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更强、更坚固!各国比拼建设地下武器库
原题:地下武器库:更深、更强、更坚固
原载:《中国航天报•飞天科普周刊》
作者:王晚琳
【环球军事报道】不久前美国政府对伊朗实行了新制裁,理由是伊朗研制弹道导弹。随后,伊朗革命卫队副司令萨拉米向美国叫板,“曝光”伊朗储存在地下的导弹实力:“我们的导弹多得没有地方存放。我们挖了数以百计的长隧道,里面满是导弹,随时准备用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独立和自由。”那么,地下武器库建设需要哪些条件?如何防止被发现以及被敌人摧毁呢?
挖地三尺 选址有要求
孙子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可见,古代的军事家已将地下军事基地作为防御作战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下军事基地工程建设日趋坚固多样,从最初的散兵坑、暗堡、战壕、地道等,逐步演变成为工程巨大的指挥中心和“地下作战堡垒”。
由于地下军事基地具有很多地面无可替代的防护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军事强国的青睐,竞相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地下武器存储基地。那么,地下武器库对选址有什么要求呢?
一般来说,地下武器库一般建设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建设方式有平原地带建设和山地建设两种。平原地带建设,即在平原地区往下挖掘,深度一般在100-200米。山地建设,即选择一座大山以平行挖隧道的方式进行修建。
我们不难发现,在近20年来世界各地爆发的局部战争中,巧妙利用地下设施保护人员、武器装备是保存军事实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0多天的狂轰滥炸,直至战争结束,南联盟预先储存在地下武器库内的坦克竟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当然,地下武器库一般都会选择山体岩石较为坚硬的地方建设,尤其是有花岗岩层的山体最好,目的是在遭受敌方打击时,不易被摧毁。坚硬的岩层除了可以保护地下目标在硬杀伤中得以生存外,在面对生化武器攻击时也有天然的防御效果。
目前,各国的地下武器库建设就像一场“地下奥林匹克”竞赛,比的是谁“更深、更强、更坚固”。
不被发现 首先得隐蔽
在现代战争中,要想不被发现,做好隐蔽是前提。地下武器库原本给人的印象就是非常神秘,难以发现、难以找到。难道藏在地下的武器就不会被发现了吗?答案:不一定。
其原因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侦察卫星部分替代了地面侦察人员。由于卫星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可实现对全球任何地方的反复侦察,而储存武器的地下军事基地,更是敌方侦察卫星实施侦察的重点目标。因此,在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今天,要想藏起来不被发现,确实不易。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隐蔽方法大致相同,即在通向洞口处的公路两旁和洞口附近种植树木以及搭建迷彩伪装;如果是平原地带的地下武器库设施,在地面一般采用民房、公共设施等作为伪装。
但是,随着侦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观测的分辨率也越来越高。据悉,美国目前最先进的K-11锁眼侦察卫星的对地观测分辨率可以达到0.05米,能清楚地辨别汽车的车牌号码。有军事专家认为,虽然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更容易发现地下设施,但对于国土面积较大的国家来说,战略纵深大,山地、丘陵地带多,要想发现其地下设施并不容易。
防打击 多加固多设出口
地下武器库虽然很隐蔽,但也不是100%的安全。例如,在1991爆发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使用2000公斤级的GBU-37B型钻地弹,从高空投放后以每秒1200米的速度自由下落,一次就打穿了近1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设施,成功破坏了伊拉克的地下武器库。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地炸弹是美国研制的“重型钻地炸弹(MOP),重达13.6吨,可以穿透60米厚的混凝土结构建筑,被誉为世界钻地武器的巅峰之作。
据悉,美军目前还正在研制了一种高能钻地导弹,目的是将隧道的进出口堵住,然后释放化学武器将洞内的空气抽空,使得隧道内的人员窒息而亡,或利用化学武器直接在隧道口引爆。
因此,为了防止敌人打击洞口,目前各军事大国除了对地下设施进行加固外,还会对隧道的进出口大门进行反向设计,即一旦隧道进出口遭到轰炸,从外到里的多扇大门会立即自动反锁,让外界的人员和有毒气体无法进入隧道内。
此外,为了防止洞口被封锁,里面的人员无法出来,在战时,地下武器库一般会储存几个月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地下军事基地为了防止被“关门打狗”,会设计多个出口,尤其是山与山之间相连在一起,洞内四通八达,被敌人炸掉一个出口,还有另一个洞口可供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