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忘上网签批文件 官兵:关键时刻非掉链子
领导干部上网,还真不是件私事
■张贺铭陈小平
“你坐你的车,我爬我的坡……你喝你的酒哟,我嚼我的馍……”20多年前,一首《什么也不说》被认为是官兵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代表曲。而今,嚼馍的不代表是吃苦的人群,爬坡的或许是徒步的背包客。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这个时代关,对于军队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应该还有一层含义:上网已不再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必备素质。
学网用网是领导干部的“基础技能”。某部针对文电流转慢、效率低的问题,建立起连接机关和营连的办公网络,要求内部文电全部实现网上流转。然而,一段时间后,大家却发现流转文电速度非但没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原来,个别领导习惯了在文件上签字画圈,工作一忙,就忘了上网签批的事儿。
“要想网络建得好,关键还得看领导。”对此,一名基层官兵在网上留言:“连平时的办公网络都用不惯,战时开展网上联合作战指挥,关键时刻非掉链子不可!”
条条网线是领导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延长线”。领导干部不上网,怎么知道官兵们在朋友圈里“刷”什么?听不懂年轻官兵聊天时的网言网语,又何谈深入基层、走进兵心?
一位平时不怎么用网的团政委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当他了解到团里一名战士的妻子患重病急需手术费时,官兵在微信群里的爱心接力已经到了“最后一棒”。其实,官兵上了网,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上了网。领导干部和官兵之间若没有网络搭桥,那“代沟”或许就会越来越深。显而易见,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也不管你习不习惯,上网已经不再是个人私事。
网络“抢麦”也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推进,军队更加开放透明,官兵与地方的交集越来越多,相应地,涉军活动被炒作的概率也越来越大。有的领导干部拒绝上网是因为心中有偏见,认为网络上的东西鱼龙混杂,大都“不靠谱”;有的领导干部担心,新闻一上网就会有网民“横挑鼻子竖挑眼”,为图耳根清净干脆远离网络。
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络舆论一旦形成,不上网与掩耳盗铃无异。领导干部如果不主动在网络上发声,就有人抢夺你的“麦克风”;不及时回应热点问题,就有人深入你的“腹地”搅局。正如习主席指出的,对于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领导干部上网,对于自身来讲,可以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对于工作而言,也是走好群众路线,倾听官兵呼声,解决官兵困难的有效途径,何乐而不为呢?
在上网的问题上,别的人可以有权说“不”,唯独领导干部,不能犹豫和徘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