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博士硕士部队出洋相 军方首长查内情
编者按:《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明确,要“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压减民兵数量,调整力量布局和编组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模式落后、与担负任务脱节、建用不太一致等矛盾问题日渐突出,民兵规模过大,预备役部队结构不够合理,二者间还存在着交叉重叠、争抢资源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和作用发挥。
当前,正值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展开之际。怎样结合整组工作,探索有效压减民兵数量,变粗放式编组为精准编组,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与现役部队功能更加互补、联动更加紧密,有效区分民兵预备役部队职能定位,做到力量布局更加合理,作用发挥更加明显,以下来自一线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报道可以带给我们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功能互补
对接现役部队,与民兵明确区分,湖北省军区坚持问题导向提升预备役部队编组质量——
立起任务牵引硬杠杠
支援保障变成了“跑跑龙套”——
如何扬长避短与现役部队实现功能互补?
一段特殊经历令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团官兵至今仍记忆犹新:
前年,该团奉命奔赴长江某水域以“红军”身份参加演练,保障某旅执行渡江防空任务。但由于该团装备与现役部队相比较为老旧,演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充当“跑龙套”角色。反倒是该团平时充当靶标的无人机,演练中友情客串成“敌机”派上大用场,受到上级表扬。
本是“红军”身份,结果因“蓝军”角色得到上级表扬,让该团领导好不尴尬。
硝烟散去,该团党委深刻反思:一味按“第二梯队”思维建预备役部队,现役部队有什么就“照葫芦画瓢”建什么,这种力量叠加型建设只能造成预备役部队“打仗往后靠,演习跑龙套”的尴尬局面。要摆脱这种尴尬,必须走由力量叠加型向功能互补型转变的发展之路。
这一认识,后来得到湖北省其他预备役部队的普遍认可。湖北省军区参谋长杨万军说:“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组建新型作战分队有着现役部队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近年来,湖北省各预备役部队着眼体系作战新要求,在编组中突出军兵种后备力量建设,依托社会资源先后组建了信息网络分队、水上救援分队、空中飞行分队、心理疏导分队、舆论宣传分队,逐步形成了与友邻现役部队力量交错、功能互补的发展模式与力量格局。
精彩亮相变成了“出尽洋相”——
如何让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各取所需?
地处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师,因享有丰厚科技人才资源,建立一支高新科技专业预备役力量势在必行。去年,该师组织人员前往当地10余家高新企业和大专院校“招兵买马”,得到热烈响应,仅一周时间便将百余博士硕士预编入队。
就在大家喜不自禁时,意料之外的事却发生了。不久,上级机关对该师预备役部队进行点验检查,师领导决定把这支高新科技专业预备役分队拉出来“遛遛”。没想到,当天集结命令下达后,大部分博士硕士兵员打来电话请假,原因是人武部要组织他们参加应急动员演练,还有的托辞:动兵必须由高校领导或企业负责人向人武部请示,同意后才能到位。
精彩亮相变成了出尽洋相。兜头一瓢凉水浇到师领导头上:自己编的兵为啥调不动?此事引起省军区领导关注,随着调查逐步深入,制约预备役部队编兵的症结浮出水面——
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就那么多,人武部和预备役部队都盯着“一个碗里的粮”,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各自编兵整组任务,难免出现这样争抢兵源的现象。
“民兵与预备役部队交叉编兵编组,训练不能按实编落实,一旦紧急任务同时发生怎么办?”该省军区领导反思,看似是交叉编兵、重复编兵现象,却也反映了一些单位少数同志大局观念不强、编组机制不健全等矛盾和问题。为此,今年民兵预备役组织整顿展开前,该省军区派出多个工作组分赴各区县和乡镇,在摸清可编兵员的数量质量、专业技能及区域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在全区推开“人武部干部和预备役营(连)长同时到预设预编单位进行集体编组”的新路子,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各取所需,破解多年来困扰交叉编兵的难题。
联演联训变成了“联谊联欢”——
如何迈过与现役部队联演联训那道“坎”?
