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一带一路”在实际操作阶段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储殷
“一带一路”现在基本上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工程升级不到位。原先“一带一路”有丰富经验的单位基本上是工程单位,利润薄(基本上1%),大部分都不挣钱。现在面临一个升级阶段,比如在当地可能从事金融、商贸等工程。但对于工程单位而言,转型成本很高,更多时候他们的经验不足以支撑在当地的转型。
第二、软实力升级不到位。我们工程建设是单一推进的,主要靠工程建设方、主管方,可能一些外交部门进行推进。然而,我们的企业在当地做公共关系靠的人很少,在当地做舆论的几乎没有。事实上这个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软肋了。比如,我们在缅甸做了那么多工程,但是没有一个推进的媒体,没有电视台、广播电台跟踪报道,我们在缅甸所谓的报纸、期刊都是华文写的,导致我们在“一带一路”上所谓的新闻、软实力是面向国内出的,不是面向当地输出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曲线和落差。
第三、主体严重不到位。大部分还是国企做的,民企走“一带一路”得到的支持还不大,钱不好贷,没有特别优惠的政策。实际上“一带一路”过程中,国企是一方面,显示了我们国家强大的近来实力,但真正做到实处,做到微观的绝对是中国的民间企业。民间力量特别强大,我一个朋友刚到阿根廷投资做超市去了,将来中泰铁路开通,到时候周围的小商场、小商铺,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第四,国内配套严重不到位。其实现在不仅是同质竞争的问题,而且国内搞“一带一路”基本上还停留在比较大的战略设计上,城市的具体衔接很难,而且进出方面也是很难的,很多工程不考虑经济效益,我个人是不太赞成的。刚才专家说,“一带一路”是区域之间的,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有一个想法,一定把它连到中国来,这是不对的。
最后,跨境结构不到位,就是人员、资本、技术、货币。人员结构严重不到位,基本上出去是低端劳动力;资本结构也是比较单一;货币封面我们一定要注意,今年我们因为“一带一路”一些国家,尤其资源性的国家的货币波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一带一路”要做什么?我认为,“一带一路”最重要是盘活中国国内资源,在前期战略设计已经铺开的时候,尤其2016年以后,我们更应该注重利润,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性,注重对国内边疆城市的带动作用。在全球资本要素往美国流动,周边战略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周边出现波动,我觉得“一带一路”要有适当的收缩。“一带一路”应该适当把嗓门放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