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光:中国农业走向全球的战略思考
1995年中国就有了农业“走出去”的提法,2007年中央1号文件正式把农业“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二十年间,中国农业“走出去”经历了民间启动、国家战略实施的发展历程。
二十年来,中国农业“走出去”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成绩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加速增长,投资地区、方式和产业日益广泛和多样化,投资收益和经验迅速积累;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存在资金短缺、国际人才匮乏、境外经营管理经验缺乏、企业间协同作战不力等自身能力缺失问题;二是体制政策层面存在国内融资政策不匹配、扶持政策不配套、贸易便利化措施有欠缺、部分国家间投资协定未细化落实、国家目标考核与企业投资运作周期不协调等国家公共服务缺位障碍;三是东道国层面存在出台歧视中国企业政策、基础设施供给不到位、社会环境不稳定、劳工政策不便利、边境政策不宽松等环境风险挑战。深化中国农业“走出去”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正视和破解面对的各种问题,是推动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基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动荡中前行,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系统筹划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适时推出影响未来世界发展格局和中国发展前景的“一带一路”战略,这一切为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提供了新的战略背景。未来中国农业发展要走向全球,必须做到审时度势,要运筹帷幄,做到定位精准,要笃定全局,做到系统谋划。
一、审时度势,深刻辨析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态势
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要深刻辨析战略发展态势,做到相时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一)现阶段是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判断现阶段是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基于以下三大事实:
第一,中国国力迅速提升,已经具备在全球范围内筹划农业发展的国家实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综合实力迅速提高的三十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德国等众多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速处于世界前列,外汇储备约4万亿稳居世界首位,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熨平世界经济波动的重要稳定器。当前,借国家实力东风,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正当其时。
第二,虽然ABCD四大国际粮商在全球农产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暂时掌控全球主要农产品定价权,但是全球未开发农业资源仍然充沛,当前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仍然拥有巨大发展空间。非洲、东南亚、拉美、俄罗斯仍然拥有大量待开发耕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世界农业产业链条还有许多区域空白和环节缺口。当前,利用世界农业发展潜力空间,填补区域空白,衔接产业链条缺口,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正合其时。
第三,中国农业企业成长迅速、农业技术发展成熟,造就了我国农业走向全球的深厚内功。跨国企业是农业走向全球的主体,先进农业技术是农业走向全球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竞争力雄厚、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强大的外向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境外农业投资、跨国农业经营等方面初露锋芒,业绩喜人。农业技术方面,我国拥有众多技术优势,如杂交水稻、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节水灌溉、沼气建设等技术傲居世界前列,不仅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还通过技术示范中心为众多亚非拉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当前,以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雄师,以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为利器,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正逢其时。
(二)当前世界发展态势对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总体有利
判断世界发展态势对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总体有利,基于以下挑战和机遇的综合评判:
第一,虽然世界发展依然存在下行风险,大宗农产品价格处于洼地,但是经济涨势恢复趋势可期、农业发展前景看好。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减缓,部分国家危机延续,欧元区逼近通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升高,西亚北非国家政局动荡,地缘政治风险没有减缓,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分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受世界经济减缓影响,世界大宗商品需求低迷,价格连续三年下跌,谷物、能源等大宗商品处于价格洼地。但是全球经济处于危机后的修复期,全球货币政策总体宽松,各国去杠杆力度减缓,一些国家出台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强化经济改革,亚欧非国家积极响应中国倡导的“一路一带”战略,世界经济恢复可期。随着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的进一步上涨、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未来全球农业发展前景看好。总体研判,未来世界经济和农业经济发展向好,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经济环境和农业发展环境实质利好。
第二,虽然部分别有用心的国际舆论恶化中国农业“走出去”形象,但是支持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盟友日益增多、关系日益密切。目前国际上部分国家的媒体对中国农业“走出去”恶语评判,贴上“新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资源掠夺论”等标签,导致个别国家在土地购买、租赁方面对中国企业实施歧视性限制,但是我国以实际行动逐步化解了这些负面舆论的不利影响,以实实在在的、符合国际规则的、负责任的农业投资,助力东道国的农业发展,发展成果惠及当地居民,赢得了民心,收获了友谊;在国家高层进一步的战略引领下,我国农业“走出去”越来越凸显“亲、诚、惠、容”和“和合”理念,不搞“零和博弈”,强调共同发展和互利互惠,巩固发展了合作关系,扩大了盟友队伍。目前,我国在亚非拉地区的盟友日益增多,一些国家把我国视为全天候的朋友,众多国家与我国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值此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中国等新兴力量崛起,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向衰落,国家关系利益格局面临一次重新洗牌,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将取代世界利益格局中的强权政治。整体上判断,杂音是非主流,“和合”发展理念是正道,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国际环境总体有利。
