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看“一带一路”如何牵手中东
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历来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枢纽,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重镇。如今,中国与中东的传统友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续写崭新篇章,经贸伙伴关系跃升,各领域合作方兴未艾。
一条铁路,开辟中国-中亚-西亚国际新通道
1月28日上午,一辆国际货运班列拉响汽笛,缓缓从义乌铁路西站启程,经过14天的行程,它将驶入终点站——伊朗首都德黑兰。这趟国际集装箱货运班列是国内首列开往中东地区的线路,也是义乌继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后,又一趟驶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新丝路“直通车”。
中东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扼东西半球的交通要冲,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运输网,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枢纽地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汇集处。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的三大线路就包括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东地区是这一线路的重要节点,而这趟国际货运班列的终点站德黑兰更是辐射整个中东地区的物流枢纽中心,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能更好地带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义乌—德黑兰”班列的开设从交通设施上打通了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国际大通道,班列所运载商品也将不断拓宽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领域、挖掘贸易新增长点。
一条铁路,贯通东西,开辟了中国-中亚-西亚国际新通道,而这也将是“一带一路”牵手中东的一个新起点,未来将有更多国际货运班列驶向中东。
一揽子合作协议,推动与中东合作落在实处
2015年11月14日,中土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中国和土耳其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以及基础设施、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领域合作协议的签署。
2016年1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三国。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3国领导人商定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对接各自发展战略,实现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3国分别表示,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愿成为“一带一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支点。3国在此访期间分别同中方签署了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沙还签署了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沙共签署14项合作文件,中埃共签署21项合作文件,中伊共签署17项合作文件,这些合作文件涵盖经贸、能源、金融、通信、航空航天、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
一揽子合作协议的达成和签署,不仅让中国与中东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落在了实处,也打造了“一带一路”上的重要支点国家。前中东特使吴思科曾指出,“丝绸之路的合作要寻求支点,以点带面,把支点建好,找到能早期见成效的地方。”这些支点国家有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沙特开始实施的新的五年计划、伊朗即将推进经济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埃及积极推进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代表着这些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些战略能与我国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有助于推动双方经济转型升级。
一批旗舰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产生示范效应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在这一格局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合力打造了一批具有领域性、带动性的旗舰项目,为“一带一路”牵手中东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刚跨入2016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与埃及企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建设埃及新行政首都部分项目,在开罗与苏伊士运河沿岸城市苏伊士之间打造一座能够居住500万人的新行政首都。
1月19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沙特共同签订了《沙特高温气冷堆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是中沙两国共同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同时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高温气冷堆项目实现了“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1月20日,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中国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延布炼厂项目正式投产启动。延布炼厂项目不仅增加了当地培训与就业机会,还将带动当地形成石化产业群和下游产业链,促进当地石化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1月21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标志着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一期被誉为“中埃合作桥梁”,二期项目建成后将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搭建更好的海外平台。
这些旗舰项目是“一带一路”牵手中东的一帧帧缩影,不仅有力地巩固了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拓宽了思维、提供了经验。
“一带一路” 遇上中东国家“向东看”,为这股“东西靠拢”潮流注入了新动力,碰撞出无限的商机。正是通过联通东西的铁路、具体的合作协议、一个个旗舰项目实现了中国和中东地区协同发展和联动增长,拓展了双方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起携手共建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