峰都已经成为市民最为头疼的问题。“买一辆车95%是停在那里的,开的时间是极少数的,算在每一次出行的成本上,也是没有叫一辆专车来的划算的。未来有一天,中国会出现开车出去吃饭,停车的成本比吃饭都贵的现象,现在香港就是这样子。”程维说。
程维
由此,滴滴提出了分享经济,程维提出要改变中国的用车模式,就是要充分利用私家车,“我们希望的不是专车和快车替代出租车,而是网约车替代自驾,替代人人拥有一辆车、自己单独开车上路的模式。”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进一步阐释这个理念,我们希望未来私家车都能被用于分享,车不再是资产而是成为一种服务,“如果所有的私家车都可以充分利用的话,就不需要大家都挤到六环以外去住了,不用在市中心建那种摩天大厦似的综合停车场。这些地方都腾出来,政府可以重新再规划,打造出一个交通便利、解决了道路拥堵,让大量人口就业,并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智慧城市。”柳青说。
程维:打造世界级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支撑这一想法的,是滴滴着力打造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今年5月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简称“数博会”)上,程维透露将打造一款名为潮汐的智能交通引擎,涉足人工智能领域。这也是苹果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资10亿美元后,程维宣布的转型战略,从打车软件向大数据智能交通引擎转型。
根据程维的设想,这款系统将在未来对一切的出行需求与交通工具进行统一安排调度,包括随区域、时间变动的定价、订单的高效匹配、根据供需预测之后的司机运力调度等。“大数据交通数据引擎工具,其实就是要知道用户想要什么。”程维举例说,“比如推荐上车地点,按照司机喜欢派单,道路交通状态都需要数据积累来判断,可以提高效率,帮助用户做决策。”
他预计,未来中国消费者的用车方式会发生改变,第一波是共享汽车,第二波是智能汽车,第三波是无人驾驶。“赚钱还是很长远的事情,可能会在未来三年考虑盈利。”程维说。
(观察者网综合腾讯科技、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