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一带一路” 中车株机勇当走出去“火车头”
驰骋在全球“轨道上”
——中车株机勇当走出去“火车头”
湖南日报记者 李伟锋 彭雅惠
动车组整车打入欧洲市场,在马来西亚建立我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海外制造基地,获签南非电力机车大单……近年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挟轨道交通装备优势,在东南亚、中东、中亚、欧洲、非洲等地飞驰。
1 机车车辆,中国装备“走出去”代表作
1月9日,距湖南万里之外的“彩虹之国”南非,由株机公司输出技术、在南非当地生产的第55台22E电力机车下线。
两年前,南非面向全球采购599台机车。株机公司击败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一举获得359台机车订单,总价值近21亿美元。这,既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史上最大单笔出口订单,更是中国电力机车品牌获得国际认可的生动诠释。
“能在国际竞标中顺利拿下这个大单,实属不易!”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感叹。
南非是世界上较早运营铁路的国家,现有铁路网和机车量规模都很大。但不同地区,铁路电流不尽相同。南非在招标时,明确要求铁路机车能满足“不停车的情况下实现电流切换”,同时要求在16个月左右交出第一台产品。
面对这一系列“特殊要求”,参与竞标的跨国公司知难而退,而株机公司针对招标要求很快拿出一套完整解决方案,并为南非专门研制“双流制”机车。
仅仅9个月后,株机公司即向南非交付此次合同的首批电力机车。自此,南非方面对株机公司刮目相看。2015年3月,南非总统祖马在当地出席株机公司电力机车下线仪式。
19年前,株机公司机车车辆首次走出国门,出口伊朗,代表中国电力机车第一次出海“闯世界”。
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如今,株机公司产品在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欧洲等地的铁轨上欢快穿梭,展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崭新形象。
“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机车车辆是代表作,我每次出访都要推销你们的产品。”株机公司车间大屏幕上,李克强总理2014年7月视察该公司的视频循环播放,“金牌推销员”洪亮的声音久久回荡!
2 动车组整车,敲开世界高端市场大门
世界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全球高端市场历来被欧美的跨国公司垄断。如今,这一局面逐渐被改写。
2015年11月15日,中国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在马其顿成功开跑。当天,马其顿政府为这列来自中国株机公司的动车组举行了隆重的接车仪式。
这一“跑”,欧洲高端市场由此“洞开”。
马其顿动车组,是中国动车组产品按照欧洲TSI(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标准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此前,中国出口到欧洲的轨道交通产品一般为电力机车、地铁、轻轨列车。相对于上述产品,动车组技术更加复杂、研制难度更大。
株机公司副总工程师、马其顿动车组总设计师陈喜红透露,技术人员在该动车组上采用了多个“第一次”:第一次采用低地板设计技术,第一次采用铰接式转向架,第一次按欧洲标准采用三级防撞设计。此外,防火、防寒、环保材料、外观设计等,充分运用株机公司多年来在国内外动车组研制、服务和运营中所积累的成熟经验。
迈过了TSI这个门槛,等于领到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出海”攻下关键一站。株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清和表示,马其顿项目的成功,为株机公司进一步拓展世界最高端市场,带来了示范效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稳步推进,株机公司将在欧洲市场获得巨大商机。
3 海外制造基地,树起“全球化”新高度
在马来西亚西北部的霹雳州,一座年产100辆、维修150辆轨道列车能力的“铁路工厂”,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投资建设这家在东盟10国中装备技术水平最高、生产能力最强工厂的主角,就是中车株机公司。当年,该项目开工时,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出席仪式并奠基;株机公司为马来西亚“量身定制”的米轨动车组,大部分在这里生产。
中国轨道装备领域的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为何选择了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地理位置优越,是进入东盟市场的桥头堡,也是通往中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桥梁。周清和告诉记者,这个制造基地为企业布局东盟、辐射周边赢得了先机。
此前,株机公司在马来西亚布局了首个动车组4S店,专注于当地轨道列车的维护保养。自2011年8月运营以来,已有40多列动车组享受了全天候维保作业,得到客户高度信赖。
“4S店解除了客户后顾之忧,马来西亚有关方面对株机公司厚爱有加。近年来,马来西亚将当地85%左右的轨道交通订单交由株机公司。”中车吉隆坡维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莉介绍,一些东南亚国家铁路公司多次到株机公司马来西亚基地和列车运营线路现场考察,与株机公司合作的愿望强烈。
动车组4S店在服务当地相关企业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地人就业需求,也带去了维保技术,可谓多赢。这一模式,产生蝴蝶效应。与南非、土耳其、印度等国的合作项目中,对方均提出希望株机公司前往当地开设“4S店”。