第三,虽然海外农业经营风险凸显,但是中国农业走向全球驾驭风险的能力稳步提高。海外农业项目不仅具有建设和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技术适应性、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大,自我发展能力弱,项目执行风险相对比较大的一般特点,还受投资国政治局势变动、经济政策变化、汇率波动等特殊风险的影响,海外经营业绩非常容易遭受这些风险的冲击。尽管如此,我国农业企业走向全球的步伐没有停止,农业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年均增速在20%以上,这些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战略工具逐步丰富,驾驭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关国内企业和部委也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了风险分析信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05年以来发布了《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190多个主权国家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与认定;商务部、外交部联合2004年以来连续对外发布《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2011年以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又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2011)》;这些都为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明晰了风险因素、确定了鼓励的方向和重点。综合来看,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面对的风险因素很多,但是识别、应对和驾驭风险的能力也明显增强。
二、运筹帷幄,重新定位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目标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长期趋好,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风险可识别、可规避、可预防、可控制,国际环境总体有利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走向全球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选择,要运筹帷幄,精确定位,明确目标,顺势发展。
(一)树立理念
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要树立“和合”发展的理念,坚持亲、诚、惠、容四字箴言,实现我国农业与东道国农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二)明确目标
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要树立如下目标: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提升我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
(三)贯彻思路
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打造一批重点跨国农业企业,深度融合和掌控全球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大增值节点,坚持“和合”发展理念,促进中国和东道国农业的合作共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持续、稳定、安全、有效供给,构建高效、持续的全球农产品供需统筹网络和农业科技与资源的全球配置网络。
(四)明确主体
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中国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型跨国农业企业是核心主体,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市场的中小海外投资农业企业是主要参与主体,有关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智库部门是核心服务提供主体,政府部门是关键政策制定和实施主体和公共服务提供主体。
三、笃定全局,系统谋划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对策
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要有系统谋划,做到着眼长远、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步拓展。
(一)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支持
农业发展走向全球,是一项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成功实施这条战略,中国将收获国家农业发展的广阔产业空间、国家影响力、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空间,以及未来的全球话语权。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支持,展开长期的战略谋划和落实。显然,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部署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的外交战略、对外投资战略、对外援助战略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战略规划要注重循序渐进,划分战略发展阶段。现阶段以发展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农业援助为主,中期则以境外农业投资和国际农业合作为主,远期以打造大型跨国农业企业、构建全球农产品供需调剂网络和农业科技与资源配置网络为目标。加强国家对农业走向全球的宏观指导和服务能力。
(二)加强对大型跨国农业企业的培育
跨国农业企业是提升我国农业全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关键主体。根据我国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尽快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基础较好,有从事对外农业投资开发的经验和基础,经济实力强大,人才尤其是国际经营人才储备充足”的跨国农业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加大境外农业投资力度,参与国际农业贸易与合作,打造一批能够在国际农业产业链条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灵活运营、长青发展的实力派跨国农业企业,形成能够与ABCD四大跨国农业企业同台竞技的、拥有中国身份的强大国际农业企业。
(三)深化和拓展农业国际合作
实施“和合”发展理念,重点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援助和农业资源合作开发,着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自给能力及出口供应能力;加强与农业资源富裕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其农业综合开发及全球供应链建设等,多渠道增加全球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落实“一路一带”战略,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经贸合作。
(四)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条
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应从全产业链布局的角度出发,在农业科研、农资研发、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诸环节合理布点,长远谋划,形成全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可以布点到农业生产相关领域,为当地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及服务,以技术和服务换产品与市场;延展到农产品加工领域,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延伸到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农产品运输的物流体系。政府要积极支持我国农业企业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关键节点,形成以资源开发和农业全产业链合作为核心的多元化共赢局面。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向加工、物流、仓储、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研发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领域倾斜,提升对外投资层次,不断优化对外农业投资结构。
(作者刘合光,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