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67年:击沉敌舰418艘 击落敌机574架
写在前面
环顾浩瀚大洋,战备巡逻、海上维权、远洋护航等重大任务连续展开,中国海军的一举一动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
放眼万里海疆,航空母舰、新型核潜艇、大型驱护舰等主战舰艇相继交付入列,中国海军的阵容从未像现在这样群星璀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强军兴军深入推进、深化改革全面展开的新形势下,海军党委大力弘扬听党指挥忠于党、能打胜仗打硬仗、作风优良为人民、爱舰爱岛爱海洋的人民海军精神,传承忠诚基因、战斗基因、本色基因、创业基因、文化基因,凝聚起矢志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锻造海上劲旅的磅礴力量。
在海军成立67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去探寻中国水兵心中的精神高地,感悟他们眼中的“诗和远方”。
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灵魂所在——
听党指挥忠于党
南海舰队某潜艇基地41艇员队官兵们永远记得那次载入史册的远航——
那年,该艇员队奉命执行一项重大远航任务。敌情、海情、险情变幻无常,高温、高湿、高噪音如影随形,疲劳、失眠、厌食接踵而至。任务中后期,官兵们已经处于深度疲惫状态。
越是到了关键时刻,越离不开党委的“定盘星”作用。一天下午,艇员队党委在“水下贴吧”中发出了一个帖子:“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赢在了起跑线,却输在了终点。坚持再坚持,同志们加油!”
不到两个小时,回复就达到了近百条之多,一句简单的鼓励让整个舱室沸腾起来。此后,艇员队党委又组织开展“离母港最远、与祖国最亲”签名宣誓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钢铁蛟龙始终充盈着敢打必胜的精气神、坚持到底的动力源和众志成城的正能量。
这个航次,该艇员队靠着信念和坚持,一举创造了中国潜艇航行时间和全潜时间最长、航经海域最广等历史性纪录。
“舰由我操纵,我听党指挥。”海军党委把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要求,植入官兵灵魂、融入官兵血脉、化作官兵行动,广大官兵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叫打哪就打哪,在重大政治考验中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勇闯深海大洋中舰行万里、永不迷航。
利益考验见党性,得失面前看品格。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海军机关300多名机关干部被分流到战区、舰队机关、院校和南海一线部队任职。海军参谋部机关干部苏宁就是其中的一员。
一家人分别的那天,年幼的女儿根本不知道她要和爸爸妈妈分居三地,只顾依偎在妈妈怀里哭泣。“改革调整,总得有人做出牺牲,我坚信这个牺牲是新生!”苏宁收拾好行装,毅然登上了南下的飞机。
“越是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越能看出一名同志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人品官德。”一位海军领导感慨地说,在进退走留的现实考验面前,海军机关全体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促改革、尽职责,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觉悟、牺牲精神,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听党指挥!
逢敌亮剑、敢打必胜、不辱使命,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核心价值——
能打胜仗打硬仗
又是一年春来到。走进海军机关作战指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繁忙紧张的兵力态势图。
“当面海空域处处有斗争、时时有敌情,我们天天都在和对手过招。”海军参谋部领导介绍说,置身和平年代不能“忘战”,海军官兵时刻处于战备、维权、舆论斗争的风口浪尖。
镜头挪转,海风呼啸,云翻浪卷,辽宁舰正逆风驰骋。
伴着地动山摇的巨大轰鸣,一架架歼-15舰载战斗机满载弹药,如离弦之箭冲向滑跃甲板,从两道黄线交接处飞向海天……
3月下旬,辽宁舰与多艘新型驱护舰组成编队,赴渤海某海域开展舰机融合、编队协同等实战化课题训练。
此次训练,他们以舰机部队“制度、计划、训练、指挥、作业”融合为重点,走一路、飞一路、练一路,舰载机驻泊数量、单日飞行架次、起飞和回收效率均取得新突破,向着早日形成战斗力和保障力这个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民海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斗史,取得了在1275次战斗中击沉击伤敌舰418艘、击落击伤敌机574架的辉煌战绩,锻造出“海上猛虎艇”“海上先锋艇”“海空雄鹰团”等一大批能打胜仗打硬仗的部队,涌现出林文虎、安业民、肖德万、杨志亮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新的历史时期,海军官兵始终保持敢打必胜的血性斗志,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当兵打仗、练兵打仗、带兵打仗,在海上维权、战备巡逻、练兵备战等军事实践中,有效遂行了党中央、习主席赋予的各项使命任务。
假如战争明天来临,下一个战斗英雄是谁?“是我!是我!是我!”雷霆万钧的回答响彻万里海天。
远洋护航、海外撤侨、抢险救援,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崇高品格——
作风优良为人民
3月17日7时许,第22批护航编队接到上级通知,正在索马里东部海域作业的中国“獐远渔22”号渔船上,船员张润刚出现突发性腹痛并伴有血尿,请求实施救助。编队随即命令太湖舰医疗队远程指导渔船自救的同时,高速与渔船汇合。
同胞安危重如山。太湖舰全速航行20余小时,于18日凌晨3时与渔船汇合。经过救治和观察,张润刚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体逐渐恢复正常,18日下午太湖舰吊放小艇将其送回渔船。离开时,这位淳朴的渔民不停地向海军官兵鞠躬致谢:“感谢人民子弟兵!”