联演联训,说起来就四个字,但真正落实起来谈何容易?
湖北某预备役旅领导告诉记者这样一段经历:
前些年,为检验部队实战能力,该旅协调驻鄂空军某部,计划在当地组织一次要地防空对抗演练,由该部队充当“蓝军”,高炮旅负责要地防空。经逐级申报,对方最终同意演练计划,不过有一个前提:只派参演部队和一般通用装备,飞行器等不参与。
结果,由于条件限制,实际演练只能在指挥所里进行基本的程序交流,预想中的“敌机突袭”“空情预警”“精准射击”等实战课目全部只在口头或纸上象征性呈现,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演练结束,为增进双方友谊,作为“东道主”的该旅邀请所有参训官兵一起就地共进午餐。有的官兵感叹,联演联训变成了“联谊联欢”,此情此景,令该旅领导心中五味杂陈。
“预备役部队往往在联演联训中处于从属地位。”谈起过去联演联训中存在的问题,湖北省军区参谋长杨万军说,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在训练时间、内容和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没有隶属关系,在组织计划和协调上存在许多现实困难,一些现役部队综合考虑安全、保密以及部队精力等各种因素,往往难以与预备役部队在联演联训上达成一致。
针对联演联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几年,该省军区牵头及时与友邻部队建立了联训联演领导机制,每年交流共享训练计划,共同制定联演课题,统一规划计划安排在年度训练指示中对参训单位、兵力和课题、时间等内容和细节一一进行明确对接,使联训联演有章可循。
去年,驻孝感某预备役团积极与空军某部、武警某部、原广州军区某坦克训练基地等军兵种创建了挂钩联训机制,定期组织联训联演,从理论到实践开辟了一条向三军联合作战支援保障的新路。该部领导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他们已破解组训模式、保障内容、技能共享等8个方面的12项新课题。
关键词:联动选编
四川省军区某预备役防化团联合现役部队考核选拔预备役人员——
紧贴任务需求补足战时需要
■曾洪国 霍焱国 本报特约记者 孙绍建
组织人员侦察检测、压制稀释、多法封堵……3月11日上午,四川某预备役防化团整组点验大会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检验性拉练考核中拉开帷幕。考核场上,来自第13集团军某防化营的石昊、童永福两名战士“考官”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俩不断抛出“敌情”,预备役官兵沉着应对,见招拆招。
“这是我们专门从现役部队请来的‘兵考官’,他们将全程参与编兵整组工作,为选兵点将当好参谋。”该团团长钟廷顺介绍说。
这个团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青海玉树地震跨省救援、“天府使命-2015”演习等大项任务,是四川军地应急应战的一支“拳头”力量。前两年,他们作为原成都军区试点单位,积极与友邻部队开展挂钩联训,嵌入现役部队官兵一起训练,部队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然而,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厢情愿的独立编兵越来越容易遭遇“尴尬”,战斗力也因此大打“折扣”。2014年7月,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一次检验性综合演练,途中两辆洗消车趴窝,大家束手无策时,才发现整组时没有将修理人员编进队伍。
“既然我们与现役部队在联训联演上尝到了甜头,为何不进行联动选编呢?他们最清楚战时需要补充什么样的兵员。”今年年初,在该团整组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团政委赵思勇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得到了团党委“一班人”的赞同。“把预备役潜力转化为作战能力,是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脱离现役部队谈编兵整组,无异于缘木求鱼。”该团政委赵思勇感慨地说。
随后,整组工作动员会开成了一次“诸葛会”,他们邀请友邻部队代表、地方相关人员参加,组织各营连现役干部、预备役干部献计献策,着重查找编兵整组工作中暴露出的“短板”,先后梳理查找出12个具体问题,并区分责任,明确整改时限,逐项挂账销号。与此同时,团党委会同现役部队、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技术人才优先编、复转军人重点编、指挥岗位考核编的思路,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实施跨地区、跨系统编组,遴选精兵强将,从源头上夯实战斗力生成的基础。
3月上旬,石昊、童永福两位班长被邀请到团里,与团领导坐到一起研究整组计划,全程参与预备役官兵考核选拔工作。他们与2名“兵考官”一道,逐个审查预备役官兵分布情况和个人详细资料,逐条核对编配信息,客观评价岗位效益。团里经过通盘考虑进行了一系列的统筹安排,将16名军事考评不达标的预备役军官调整出队,将30余名专家型技术人才纳编,实现整组编兵效益最大化。
