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我们把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
原题:因为它,我们把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 作者:鲁晨 鸣谢:中国军视网
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今年的4月24日将是中国第一个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中国酒泉,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代表中国人飞向太空,实现了泱泱中华对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击,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功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时间会淡漠许多记忆,时间却也会更加清晰某些历史。那些必须被铭记的,风雨何曾侵蚀过!46年过去了,但围绕“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升空发生的故事以及那光彩四溢的鎏金岁月却理当被后人以更加立体的方式,留在记忆的华贵之处。在第一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军视网与各位关注中国航天的网友一同,去翻晒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去触摸那些被尘封数十年的人与事……(鲁晨)
1970年4月24日,中国酒泉,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代表中国人飞向太空,实现了泱泱中华对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击,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功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鲁晨)
46年过去了,但围绕“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升空发生的故事以及那光彩四溢的鎏金岁月却理当被后人以更加立体的方式,留在记忆的华贵之处。(鲁晨)
时间会淡漠许多记忆,时间却也会更加清晰某些历史。那些必须被铭记的,风雨何曾侵蚀过!(鲁晨)
1957年年底,中科院钱学森、裴丽生、赵九章等几位著名科学家也要叩响天庭之门,让中国人的卫星在太空占上一席之地。他们在一次科研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要研制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鲁晨)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发射试验失败后再次进行发射试验,喜获成功,揭开了中国导弹、火箭发射发展史上新的篇章。(鲁晨)
1964年7月至10月,戈壁滩上又连续多次进行了这个型号的发射试验,均获成功。其中,1964年7月,中国第一枚生物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并达到7万米高空。(鲁晨)
执行“东方红”卫星发射任务。(鲁晨)
1965年4月,鉴于我国自行研制的弹道导弹已取得重大进展,国防科委正式向中央提出了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方案,很快即得到中央批准。(鲁晨)
1967年年初,国防科委正式确定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都听一听远东中国的声音。年底,国防科委又将这颗卫星正式命名为“东方红”1号。196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任务书。(鲁晨)
“东方红”1号卫星外形为球形多面体,直径1米,卫星结构包括外壳、仪器舱和承力筒3部分。然而,就是这么个“大晶球”,从1965年论证,到1970年发射成功,历时却4年多。(鲁晨)
1970年4月1日,在中国西部茫茫戈壁滩上的一条单行轨道上,正不紧不慢行驶着一列军用火车。在这趟专列上,装载着两颗“东方红”1号卫星、一枚“长征”1号运载火箭。(鲁晨)
4月8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完成第一次总检查。“东方红”1号卫星与火箭对接,呈水平状态。14日,运载火箭的第二、三级总检查测试也顺利完成。(鲁晨)
1970年4月16日深夜,周恩来亲自电话通知国防科委:中央同意发射卫星的安排,批准卫星、运载火箭转往发射基地。(鲁晨)
“东方红”1号卫星的发射时间预定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0分左右。(鲁晨)
1970年4月24日这天,发射场区风和日丽,春风拂面。上午,科技人员给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加注了推进剂。紧接着,卫星与火箭进入发射前的8小时准备工作程序。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场操作员胡世祥有力按下了点火开关,只见一级火箭的4个发动机猛然喷出了橘红色的火焰。巨大的气流将发射架底部导流槽中的冰块吹出四五百米远。(鲁晨)
现场观看卫星发射场景的每一个目击者每听到一个“正常”的报告,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鲁晨)
现场观看卫星发射场景的每一个目击者每听到一个“正常”的报告,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鲁晨)
1970年4月24日21时48分,测控中心根据接收信号情况,准确判断后报告:“星箭分离。卫星入轨。”(鲁晨)
现场观看卫星发射场景的每一个目击者每听到一个“正常”的报告,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鲁晨)
1970年4月24日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洪亮。(鲁晨)
1970年4月24日22时整,国防科委向国家总理周恩来报告:运载火箭一、二、三级工作正常。卫星与火箭分离正常。祖国的“东方红”1号卫星入轨了!(鲁晨)
“东方红”卫星发射任务。(鲁晨)
“东方红”卫星发射任务。(鲁晨)
“东方红”卫星发射任务。(鲁晨)
“东方红”卫星发射任务。(鲁晨)
“东方红”卫星发射任务。(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