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全球化” 应当补齐哪些“短板”
“‘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员工安全与海外安保风险研讨会”上,多位海外安保领域的专业人士阐述了他们的看法。 为更加有力地保障中国企业利益、保护中国员工安全,中国安保企业应当补齐哪些方面的“短板”,成为安保行业及相关业界人士的关注点。
海外中企面临六种风险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遭遇诸多安全挑战,一些企业还因此蒙受重大损失。由此,中国企业对海外安保行业的需求也迅速扩大。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之际,为更加有力地保障中国企业利益、保护中国员工安全,中国安保企业应当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应当补齐哪些方面的“短板”,成为安保行业及相关业界人士的关注点。在近期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行的“‘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员工安全与海外安保风险研讨会”上,多位海外安保领域的专业人士阐述了他们的看法。本报撷选其中部分内容,供读者参考。
周晓飞(海外安全事务研究专家)
通过我们在海外的工作实践,中国企业和中国员工在海外主要面临六种风险:
1, 地缘政治,比如这个国家内乱了,政治不稳定等等。
2, 恐怖袭击,对于商务人士和长期在海外工作的人士会面临的。
3, 绑架事件,在一些国家常有发生。
4, 战争风险。比如有些国家因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导致部落之间、国家之间的冲突。比如还有伊拉克,我有幸在伊拉克工作了13个月的时间,对这个体会更深一些。
5, 治安犯罪。可能在每个国家都会遇到过。比如诈骗、抢劫事件都比较频繁。在国内,抢劫事件不会轻易伤人命,但在海外并非如此。比如我曾经去过的南苏丹,当地人抢劫时什么话没有,拿枪就打,把人打倒后再抢钱跑掉,你根本没有应对的机会。我们现在搞培训时会教如何应对抢劫,但在南苏丹不存在这种可能,你只能做好预防。
6、 扫雷等军火控制。一个地方经历战争之后,往往会埋很多地雷,或有不少流失军火,这也是一种隐患。目前对我们所服务的石油项目,在海外需要大面积作业,需要对这个区域先扫雷清雷,在全部排除隐患后才能安全作业。
不管哪个国家都可以包括在这六种风险之内。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风险与每个人都有关系,那就是海外的健康风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例子是我们驻扎的营地里,就有人得过各种疾病,比如疟疾等等。
在海外安保中,物防方面需要重视。根据海外国家所处风险等级不同,营地建设标准不一样。比如在高风险国家,营地首先需要划定周界,周界外最好有一个铁丝网一揽,里面是壕沟,后面是土墙,再一道铁丝网,三米之后再有一个铁丝网,这个叫做巡逻道,铁丝网之后还有我们的水泥墙,这是外围建筑。除此之外还会有像减速带、车库滚网、起落杆、道钉等。对于门窗等也会有一些标准,怎么设置,多远、多高、多厚都有一些标准。营地还可能会配备避弹房和应急掩体。
某个央企曾在非洲遇袭出现人员伤亡。事后我们讲案例的时候,对现场的照片进行查看,就发现营地人、物、技防三个方面只满足“人防”,“物防”方面只有一道铁丝围网,别人拿个大钳子就进去了。他们的防范是不够的,所以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海外安保的“三要”与“三不要”
刘新平(中国海外安全与防卫研究中心副主任 )
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来做几个方面的呼吁。中心意思概括起来是“三要”“三不要”。
“一不要”。 是希望我们不要以国内“保安”的观念和传统的做法来做海外“安保”。因为“安保”是体系化的服务,“保安”则是我这个体系化服务中的一个环节。“体系化”主要体现于几个方面:
一是多层情报预警。主要是告诉大家危险在哪儿,有可能什么时间发生。比如某央企在非洲某国的项目遇袭,从听到枪声响起到10个人被绑架只有30分钟时间。这个项目的所在地距离“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的大本营很近。该央企很可能没有做过风险评估和情报预警,平常的情报信息掌握的比较少。
二是预防手段。仍以前一事件为例,如果能够有一个移动式安全屋,就能够解决问题。安全屋不仅可以防枪弹,还可以防迫击炮弹和火箭弹,只要几分钟时间,营地所有人就可以进入安全屋,在安全屋呼叫并等待救援部队。
三是现场安全预警。在上述袭击事件中,事发时正值晚上交接班时间。虽然该企业雇佣了20名当地军人,但因交接班等原因,在遇袭时只有一、两人进行了还击,营地本身的防范有问题。
