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一代隐身武器有多神?为性能存在诸多软肋
最近一段时期,美国加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据媒体报道,美军先是派一个中队的F-22隐身战机进驻亚太,其中4架已进驻在韩国某基地;接着美国战略司令部宣布将派3架B-2隐身战略轰炸机进驻亚太;最近又宣布,新建造的隐身战舰朱姆沃尔特号在海试后,将“着力于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方直至听到炸弹的爆炸声,才知已大难临头!”——隐身武器真有传说中那么神吗?
隐身武器为啥受追捧
美军隐身战机屡建战功,大出风头,被誉为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的空中神奇杀手。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试验隐身武器。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隐身战机第一次投入战斗,很快就摧毁了大量的战略、战术目标,使美军尝到了甜头。在以后历次局部战争中,隐身飞机都发挥了开路先锋和主攻手的作用。此后,美军又推出B-2隐身战略轰炸机,新一代DDX型隐身战舰以及隐身坦克等等。隐身武器成了美军炫耀武力、重返亚太的重要威慑力量。
目前,世界各军事大国都认识到隐身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地发展隐身武器,据说有的还推出了陆军战士用的隐身衣。
一些国外媒体对美军新一代隐身武器吹捧有加:如有的说,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仅0.1平方米,隐身效果相当于一只飞鸟;偌大的朱姆沃尔特号战舰,其隐身效果相当于海上一艘小帆船,可以静悄悄地驶向对方海岸,突然向岸上进行猛烈的炮火和导弹袭击,打得对方措手不及;还有的说,美军隐身战略轰炸机B-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B-52的万分之一,“对方直至听到炸弹的爆炸声,才知已大难临头!”
但是,隐身武器也不断遇到挑战。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一架F-117隐身战机就被俄罗斯的老式地空导弹击落;前几年美国和英国竞争荷兰战斗机的订单时,英国曾揭露美军的B-2飞到欧洲时曾被英国的常规雷达所发现。
的确,至今世上任何武器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隐身,隐身指标“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不可能等于零,只能做得非常小。隐身水平就是反映地面雷达发现它的难度,RCS小了,就能使对方雷达发现它的距离,即对方雷达的实际作战距离大大缩小。这一点对于战争取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要探测朱姆沃尔特号,那么其发现距离已被缩小到80-1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已在朱姆沃尔特号舰上的海麻雀防空导弹射程之内,已经对该舰构不成多大威胁了。所以说隐身武器有很好的实战意义。
隐身武器“软肋”在哪里
“有矛必有盾”——有隐身也必有反隐身。近年来隐身武器的发展也遇到一系列问题:如遇到反隐身技术的严峻挑战;隐身武器并非越隐蔽越好,因为隐身效果常常以牺牲武器或其他作战性能为代价;隐身必须与其他突防技术,尤其是电子战技术结合,才能提升武器总体隐身水平和作战能力。
其实,美军的隐身技术并没有他所宣传的那样神。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来看,自从隐身武器出现,一直主要用两种手段来减小武器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一是外形设计,二是采用隐身涂料。以B-2A机为例,设计人员可谓绞尽脑汁:B-2A的整体外形光滑圆顺,没有“褶皱”,避免出现较大的平面;尤其是头部的驾驶舱呈圆弧状,照射到这里的雷达波就会向四面八方漫射,而不会由原来方向反射回去。它的机翼后掠33度,机翼后半部两个W形,这样就使从上、下方向和来自飞机后方的探测雷达波无法反射回雷达入射的方向。另外,所有作战导弹连同它的挂架,统统要求封在弹仓内,或埋入平滑的机翼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整个机身大部分用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吸波材料构成,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些材料能够吸收照射的雷达电波,将其转化为热能。
