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教授病逝 研究国际领先高速艇技术
4月1日,武汉市西岭山长乐园陵园里,海军工程大学30多名官兵代表怀着崇敬和哀思,来到这里,祭奠该校舰船工程系董文才教授。
“董教授,我们来看望您了!”董文才教授的学生霍聪博士恭敬地献上鲜花,“我们现在学习工作都很好,请您放心!”
去年12月28日,当邓磊、王慧婷等4名硕士研究生将学位论文顺利通过答辩的喜讯告诉病床上的董文才时,他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12月31日,学校常委集体来到病房,向他致以新年问候,董文才还满心希冀地吐露了新年心声:“等身体好一些了,我一定要回到实验室。”
董文才喜欢这种淡泊艰辛的科研生活。2013年10月25日深夜,大连某会议中心,他带着博士生姚朝帮,正和学者们探讨第二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战略研究研讨会的汇报材料。姚朝帮几次劝导师先回去休息,董文才却坚持要和他们一起完成材料的修改。
已是深夜12点,专家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只有姚朝帮知道,眼前忘我工作的导师当天上午刚刚拿到肺癌晚期诊断书。
由于承担多项军队重大科研项目,2013年5月~10月,董文才带领他的团队一直在野外湖泊试验场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从8月开始,一到夜里他的胸口就隐隐作痛,并伴有低烧,后来甚至开始咳血。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一直拖着,直到试验告一段落,才去做了检查。
10月25日一大早,他给本科生上完课后,去医院取诊断通知书。“肺腺癌晚期”“最多还有四个月”,这一纸诊断让家人、领导、同事、学生,一时间都懵了,不知该如何安慰他。可董文才当天下午就按原计划登上了飞往大连的航班。
经过短暂的调整,董文才镇静下来,他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15天前主持的重大项目“新型快速作战平台”的演示刚刚完成,成果转化亟待启动;多功能拖曳水池刚刚完成1期申报,后续建设迫在眉睫;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速艇气层减阻技术”研究,相关专著急需出版;在读的霍聪、肖汶斌、邓磊等9名研究生刚刚起步,还需要悉心培养指导。
“还有这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不能就此止步!”10月26日返校后,董文才在办公桌前平静地写下“向天再借十五年”这句话。他一边积极配合医院治疗,一边争分夺秒地继续科研攻关,培养学生。此后两年多,医院先后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可他一次次奇迹般地与死神擦肩而过。只要身体稍有好转,他都会返回实验室,坚持工作。
2015年10月,董文才出现在“新型深V船降阻节能技术研究”项目答辩现场,脸色略显苍白,目光却炯炯有神。
学校马伟明院士听说后急了:“都病成这样了,怎么还让他干活!”
“这个项目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他再三要求自己来,拦也拦不住。”舰船工程系王威主任解释说,“他就跟我说了一句,他要是不做这些事情,活着就没什么意思。”
答辩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面对军队顶尖专家的提问,董文才在台上一气呵成,不用看书,不用查资料,所有数据都非常清晰,回答准确到位。
2015年9月下旬,董文才病情恶化住进了广州军区总医院。学生邓磊的一篇论文遇到了瓶颈,董文才知道后,让他带上论文到医院来。那天,董文才手臂插着导管,不顾医生“噤声”的反复嘱咐,一边咳嗽一边指导,断断续续讲了近一个小时。
晚上8点多,已经返校的邓磊又接到导师的电话。原来,他走后,董文才又把论文仔仔细细看了两遍,发现了一个漏讲的问题赶紧拨通了电话。
董文才的爱人说:“都说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可董文才把学生看得比他亲生儿子还重。”董文才病重陷入昏迷后,他的几个学生像伺候自己的父亲一样,轮流陪护在他身边。
今年1月,董文才的5名研究生一起顺利毕业。站在老师的墓前,学生邓磊动情地说:“我们已经成长起来了,请导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