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飞:魔兽——A面是好莱坞,B面是中国制造
【《魔兽》的主要出品方中,除了环球影业,中影公司、腾讯影业都有参与,而万达收购了传奇影业;《魔兽》的主要票仓,中国票房必破20亿,超过北美市场收入没有什么悬念,无论是投资制作,还是市场收益,这都将是一部有史以来中国资本影响力最大的好莱坞大片,甚至可以称其为披着好莱坞外衣的“中国制造”。】
6月8日,万众瞩目的《魔兽》电影终于如期上映。午夜场豪取约5000万票房,由于是工作日的原因,没有打破去年《速激7》的记录,首日票房3亿 ,不出意外的话,端午小长假即可突破10亿,最终票房必破20亿,今年引进片票房冠军也基本没有了悬念。
1、中资全面介入的《魔兽》电影,基本算半个国产片
如果你只看《魔兽》电影的主要出品公司和制作公司的话,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制作。作为魔兽游戏的出品方,暴雪娱乐拥有魔兽的IP和品牌,2006年宣布拍摄《魔兽》电影,2009年改编权被传奇影业纳入名下,电影的拍摄主要由传奇负责,是制片公司,最后传奇找到了好莱坞六大之一的环球影业负责宣发。
如果这一切顺利的话,《魔兽》电影和中国制作没有多少关系。问题就在于,魔兽电影的制作一波三折,主要原因就是投资风险。自从1993年《马里奥兄弟》第一次实现将热门游戏搬上大银幕以来,除了《生化危机》和《木乃伊》系列基本保本以外,其余的游戏改编电影基本都亏损严重。有鉴于此,传奇影业自从开始制作魔兽电影,就不停地寻找合作投(gan)资(die),也就是这个缘故,魔兽电影才一再跳票。
于是2014年,当魔兽电影终于确定开拍之际,中影找上门来,和传奇影业谈妥了合作协议,投资数当然是个商业机密,据说高达数千万美元。有一个前例倒是可以参考参考,去年创下引进片票房纪录的《速激7》,中影和环球协商参与了投资和全球分账,投资比例达到10%。中影公司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引进片进入中国市场是中影垄断的,自从中影投资《魔兽》的消息传出,就没有人怀疑过审的问题了,而发行权则是中影和华夏两家负责。所以好莱坞要想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和中影公司合作是顺理成章的,此前中影就曾参与过《功夫之王》、《功夫梦》的投资,和好莱坞的合作已经驾轻就熟。
今年1月份万达全资收购了传奇影业,这下连制作公司都是中资了,也就是说《魔兽》的主要投资实际上已经是中资公司。联合出品方里面还有一个腾讯影业,这其实是传奇去年新拉上的合作伙伴,还是用来分担投资风险的。如今传奇已被万达收购,等于说是万达和腾讯在魔兽电影这个项目上合作了。按常理推测最后加入的腾讯影业出资比例应该比较小。
至于出品方里面还挂名的另外一家民营电影公司,笔者认为主要是打酱油的,它其实只是在传奇后面跟投了一点投资而已,但出资比例却不肯公布,反正肯定比腾讯影业还要少,腾讯影业尚且挂不了《魔兽》全球发行的制作名单,这家公司也就是蹭个脸熟,其宣传的参与全球分账恐怕更多是为了炒作股票。
综上所述,《魔兽》电影这个项目里面,暴雪享有的是IP品牌,基本不参与投资;环球影业参与部分投资,负责北美及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发行;主要投资制作方是传奇影业,已被万达收购,中国市场的发行由中影负责,中影、腾讯影业参与了部分投资。总而言之,中资占投资比例一半以上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能更高,《魔兽》虽然故事和主演都和中国元素没多少关系,拿不到中美合拍片的身份,但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
2、中国市场必破20亿,成《魔兽》盈利关键
《魔兽》在中国上映以来火爆异常,小长假结束即可突破10亿。此前《魔兽》已在欧洲、南美等地上映,且已基本释放票房潜力,累计2周票房7000万美元(约5亿人民币),还不到中国市场2天的收入。北美市场于10日上映,面临《惊天盗魔团2》等影片强势竞争,由于烂番茄指数只有38%,甚至有预测北美票房只有1亿美元,这次《魔兽》的中国票房肯定将超过北美票房,甚至有可能是大幅超过。
