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时隔72年再相会 相隔仅几公里
“老弟啊老弟,还记得吗?”3月19日,92岁的抗战老兵苏宗正在福建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志愿者以及家人亲友的陪同下,来到东坑村,时隔72年再次见到老同学、老战友何顺从。两位老人一见面,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苏宗正是坂仔镇民主村石鼓社人,生于1924年。何顺从则是东坑村后溪社人,生于1926年。两人曾是厦门双十中学的同班同学(1937至1946年,厦门双十中学为避战火内迁到平和县小溪镇办学)。1944年秋,他们响应国民政府号召,投笔从戎参加青年军。回忆起当年的从军过程,苏宗正依然十分激动。同一批报名从军的平和青年约130人。体检合格后,他们经永定前往武平县。在武平县的十方镇,他们被编入青年军209师,其中苏宗正被编入626团3营机枪3连,何顺从被编入师直工兵营1连1排。回忆当年军旅生涯情景,苏宗正记得,训练中机枪连前期用水冷式重机枪,他负责搬运填塞子弹;后期则使用较为轻便的武器。何顺从记得,工兵营主要从事架桥、修路、爆破的工作,师长是温鸣剑,连长姓范,排长叫谢浩,还有两位好战友叫黄和乾、汤大行。
分配到不同部队后,两人就此分别。1945年,209师开赴福州,原计划跨海接收台湾,为此,他们还学过日语,但后来因为船只无法筹集,便留在了福州。其中,626团参加了福州人口统计普查工作,至今福州市档案馆里还有苏宗正参加人口普查的记录。后来,209师开赴浙江。1946年内战前,苏宗正在杭州退役并返回家乡。解放初期,他曾在村里的夜校教书,为群众扫盲。何顺从则随军辗转到过四川、安康等地,1949年在湖北恩施随军起义,随后,他怀揣一张印有彭德怀签名的遣散通行证,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老家。
从民主村到东坑村,不过几公里路程,但两人为何时隔72年才重逢?原来,解放后,他们也曾希望寻找到昔日的同窗袍泽,但由于曾经参加国民政府军队的缘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两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不敢来往,怕被人扣上“串联”的罪名,连累家人。渡过那段特殊岁月后,他们年纪渐长,以为昔日的战友早已逝去,就没再寻找。直到去年,平和的文史爱好者林慕理采写了《敬礼!平和坂仔的抗战老兵——苏宗正》,文章提到苏宗正与何顺从等坂仔青年投笔从戎,参加抗战的事迹,何顺从的外甥林何新恰好看到文章,并及时做了回复,人们这才知道何顺从依然在世,而且就住在相隔不远的东坑村。福建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志愿者知道此事后,积极帮助两位老兵相见。
两位老人分别育有四儿三女,子女孝顺,晚年生活幸福。他俩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得到社会认可,获得抗战老兵应有的身份和荣誉。(王志晖 林小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