事物总是有双重性。隐身武器依靠外形设计和涂覆材料获得隐身效果,但这两种措施都只对一定的雷达频段有效,主要局限于厘米波雷达。当雷达频率变低,如米波雷达,效果就大打折扣。米波波长1-10米左右,与现代作战飞机的尺寸相近,当电波照射到飞机表面的时候,会出现谐振现象,武器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值会迅速提高。而在涂覆吸波材料方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要想达到较好的隐身效果,对米波雷达波而言,涂层厚度需要达到1-3米左右,这无论是对高速战机还是导弹,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依靠外形设计来获得隐身效果的战舰或飞机,不可能做到所有外表都光滑圆顺。所以在设计外形时,主要保证武器前行方向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满足要求。而在其他方向,譬如背后,“雷达反射截面积”就会迅速提高。所以在当前,米波雷达、无源雷达和多基地雷达(雷达网),以及预警机、高分卫星等,可以从各个角度探测到隐身飞机,他们就成了隐身武器的克星。
隐身性能有得必有失
事实证明,过分追求隐身,有得必有失。以美军朱姆沃尔特号隐身战舰为例,它号称“未来战舰”,确实集合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但它为了满足隐身要求,采用了非规范的斜角式船舷。一些船舶专家坚持认为,从稳定性来看,这种设计完全是开倒车,因为它有悖于正常水面舰只的稳定性设计。
2013年在美国国内曾引起一场争论。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认为:朱姆沃尔特号如遇恶劣海情,波浪从船的后面涌来,船尾被波浪抛悬在空中,很可能会失去横向稳定力而导致翻覆。有位议员还画了张讽刺漫画,建议在甲板上竖一根100多米高的桅杆,张起一面大帆,以便在恶劣天气时扬帆出海作战。虽然这些反对意见后来被否定,但持反对意见者撂下话:真正的考验还要看它将来在实际海战中的表现。
由于追求隐身,朱姆沃尔特号船体结构非常“古怪”,两门火炮占据很大空间,使实际能装其他武器的空间大大缩小。而这两门船载的榴弹炮,根本不适合于打敌方的船只。为了保证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舰上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采用围绕船体分散布置,结果就减少了垂直发射装置的数量,实际上也等于减弱了舰船的火力。此外最受质疑的是,舰上居然没有装备中远程防空和反导系统,其反导能力还不及普通的宙斯盾舰。
再如,据报道美军最新式F-35隐身战机,为了隐身,导弹全封装在内置弹舱内。一旦海上发现敌舰,需要用上鱼叉反舰导弹时,由于这种导弹弹体长,装不进弹舱,只能在事前把它挂在机翼下的挂架上,这样一来整机的隐身效果立刻下降。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宣称,由于至今已发现F-35机的缺陷高达931处,该机何时服役还遥遥无期。有专家怀疑,这931处缺陷,恐怕就有一部分是因过分追求隐身而造成的。
延伸阅读
隐身和反隐身“相生相克”
在发展隐身武器的同时,各国也在花大力气寻找能发现、探测和攻击它的手段。隐身效果和雷达频段有密切关系,在微波段有很好隐身效果的物体,在低频时甚至毫无隐身效果。所以米波雷达就成为技术比较成熟、经济而又可靠的反隐身手段。米波雷达还有一个突出优点是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较强。
米波雷达的缺点是体积大、机动性差、探测精度较低、低空探测性能较差。据报道除米波雷达外,双基地雷达、无源探测雷达、大功率X波段雷达乃至预警机、高分卫星等等,也是一些军事大国正在大力开发的反隐身手段。
当然,隐身技术方面也不会“坐以待毙”。譬如当前几个军事大国正在开展研究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设法在武器表面覆盖等离子体的包层,通过等离子体对雷达波吸收、耗散,从而达到隐身效果。这一技术被认为很有发展前景。所以说,隐身和反隐身,将在相克而又相生的情况下不断发展。
相关链接
实战如何打掉隐身飞机
魏岳江
1991年海湾战争中,隐身战斗轰炸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完成了战略总目标任务的40%,共投弹2000多吨,其精确制导炸弹的命中率达80%以上,可以让炸弹轻易地从楼顶上的烟窗里投进去。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美空军装备向全方位隐身化方向发展,尽快研制B-3隐身战略轰炸机和B-21新型隐身轰炸机。在实战中,如何对付一架美军第五代隐身飞机呢?