高素质的预备役官兵队伍,为部队战斗力的攀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2月,四川省内江市某制药厂化学品泄漏。抢险救援中,指挥员突发急性阑尾炎,后勤处预备役助理员李伟临危不乱,果断指挥处置,成功排除了险情。团参谋长屈东介绍说,目前该团预备役官兵专业对口率达到85%,形成了一支梯次搭配合理的预备役官兵队伍。近3年来,他们先后40余次跨省、市机动执行任务,次次出色完成,得到上级表扬和肯定。
关键词:压减数量
精减低层次分队,瞄准高素质群体,天津警备区创新民兵编组模式,走开精准编兵之路——
瘦身是为了筋骨更强健
■陈冉伟 本报特约记者 邢邦明
渤海之滨春潮生,海河两岸观转型。
3月13日晚,虽是周末,天津警备区的一间会议室内却灯火通明。该警备区司令员姚小旋正组织相关部门,就如何告别粗放式编组展开激烈讨论,聚焦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使命,以改革精神推进精准编兵,努力走出一条民兵整组工作的探索之路、创新之路。
让身材瘦下来——
压缩规模,甩掉多余“脂肪”
民兵队伍规模压缩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军兵种力量得到加强,民兵作用地位有所降低;还有的谈到,以后民兵队伍规模小了,编组任务少了,训练担子也轻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可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减去的是制约民兵队伍建设的‘绊脚石’,增加的是改革赋予的新使命,带来的是民兵队伍发展的新机遇。”姚司令员告诉记者。这次改革,省军区系统接受军委国防动员部直接领导,还要为所属战区提供作战支援保障,对接机关、服务对象增加,职能使命也相应拓展。
瘦身!这是一道摆在眼前的时代考题。压缩规模就是要甩掉多余“脂肪”,实现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新跨越。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份呈报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省军区系统力量编成的建议,也是天津民兵实施精准编兵的规划图。这是该警备区围绕省军区系统调整相关问题,经过认真考察和研究得出的成果。其中,重点对民兵队伍如何“瘦身”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科学筹划。
优化民兵规模结构编组,突出民兵参战支战职能,区分直接作战、支援保障和储备补充3类队伍类型。调整基干民兵队伍,取消应急队伍,将应急职能融入其中。在数量上取消普通民兵,压缩基干民兵,将基干民兵数量压缩到现有人数的一半……
让力量强起来——
优化布局,编就结实“骨骼”
砍掉9支层次较低的民兵分队,责令围绕使命任务,紧盯高素质人才资源,“回炉”重建高技术民兵分队。这是该警备区对5个人武部年度编组情况汇报后亮出的“黄牌”。
“虽然我们是民兵建设老典型,全国民兵工作会议曾在天津召开,但是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裹步不前。民兵队伍压缩后,虽然身子变小,但肩上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天津警备区政治部主任王天力介绍说。
闻鼙鼓而思良将。伴随着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民兵队伍对兵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逐渐发展成为编组的重要依据。然而,用改革这面“镜子”照一照,用“新使命”这把标尺量一量,高素质人才缺失依然是制约民兵队伍建设的最大“短板”。
拨开思想的迷雾,该警备区党委一班人思路更加明确,态度更加坚定:高素质人才在哪里,编组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
挺进高端技术产业链,实现技术优势融合。他们顺应当地科技强市发展战略,瞄准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等高新项目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以及遍布全市并不断崛起的小型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快民兵组织向高技术产业转移拓展。
抓住新兴兵员聚集体,实现资源优势聚合。他们瞄准中心城区不断崛起的楼宇经济体、郊区城镇化进程和“三区联动”催生的示范工业园、农业产业园和养殖示范园,编组符合条件的高素质可编兵员,探索“楼宇企业为基础、衍生实业为补充、物业管理为纽带”的编组模式,不断提升民兵组织编建层次。
打破以前“大而全”的粗放式编兵模式,天津民兵组织力量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
让肩膀顶上去——
聚焦使命,打造强劲“铁拳”
这是几年前发生的一幕:某油库突发火灾,所在区人武部两支应急分队立即赶往现场,面对翻滚的浓烟和蹿动的大火,由于平时缺少有效的针对性训练,只能为专业的消防队员打下手……这一次“战场”上的失利,成为该人武部官兵们心头永远的痛,也让警备区领导陷入沉思:民兵队伍不能一“建”了之,要把他们淬炼成钢,打造成为有效履行使命的强劲“铁拳”。