护航7年多来,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宛若平常一首歌。截至今年4月15日,中国海军共派出23批编队、65艘次水面舰艇、19000余名官兵执行护航任务,累计完成925批6148艘船舶护航任务,实现了被护船舶和自身百分之百安全。
即便远在异国他乡,海军官兵也始终与骨肉同胞心手相牵,守望相助。
2015年3月也门发生战乱,根据命令,海军第19批护航编队紧急赶赴交战区域,冒着炮火接同胞回家。
撤侨期间海军官兵的一些点滴细节,引发了全民点赞和暖心落泪——
为了让惊魂未定的撤离同胞在祖国的流动国土上体验回家的感觉,海军官兵宁肯自己吃差一点、住差一点,也要让同胞吃好住好,官兵们让出了住舱和床铺,自己则睡到通道上,或者累了就在凳子上打个盹儿。
“看到海军战士们累得坐在凳子上睡觉,眼泪哗哗的,仿佛又看到当年露宿街头的解放军了。”一名网友这样评价。
人民海军爱人民。自成立之日起,海军广大官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优良作风,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涌现出了“爱民模范”赵尔春、“舍己救人的模范战士”刘志艳、“舍己救人爱民模范”梅雄等100多名先进典型,书写了人间大爱。
胸怀世界、拥抱深蓝、建功大洋,折射出人民海军精神的鲜明特质——
爱舰爱岛爱海洋
地方名牌高校博士毕业,到西藏支过教,曾被评为“中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赴比利时参加过中欧青年交流活动……
如此令人羡慕的学识和经历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按照成长逻辑,请问现在她会做什么?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韦慧晓,如今她是人民海军某新型导弹驱逐舰副舰长,正在万里海涛中拔节成长。
“‘嫁’给海军是我毕生的志向!”韦慧晓说,“干事创业的机会很多,但能够干一份关乎民族崛起的大事业,是幸运,更是幸福!”
对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舰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董文才来说,为了挚爱的海军事业,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值。
董文才长期从事舰船水动力领域研究,承担多项军队重大科研项目,高强度的科研工作透支了他的身体,2013年10月25日被确诊为肺腺癌晚期,医生沉痛地告知他家人:“文才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新型快速作战平台重大项目刚完成演示,成果转化亟待启动;多功能拖曳水池刚刚完成一期申报,后续建设迫在眉睫……“还有这么多事情等着我,我不能就此止步!”董文才把余日无多的死亡通牒抛在一边,在办公桌前平静地写下“向天再借十五年”,以超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执着拼搏,忘我工作。
今年1月4日,董文才不幸去世,年仅48岁。他牵头的某科研项目获2015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系主任王威含泪告诉记者:“临走前,文才就跟我说了一句,他要是不做这些事情,活着也没意思……”
以海为家,以岛为家,以舰为家。千千万万个韦慧晓、董文才,汇聚起了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使人民海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沿岸近海驶向远海大洋……
不是尾声
“海军将士红心向党,严阵以待紧握钢枪,我守卫在海防线上,保卫着祖国无上荣光……”经典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是水兵心中精神高地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投身改革强军的冲锋号角。
歌声回荡中,新型核潜艇成功突破极限,探索实践了克敌制胜的新战法新样式,在神秘的大洋和海峡,留下了深邃壮美的航迹,积聚起雷霆万钧的力量。
歌声回荡中,苏宁很快适应了新单位的工作和生活。他说,祖国南海美如画,自己心中充盈着诗和远方,新的岗位上必将写下新的辉煌。
歌声回荡中,韦慧晓出海训练归来,不管是经验还是教训,对她而言都是沉甸甸的收获。她仰望天空:“我的梦想是当中国第一名女舰长。”
歌声回荡中,在“每粒砂都是国土、每段堤都是长城”口号的感召激励下,守岛官兵们夙兴夜寐、奋战天涯,一座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海防设施拔地而起,屹立海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