而《魔兽》的投资高达1.6亿美元,这意味着它要差不多5亿票房才能盈利。现在看来能够拯救它的,主要要看中国市场的魔力了,而这一点已经被现实所证明。
《魔兽》电影在中国市场火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中国玩家的十年情怀保证了魔兽的话题引爆度,国外媒体对魔兽电影的差评根本没有影响到中国粉丝,而中国玩家的数量据说是全球最高,对于这些资深玩家而言,去看魔兽电影是圆一个梦。根据百度指数显示,魔兽在开画第二天的搜索量已经远远超过美队3,低于美人鱼,这个指标可以大概估算魔兽的票房号召力。
其次,上文已经说了,魔兽其实是半个国产片,虽然没拿到中美合拍片身份,但也算中影公司和万达的亲儿子了。中影光是在引进和发行方面就享有17%以上票房收益,万达更是中国市场的主要收益方,万达院线每天给了80%以上的排片,其它主要院线也都大力支持,这些特殊待遇可不是其它引进片能够享受到的。
再次,中国电影市场经过3-5月的连续低迷,对一部超级大片具有极度渴望,而之前《蝙超》和《美队3》的票房都没有达到预期,这一点和2011的年《变3》以及去年的《速激7》具有相似之处,魔兽适时上映,具备了票房大爆的基础。
目前看来,魔兽票房过20亿毫无问题,超过速激7的可能性也很大,但是30亿线恐怕就很有难度了。
3、《魔兽》样板对未来中美电影合作的启示
《魔兽》的成功对未来中美在电影合作方面具有很多启示。中国市场票房眼看就要达到每年100亿美元,和北美市场鼎足而立,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票仓。中国市场对于那些成本超过1亿美元好莱坞大片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事实上,正是出于风险控制,《魔兽》才引入了这么多中资,以至于基本成为了一部中资制作。拍电影是一个高投资高收益的生意,没有人能保证每一部电影都不亏本。好莱坞需要引进共同投资方来分摊风险,迅速膨胀的中国电影市场也有资金要寻找出路,双方一拍即合,这才有了《魔兽》的诞生。
所以未来的合作模式很可能是,立足于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票仓,双方共同出资,由好莱坞大厂商制作,中资参与投资。在发行方面,中美两大票仓都是自留地,大家各赚各的,而其它地区的票房分账则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割。大体是这样,在具体的细节上双方肯定要进行深入的谈判来确定收益权。
在刚开始的时候,中资参与制作的好莱坞电影肯定还是少数,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万达收购传奇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国资本通过收购、控股等方式参与到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当中。
那么哪些电影会成为下一个《魔兽》呢?
其实中美两国观众在好莱坞大片的口味方面有很大差异,已经出现了多部中国市场票房收入超过北美市场的先例。像星球大战系列和超级英雄系列明显是美国人最爱,而变形金刚系列和怪兽片则特别对中国观众胃口。
那些中国观众特别偏爱的题材将是中资参与的重点。比如一直传闻要开拍的《环太平洋2》,同样是传奇影业制作的。由于《环太平洋》之前在北美市场票房不利,续集的制作也是多次跳票。现在既然万达收购了传奇,投资方面肯定不再是问题,目前最新消息是《环2》将于今年在青岛开拍,而这个电影基地就属于万达。同样由传奇出品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也是在青岛拍摄。
如果说《魔兽》还不是一般纯粹的中资出品,那《环2》可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虽然无论导演、主演大多都是外国人。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类似影片,它们由中资出品,好莱坞代工制作,并发行到全世界。披着好莱坞的外衣,内核却是中国电影,这个模式有点陌生,但你会习惯的。让好莱坞给我们打工,想想还真有点兴奋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