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舰队无人机飞行距离多次超出说明书极限参数
东海舰队某团一架无人机飞行距离超出极限参数引发官兵热议
飞越极限,战场没有不可能
本报讯 潘发良、贾磊报道:4月中旬,浙东某地域的一场演练中,东海舰队某团一架无人机飞出性能极限、果断“歼敌”的事例引发官兵热议。
任务中,该型无人机开启侦察搜索模式,向着“敌”目标不断抵近。此刻,指挥员邵建波在侦察屏幕上观察到:无人机与地面控制站间的遥控链路,恰好被一座大山拦住。要是继续前出,由于信号遮挡极可能造成飞行不稳,稍有不慎,信号还会完全消失。更紧要的是,不知不觉间,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已逼近装备说明书上的参数极限!
飞不飞?紧急关头,邵建波沉思片刻,果断决定继续抵近!距离越来越远,风险越来越大。关键时刻,侦察机柜收到一连串信息,正是“敌”目标信号源的频率、周期、脉宽等参数。在精确数据的支持下,“敌”目标被火力打击部队尽数摧毁,而此时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已经超出了极限参数。
无人机已经飞到理论极限,为何还敢放手一搏?邵建波表示,这次“艺高人胆大”的行动源于去年的一次任务经历。那次,该型无人机在执行类似任务时同样逼近装备说明书上的极限参数。不少号手为完成任务,极力向指挥员建议继续前出。最终,指挥员考虑到安全因素,还是让无人机立即撤回。“装备性能的极限在哪里?”复盘总结会上,官兵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交锋,并提出不少可行性战法。为了摸清装备真实性能底数,该团专门邀请厂家人员来团配合开展距离测试。令人意外的是,在不同天气和地形条件下,该型无人机的飞行距离竟然多次刷新装备说明书上的标定数据。以此为契机,他们举一反三,挖掘出不少其他装备的潜力,并在战场上大胆突破,摸索出一些信息化战场的新战法,才有了新闻开头的一幕。
“囿于资料参数的限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思维受到限制。当然,敢于突破极限不是蛮干,而要以科学训练为基础,只有艺高,才能胆大。”该团团长吴国民说。
思维的限制是最大的限制
■王通化
1910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飞机突破极限,成功在“伯明翰”号巡洋舰上长度仅为25米的木质跑道上惊险起飞。以此为雏形,“海上霸王”航空母舰逐渐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先破后立,是战斗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新质战斗力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对原有战斗力限制的突破。越是成熟的数据、资料、经验,越容易成为“思维死角”。无人机已经飞到了理论极限,东海舰队某团官兵之所以还敢放手一搏,就在于他们突破了自己的“思维死角”以及对新装备性能的熟练把握。
当前,部队新装备列装速度越来越快。装备说明书上的极限值固然也是大量试验得出来的,但毕竟与实战还有一定距离,这距离便给更多“勇敢的头脑”预留了刷新空间。
思维的限制才是最大的限制。只有打破头脑中的思维禁锢,敢于向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固有规则和观念挑战,官兵手中武器装备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部队战斗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