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力:走出去要以国家利益作为底线思维
导语
整个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历史很短。在整个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媒体、政府、企业都应该有更多包容宽容的心态。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不太擅长走出去,父母在不远行。金好银好不如家里好。我们DNA里就不太愿意走出去,觉得家里是最好的。
中国走出去的历史
特别是在过去的三百年间,我们衰落了一百年,到了1840年;然后我们抗争了一百年。从1949年起,我们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百年。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是很有意义的。
真正让中国人挺着胸板走出去的时候还是最近的事,承包公司出去可能有几十年的历史,投资也就最近十来年的历史。所以,这么短的历史,这么多成绩是相当大的,可观的,可喜可贺的。
来看看世界其他走出去的国家,现在说英语的国家远大于英国本土,说西班牙语的国家远大于西班牙,说葡萄牙语的国家也远大于葡萄牙。当我们为自己的祖的聪明智慧先感到骄傲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祖先真的没有过侵略或者走出去的这种DNA。所以,在我们走出去的过程中,我觉得中国人是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笔的话,那就是中国现在是文明的、挺着腰板走出去。所以,我们对当地的文化、社会、机制、体制需要学习和理解的有很多,所以,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
民营企业是“走出去”的主力
我是做了几年南非标准银行的副董事长,我们投资南非标准银行20%,前几年我们工行把他们的网络和我们连上,连上以后发生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个月间突然有700多家公司在非洲当地与南非标准银行开帐号,这些公司都是中资公司,都是中国民营企业在那里投资的。这样的话,国内就可以通过全球联网的模式管理管到南非当地的帐号。
我们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中国企业在南非,而且有的规模相当大,他们从事各种行业包括餐厅、贸易和矿产等。所以,走出去按数量来说民企已经做得相当好了,不要低估民企在走出去的力量。有些企业可能我们当地的使馆不一定知道。
以平和的心态寻找“对接点”
中国目前人才肯定是缺乏的,而我们机制体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肯定的。但这里还要有一个心态,就是不要太着急。“一带一路”也好,亚投行也好,现在实实在在来讲不是十年、八年的事,可能是几十年的事。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金融体制不一样,每个国家的文化、法律、宗教都不一样,重要的是他们的诉求不一样,他们想要什么,和我们想给他们什么、做什么也不一样。走出去的话怎样找到一个对接点,可能要有一个长期的对接过程。需要沟通,需要相互了解,不要单相思。
在对接过程中,企业需要在‘’干‘’中培养人才,很多事课本是教不出来的,你得到现场去,到实践中去。我对国外情况已经很熟了,每次出去都有新的启发收获。
中国“走出去”的优劣势
我们现在走出去有什么优势?我们有资金,有市场,我们有富裕的优势产能,我们有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我们有可能是世界上性价比最好的装备业,我们有比较好的资本市场投融资支持,我们有决心。
缺什么?缺人才。缺对当地的了解,特别政治制度的了解。缺金融布局,缺我们海外安保。如何怎样得到保护? 物理保护是一方面,另外政当地权更替怎么办?特别在法律不健全情况下。对当地的把握和当地的影响都缺,等等这一切我认为都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才来做和来执行的。
在“走出去”中需要发挥引领作用
在这里面金融能做的事也很多。人们往往认为金融都是贷款和项目支持,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金融不应当仅仅是支持经济发展,更应该起到引领作用。
要完成这一目标,你要对整个投资环境进行评估统筹。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宗教,法律、项目,工程等。你要对环保机构、其它投融资机构等一系列领域的机构进行统筹。
引领的内涵,包括模式引领,经验引领,战略引领和能力引领。我们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经验,可能是沿路60多个国家最需要的,比需要我们的资金还需要。我们要有这种自信,说白了咱们这套摸索出来的最适合他们,因为在这期间我们也犯过错误,吸取了很多教训,消化了很多经验理论,也创造出很多。当然我一直觉得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理论。
我就一直不同意有人说的中国只有5个经济学家,5个经济学家怎么能够创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几十年发展奇迹呢?我认为很多人,包括很多官员都是非常称职的的经济学家,只是我们对经济学家定义不一样,是实实在在可操作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为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做实事的经济学家。
我们的经验、能力、模式和战略都可以起到引领作用。但是要引领是要有内涵和载体的,还是那句话,做好这一切还是缺人。
关于“人才短缺”的建议
一是小语种人才,想招点小语种人才特别费劲,找英文的都有几句,基本都能沟通。小语种的人,俄罗斯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泰语、等,我们要从学校这块就要开始。
二是鼓励更多企业家去试去做,而且要在实践中去捶打。我觉得要有一个长期心态,要坚持,要有打持久战的心态。就要允许犯错误,而且要鼓励创新容忍错误。历史会给我们这代人,特别是走出去的这批人浓浓的记上一笔的。
要有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我们的继续改革开放,来自于我们自己发展,来自于我们国内的数不胜数的世界级经济学家领导的中国经济发展。
三是保持开放的心态。中国人是最擅长学习的。我们改革开放一路走过来一路学习,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国际适用的经验和做法,继续改革开放。我们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对待这个事情。
最终国家利益是一切的核心,是我们国家安全的核心、是走出去的核心,把握住国家利益这种底线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底线思维,把利益把握住,这种利益不仅是我们的经济利益,还包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利益等。国家安全的核心就是利益,要有大安全观思维。(作者:张红力,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