潜心研究空袭作战规律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之所以能把隐身飞机击落,不完全靠的是运气,主要归功于巴尔干地区长期的战事和不稳定的战争因素,致使南联盟自海湾战争结束后,不得不潜心研究美军空袭作战的特点和规律,寻找自己对付隐身飞机的“杀手锏”。特别是英美联军发动“沙漠之狐”行动之后,南联盟还派专家前往伊拉克,共同研究对付隐身飞机的招法。战时,南联盟立足现有武器装备,对苏式第二代防空武器系统进行改进,并在战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反空袭演练,总结了几套打隐身飞机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战时发挥了灵活机动战术,一举将其击落。
目前所有隐身战机仍然无法实现全方位和全电磁波段的所谓“全隐身”,特别是当战机在执行任务时,虽然没有外挂装置,但其发射导弹瞬间以及爬高时,都会反射电磁波。加之隐身战机要发射导弹时,必须把发射架从机内伸出来,一旦如此,就会增加该型机的雷达信号,此时“狐狸的尾巴”就可能露出来。不过,这个时间很短,对方必须分秒必争地进行作战准备。
抗击隐身飞机,除了一边加紧研制和装备超视距雷达、光学雷达、米波雷达等反隐形装备,也要积极主动探寻隐身飞机的盲点,才是制胜之道。基于此,外军正在加强对米波雷达改进的力度,诸如采取新的八木天线设计,运用先进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减轻米波雷达的重量、缩小体积和提高扫描速度等。
掌握隐身飞机性能原理
从隐身飞机在几场局部战争中运用,不难看出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隐身飞机通常是在夜间执行首批攻击任务,且多以电子干扰为前奏,在巡航导弹攻击的配合下实施轰炸;通常没有战斗机护航,单独执行攻击和侦察任务;在执行作战任务过程中,通常不得不停止与控制中心的无线电联络,而只能按预定作战方案飞行。同时,为了防止在作战中与己方作战飞机相撞,它通常只能由单机在指定空域和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行动。
隐身飞机采用的是吸波涂料和隐身结构,主要是针对厘米波雷达,而对米波、长波、毫米波、红外波段的雷达和传感器,其隐身效果则不灵。具体来说,隐身飞机对普通雷达反射信号还是有的,只不过是在雷达屏幕内显示的回波是一个不断跳动的小亮点,时隐时现。因此,防空部队要挑选精干的雷达号手,使每个雷达号手都能掌握隐身飞机在雷达不同显示器的回波波形。
雷达号手要把握加大发射频率的时机。如果时机过早,由于雷达跟踪目标时间长,发射频率大,容易暴露目标,易被敌反辐射导弹攻击和被敌电子战飞机干扰。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雷达曾发现过F-117隐身飞机的踪迹,只是当时多国部队空军掌握了制空权、制电权,使伊军没有还手之力,才使它侥幸逃生。
此外,隐身飞机难以在速度上占优势,因此在飞行中一旦被对方战斗机发现或跟踪,便很难死里逃生。从近年来几场局部战争来看,隐身飞机实际上是攻击机,因为该型机没有进行过一次空战,一直进行的是对地攻击。因此,该型机的空战能力一直令人怀疑。
加强防空部队雷达号手训练
根据防空部队目前装备的雷达性能,其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驻地训练,识别回波。利用驻地周围的地物、云层、气流等和附近的机场进行昼间和夜间训练,要求雷达号手熟记周围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回波,特别是那些弱小、跳动快、时隐时现的回波。
二是定期考核,选拔号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发现隐身飞机的回波多、发现的速度快和辨别快,并能快速报出回波地物的方位角、高低角和距离,对活动的目标还要报出速度。将成绩优秀的号手,选拔出来作为对付隐身飞机的专业人员,担负对隐身飞机的预警。
三是强化夜间训练。可模拟隐身飞机在夜间飞行,培养雷达号手夜间快速搜索隐身飞机的能力。隐身飞机要想对目标实施精确攻击,就必须降低飞行高度,采取海湾战争时的成功手段,向目标发射激光束,然后制导激光炸弹飞向目标。因此,隐身飞机在实战中是能打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