为使民兵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控局”,他们科学制定了民兵训、管、用的“5种能力、30项指标”,常态训、常态管、常态用,提升应急能力素质和响应速度。他们在“分批训、定期考、随时拉、实战演”的常态化训练中全面增强应急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把人员在位率、装备完好率、人装配套率、专业对口率和综合出动率作为日常管理的刚性指标,利用自主研发的“应急力量动态管理系统”,将兵员、装备、器材等全部输入数据库,实施动态管控,采取集中用兵与分散用兵、突击性用兵与经常性用兵、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与立足本职岗位用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应急分队参与驻地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增强应急行动实效。
用整组夯实战斗力基础
■宗先贵
组织整顿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地基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1962年6月19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地区视察工作时深刻指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直到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后备力量寓军于民,平时主要从事生产,军事训练时间有限。比如,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官兵年度训练时间为30天左右,但每年组织训练并不是全员参加,只有“参训人数不低于编制数40%”的规定。预备役部队如此,民兵则更少。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后备力量战斗力生成迥然不同于现役部队。通过组织整顿,把复退军人和专业对口人员等优质兵员编入队伍,靠编组出战斗力,是世界各国后备力量建设的共同经验。
今年,后备力量组织建设面临多重考验。一方面,领导管理体制调整,新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健全。省军区的转隶工作刚刚完成,原有领导管理体制已经打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才开始形成,各项配套改革正在推进之中。各地区后备力量职能任务如何调整?兵员编组如何落实军事需求牵引?都需要做出回答。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力资源转移进入新一轮活跃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引发部分地区出现企业关停并转高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激励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城镇化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提速,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多样。过去兵员编组所依托的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等“优势平台”优势不再。怎样适应这一形势,把军事斗争准备所需的兵员编组到后备力量当中,这又是一道难题。
习主席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坚持问题导向。后备力量组织建设,只有向打仗聚焦,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把队伍建实管用,通过整组整出战斗力。预备役部队就是要突出部队特色、“拳头”地位,探索部队和军事机关联合整组、跨区编组等方法,优先编组退伍军人、专业对口人员等高素质兵员;完善预备役人员津贴、军衔和奖惩等政策制度,形成激励机制,解决兵员动力问题;大力推进依托行业编组,力争形成以行业编组为骨干、地域编组为基础、现役部队预编为辅助的力量新格局;加快发展战略投送、空天支援、跨域(境)救援力量等新型力量,提高支援保障类预备役部队比例,形成与现役部队一体互补的功能结构,实现与民兵的差异化发展。民兵的编组就是要突出军队“助手”作用、群众武装性,注重区域建设就地就近使用和模块建设跨区战略运用有机结合,实施分层次建设;适应人力资源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现状,突破过分依赖组织和单位编兵的习惯思维,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户籍地、常住地、工作地相结合的统一动态编组;综合任务需要和资源实际,大规模压减警戒防卫等传统作战力量,主要增加装备维修、救援救护、区域防控、反恐维稳和边境管控等区域使用型力量,适当发展海上维权保障、特种侦察等战略运用型力量,满足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