从专业角度来说,需要人防、物防、技防以及联防。中企走出去后,也会做一些当地的活动,为当地修路打井,让当地人产生对你的好感,遇到问题会给你通风报警。任何一个防范手段也是分层次的。比如“人防”不仅要考虑到营地设多少警卫人员,也要依托当地警察和当地军队来提供保护。
“二不要”。 不要将国内恶性竞争的手法拿到国外。
海外安全市场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海外安全市场每年100多亿美元,海外中资机构3万多家,但“走出去”的安保企业满打满算才有20家。但现在大家看到这块蛋糕,不是想着如何做好,如何解决中资企业的海外安全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往里挤。做过的、没做过的,会做的、不会做的,都往市场里挤。这样就产生了恶性竞争,恶意往下压价。还有的企业则是通过关系拿项目,然后再分给专业机构。
“三不要”。 不要简单地认为“有枪”就能够解决中国人在海外的安全问题。
好多中资机构问到我们做海外项目的时候,就说你们这个企业能在海外解决枪支问题吗?但是,解决枪支就能够解决海外安全问题吗?不是那么简单的。有的时候不仅仅靠“枪杆子”,更重要的是靠多种手段的防范,是一种体系化的防范,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我再说说“三要”:
“一要”。 走出去的安保行业要有行业标准。我们现在有些公司已经提出来能不能搞一个行业联盟。
“二要”。 在海外的中资机构要有专业的安保人员管理安全,要有专门的资金,要有专门的人员。
“三要”。 政府要有专门的机构监管海外安全有关政策的落实。现在商务部、外交部和国家的职能部门在评估、培训等方面都有规定,比如规定出国人员都要参加海外安全培训,现在有几家落实了,但是还有企业落实不了。政府一定要有专门机构督促落实相关政策,否则现在的行业乱象无法解决。
海外安保要找到自己的模式
黎江(中安保公司国际部总监 )
通常大家聊得比较多的是“一带一路”企业和人员“走出去”的问题。其实国内的安保服务行业同样面临“走出去”的问题。因为大家有一个共识,我们的安保行业包括咨询服务与西方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如何“走出去”,如何达到真正在海外发挥作用的水平,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问题。
提到西方经验,大家可以看到西方造就的一些知名安保公司和咨询公司,它们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别间的法律体系,都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谈“借鉴西方先进经验”时,也要看到西方经验特别是安保方面的一些经验,是我们无法借鉴的。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模式。
我们的安保行业“走出去”还属于摸索和懵懂的状态,包括企业的恶性竞争、海外安保公司定位不准等。现在很多机构和企业一窝蜂地做“海外安保”,其实只是在做几个单子,一年做几个客户之类。这样的模式是非常粗浅的。
主流海外安保公司提供的业务模块应当有三个方面:
一是出国人员培训。 目前这是提升企业和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水平的最有效方式。培训主要是分成安全事故“未发生”和“发生”两个层面。关于“未发生”时,通常是培训一些旅程常识、当地国家常识和生活常识,培训如何避免风险的发生。关于“发生”时,培训内容往往是逃生。在此方面,一些安保公司动不动对企业员工搞武术训练、“夺刀”训练等,但我们不搞这些东西。企业人员在紧急状况下能够逃生就不错了,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教他夺刀和格斗就是空谈。在海外真正风险出现的情况下,更多需要逃生和避险技巧,逃命更重要。
二是安全情报, 主要是指风险评估包括风险预警。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安全情报未必要何种高度和深度,更多是真正在当地的具体情况,要“接地气”。如果要获得这些信息,往往无法通过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而需要在当地拓展实实在在的情报来源。
三是驻地安防, 驻地企业走出国门,有了具体的基地和人员,这个时候就需要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一线安保公司在海外真正打交道的就是驻地安防,就是人防、物防和技防。这也特别考验安保公司的专业性,因为项目企业自身无论是在人防、物防和技防等方面,在我们看来都是不专业的,所以更需要安保公司的专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