出口机车、开设动车组4S店、建设海外制造基地,株机公司商业模式由“卖产品”升级到“输出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管理”,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全球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相关链接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是中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湖南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诸多纪录。
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磁浮车辆、储能式有轨/无轨电车、煤机等整机产品,并向制动系统、超级电容等重要零部件领域延伸。
自1997年实现中国电力机车整车出口“零突破”以来,先后在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土耳其、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马其顿等国家获得近30个海外项目订单,合同额累计逾300亿元。
(湖南日报记者 李伟锋 整理)
域外心路
融合,方能走进去、留下来
仇洪波
国际化、全球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对于株机这样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大胆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走出去,要有硬功。在开放的全球市场搏击,高手比比皆是,无论产品,还是服务,没有过硬的内功,产品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不到位,走出去难免折戟沉沙。
走出去,需要融合。一个企业的产品,即使设计最优、质量过硬,但是从综合的角度来看,这仅仅是企业参与竞争的硬条件而已。而走出去,往往更需要软实力。
世界那么大,需求各有特点。中国企业走出去,难免面临文化和语言以及文化认同障碍,这些都能左右企业走出去能否最终成功。这需要我们,适应海外环境,尽可能满足客户个性需求,尊重当地习俗,融入当地文化。
南非,我们满足其电流切换需求,获得追加订单;马其顿,我们采用多个“第一”满足其个性需求,成功敲开欧洲高端市场大门;马来西亚,我们的车体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特殊设计,尊重当地穆斯林宗教习俗,在车厢内增设祷告室等,赢得当地民众好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惟有融合,方能真正走进去,留下来。
(作者系中车株机海外市场营销中心区域经理)
异域轶事
土耳其,为“中国制造”欢呼
湖南日报记者 彭雅惠
横跨亚欧大陆的土耳其,轨道交通建设沿用欧洲技术标准,属全球门槛最高的区域。因市场的辐射与示范作用,历来被世界各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视为必争之地。
2009年初,该国第三大都市伊兹密尔要新建城市轻轨,斥资购置一批高端轻轨车辆。但因标准高、要求苛刻、手续繁琐,有信心投标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太少,两度废标。
2009年3月,株机公司接到邀标书时,已是第三次招标。竞标对手有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多家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土耳其属伊斯兰教国家,在项目招标中对投标的非伊斯兰教国家有着额外不同的资格认证规定。”参与此次竞标的中车株机海外市场营销中心区域经理仇洪波介绍,为竞标,株机公司团队在国内对公司资质进行公证后,还要在土耳其驻中国大使馆进行认证,再取得土耳其方面的公证……手续极度繁琐,有时为了弄清某个认证程序,需要不厌其烦与当地机构及客户反复电话沟通。“土耳其与中国有6个小时时差,他们上班时,我们可能已经下班。”仇洪波说,小环节如果沟通不充分,或者理解出现偏差,都会造成投标中的漏洞,在评标中将处于不利。
投标方案进入最后一轮评选,土耳其方面要求在一周内提交标书。“整个团队每天从早上持续到深夜不停工作,一尺多厚的商务技术标书全部按时准备完毕后,我们红着眼睛飞往土耳其呈交标书。”仇洪波至今仍记得,相比其他公司,株机公司诚恳务实的态度获得土方好感。
2009年10月,土耳其向株机公司签发中标通知书。
然而,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伊兹密尔市内古建筑林立,新建的轻轨路线贯穿人口稠密的市政府和繁华商业住宅区,为保持这座历史名城的固有风貌,轨道大多依建筑而修建,线路曲折蜿蜒,坡陡弯多,最小的转弯半径仅30米。
这就意味着必须使用“铰接式转向架”,才能保证身长23.6米、时速为80公里的列车在坡陡弯多的轨道上安全平稳运行。但当时国内铰接式转向架技术研发是一片空白。
此外,土耳其兼收并蓄欧、亚、地中海多元文化,乘客文化背景复杂。为了让产品本土化、人性化,株机公司申请参观土耳其原有轻轨车辆。不料,土耳其方面一口拒绝这一要求。
经过多轮技术调研、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设计验证,反复对技术方案进行评审和调整,株机公司研发人员最终研发出合适最小转弯半径的铰接式轻轨列车。
列车设计则用黑白主色调车身、红色伊斯兰教文字图案,外观和内装大量融入伊斯兰教堂建筑、爱琴海等主题元素,展示了当地文化风情,并根据欧洲人体型设计了悬挂式曲面座椅、垂形三叉杆扶手,提升舒适感。
2012年3月13日,伊兹密尔城市轻轨投入运营。当天,当地政府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庆典。土耳其政要均登上首发列车。当崭新的列车驶出车站,候车市民自发为“中国制造”鼓掌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