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政委:强化军人血性是打赢现代战争的金钥匙
作者:李杏
作者:李杏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要始终坚持用打得赢的标准搞建设,坚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
对战斗力标准的贯彻、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探索,是全军上下不断求索的真知。当下,一场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改革正在发生。
全维作战、精确打击、超视距攻击……这些新式作战方法,正改变着整体作战的大格局。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在大变革的穹庐下,政治工作如何在实战中继续发挥作用,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武器?
技术不能决定现代战争胜负
不得不说,技术优势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他国内政、谋求国家利益的杠杆。这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高科技成了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战争将成为技术领先者的“独角戏”。
20世纪初,连发火器开始装备欧洲各国军队时,有人就妄加断言“这是部队集团冲锋的终结”。但意大利第二次独立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加里波第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意大利志愿军重创装备精良的奥匈军队,基本实现了意大利独立。
恩格斯总结这场战争,提出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后来,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此观点,他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回想起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把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打得丢盔弃甲。总结这场战争,毛泽东早就揭开了“谜底”——美国人“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
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图为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参观古田会议会址。
追溯我军战斗精神的来源,证实了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在改革中不容动摇。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生命线,必须围绕能打仗、打胜仗持续用力,充分发挥把方向、聚兵心、瓦解敌军的作用。
在军事实践中发挥政治工作作用,成了各级政治干部研究的课题,但大的方向离不开以下三种。
各级党委(支部)要始终确保党对作战的统一领导
毛主席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写到:“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可见,我军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任何情况下必须打得赢、不变质。
但人民军队建立伊始,情况却并非如此。在三湾改编之前,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旧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政治工作没有群众基础,连一级没有党组织,也不了解基层官兵的真实想法。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标志着人民军队建设的开端。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遭遇敌军偷袭溃败,士兵逃亡、士气低落,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义部队仅剩不足1000人。革命军队走到历史的拐点,如不对旧军队组织形式进行根本性改革,不给这支军队定下主心骨,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三湾改编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第一次真正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真正发挥了各级班子对作战由始至终的统一指挥,保证了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1948年,毛主席起草的《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指出,部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
历史反复告诉我们,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战场上更是如此,工作中要注重集思广益,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政治工作才会发挥最大效能。
紧盯一线官兵宣传鼓动,不断强化敢打必胜的血性胆气
回顾我党的艰辛之路,对于血性的理解趋于明朗:在信念坚定的情况下,明知不敌也要亮剑。
先辈的光荣战史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作风作为蓄底气、长志气、振士气的关键,持之以恒抓好宣传鼓动工作,凝聚兵心士气。政治机关作为铸造一支部队精气神的机构,要善于运用“三种力量”。
一是运用传统文化抓塑造。军史上无数先辈的壮举,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要善于运用我军先辈的光辉事迹感召官兵,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
“刺刀见红”的战争模式渐行渐远,但敢于亮剑、勇于牺牲的铁血精神永不过时。新时期的部队官兵,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战时要用传统战斗文化激励广大官兵。受领敌情通报后,要深入基层调研官兵在敌情面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疑难困惑,激发官兵爱国之情,积极投身战前训练,激励官兵珍惜单位荣誉、争当战斗英雄。
二是紧贴形势任务抓教育。把握好官兵的思想动态后,还要有办法提振士气,激发不怕牺牲自我、誓死完成任务的血性。这样的激励,源于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在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十五勇士”奋勇一跳,震惊世人。他们跃出机舱的那一刻,高度是超越死亡极限的4999米!他们,对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三是结合战斗进程抓鼓动。军人最锐利的不是武器,而是钢铁一般的意志。2011年,俄罗斯国防部经过一番争论,决定继续保留刺刀,他们认为刺刀是军人血性的最好体现,从而使得刺杀从技术上升为一种精神。
综合上述三点,政治机关抓战斗精神培养,必须着眼实际,根据战斗进程,在有针对性地抓好教育引导的同时,抓好敌情观念培养。
历史一再证明,战斗精神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表面上看,战斗精神的迸发似乎来自于战场上的临战激励,然而,要保持战斗精神持续不颓,就必须在思想上筑牢根基。换句话说,只有战场上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才是一支具有使命感和献身精神的军队。
紧盯“舆论攻心战”,有效发挥政治工作直接作战功能
历史证明,“舆论攻心战”会极大地影响战局的走势。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战斗中,巴拿马时任总统诺列加躲进了梵蒂冈大使馆,美军要求梵蒂冈大使交出诺列加并在使馆外架起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抨击诺列加的新闻和刺耳的摇滚音乐。
在心理战攻势下,诺列加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最终向美军投降。在不久后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向伊拉克阵地抛洒大量宣传美军空袭效果的传单,导致伊军人心涣散,部分伊军士兵甚至向无人机投降。
现代战争,绝不是简单的线性作战,必然是全领域、全维度的全面战、立体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善用各种方式开展“舆论攻心战”,以达到瓦解敌军士气、扩大我军战果的目的。
曾有人这样总结:共产党军队区别于国民党军队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喊的是“跟我冲”,而后者却是“给我上”。无数的战争实践证明,一支“给我上”的军队在一支“跟我冲”的军队面前往往是失败的一方,这就是人心的力量,也是攻心战中要死守的“底线”。
抓住人心,政治工作的直接作战功能就体现了一大半。这种以行代言的政治工作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政治工作者干工作深入人心,就能保证战场上的官兵斗志昂扬。政治工作者的先进性“在平常要看得出来”,示范作用“在关键时刻要顶得上去”,就会促使形成作战的合力。
其次,政治工作者要注重提升末端感知能力,深入战斗最前沿,将官兵思想动态、组织建设、政治工作开展等情况及时反馈到基本指挥所,以便于及时调整作战部署。作战时部队点多、线长、面广,能否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十分重要。
极为惨痛的例子便是“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的赵括只知道纸上谈兵,长期脱离实际,不懂得战场的瞬息万变,最终兵败身死,40万赵国精锐尽丧。
最后,要善于利用战场态势实施攻心夺志。美军攻打伊拉克,号称中东最强陆军的伊军竟在短短几天内化为一盘散沙,除了通信被切断、指挥官被“斩首”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美军大力实施攻心,让伊军士气彻底瓦解。这也是我军在实践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李 杏
陆军第27集团军某旅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