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烈士女儿:最大心愿是在父亲墓前喊声爸爸
2014年、2015年、2016年,3批共541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沈阳,19万多名志愿军烈士名字刻在沈阳,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成为全国志愿军家属的精神家园。沈阳日报《心灵的祭台——致敬抗美援朝烈士亲人》栏目,也成了全国志愿军家属抒发自己压抑60年情感的平台。4月12日,家住山西阳泉的李金芳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烈士家事。父亲的忌日和她的诞生日只相隔半个月,父亲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存在就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在父亲墓前喊声“爸爸”。
临别一刻 母亲唠叨一辈子
李金芳的父亲叫李忠益,是志愿军68军204师612团6连文书,1951年10月牺牲在朝鲜杨口郡水入面松亭村。
李金芳出生的年月,正好是他父亲牺牲的时候。1951年10月16日,她父亲所在部队奉命坚守朝鲜平安南道金化郡938.2高地,坚守了5天4夜,全连只剩5人,李忠益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7岁。
李金芳说,她的父亲是1951年6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当时母亲石素英的肚子里,已经开始孕育她,但父亲临走也不知道她的存在。
石素英在世时,经常会给李金芳讲起与父亲临别时的情景:
1951年5月,父亲(去独流集训的路上)和母亲一起坐火车往西走,火车慢慢地开着,走了三站地,这三站地虽然没有多远,可母亲却觉得是那么那么的远,她多希望火车慢些再慢些啊。目的地到了,父亲要下车了,父亲对母亲说:我不能送你回家了,等我在朝鲜打败了美帝,立功回国再去看你们。母亲和父亲分别了,可谁曾想那火车上短短的几个小时竟成了他们今生今世的最后一面,这一别竟成了永别。
一封家书 成了永久的纪念
李忠益入朝后,由于战事紧张,只给家里来了一封信,是当年8月6日写的。这封家书成了全家人永久的纪念。
信的正面是写给他父母的:爸妈,好久没有给去信,一定很想念吧。我自从志愿赴朝后,工作很顺利,也没有什么困难,大人不用惦念,请大人在家好好保养身体。我在朝消灭完美帝,立功回国再面谈,有机会就去信啦。
信的反面是写给他妻子的:素英,别后日子又长啦,也没有通信,你一定又着急了吧。告你说,我光荣赴朝啦,我决心在战斗上立功,你在家要老老实实多劳动一些,养活咱那两个小孩(编者注:李金芳的哥哥和姐姐),不要闹问题,等我回国后,咱们再面谈,有啥事也可来信说说,我不是不写信,如有机会就给你去信。
从此以后,家里再没收到李忠益的家书。1952年,李忠益的烈士牺牲通知书送到了家里,李金芳后来听姐姐形容:这如晴天霹雳,母亲顿时瘫坐在炕上,她看到母亲流下了眼泪,也跟着哭了起来。直到这时,全家人才知道父亲已长眠在异国他乡朝鲜了。
最大心愿 在墓前喊声爸爸
李金芳说,过了半个多世纪,母亲一直打听父亲牺牲地在哪,她想要去看上一眼。可上苍没有眷顾母亲,最终她也没能如愿,母亲于2003年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
2014年3月28日首批在韩牺牲志愿军遗骸回国,给了李金芳结识一批寻亲者的机会。她从和父亲一个团的烈士后代李鸿晋口中,知道了父亲牺牲的经过,在民政部门找到了父亲的牺牲证明书,牺牲地是朝鲜江原道杨口郡水如面松亭村(现在朝鲜境内的金刚郡乌川里),和李鸿晋姥爷牺牲在同一地点。
他们再也坐不住了,去朝鲜无望,他们决定到离亲人牺牲地最近的韩国一侧去遥拜亲人。2015年4月,他们来到了韩国一侧的杨口郡,在那里向北方跪拜,还特意带去了家乡的点心。李金芳向大山呼喊,想让父亲听到,他还有一个最小的女儿。他们还特意到韩国坡州志愿军墓地祭奠烈士,并带回一包包泥土,邮寄给需要这些泥土的烈士亲人。一捧泥土,寄托的是对亲人无限的哀思。
这次韩国之行,对李金芳来说,是她离父亲最近的距离。她没有见过父亲,父亲也不知道有她这个女儿,她没有当面叫过一声爸爸,这是她一生的遗憾。在网友帮助下,她知道了父亲可能葬在朝鲜境内金刚郡乌川里小坤里志愿军墓地,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在父亲墓前,喊上一声——“爸爸”。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周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