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王海鹰家庭 军嫂家的那些事儿
她是一位海军军嫂,丈夫常年与海为伴、以船为家。21年来,她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更有一大堆需要独自面对的事情,老人生病需照顾,孩子读书需料理,装修房子要亲临……她俨然一名“女汉子”,默默承受这一切。或许,“军嫂”的沉重分量,唯有她最知其味。她就是王海鹰,其家庭被评为了我县“最美家庭”。新婚第二天,新郎接到紧急任务走了王海鹰是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一名县级骨干教师,她的丈夫是海军部队舰艇上的雷达技师、二级军士长。“我一直很崇拜军人。”谈起丈夫,她脸上洋溢着一种自豪之情。2002年,王海鹰和军人丈夫相识相知相恋,钟情“兵哥哥”的她义无反顾地成了一名军嫂。“别人结婚,都是准新郎张罗,我结婚,却全部是我独自准备。”她笑着调侃,由于丈夫军务在身,抽不出时间,在婚期前三天才回来,“等他回来的时候,家里一切都准备好了。”没想到在结婚第二天,家里还有不少亲朋好友没走,匆匆回来的新郎却突然接到部队紧急任务的通知。“没事,你走吧,记得给我写信。”王海鹰含着眼泪,纵然心里有万般不愿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丈夫。“有了这第一次的原谅,便有后来数不清的原谅了。”王海鹰说,在后来的日子里,丈夫总是会因为工作的缘故放她“鸽子”,承诺的事情经常不兑现。由于部队的保密纪律,王海鹰夫妻俩不能正常地电话联系。“鸿雁传书”是他俩最真实的写照,千言万语寄托书信是他们的常态。直到现在,他们依然保持书信往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就是王海鹰作为军嫂对爱情的领悟。家里藏着几大捆书信,记录着他们的心酸,也见证着他们的幸福。探亲被“放鸽子”,亲身上演“军嫂上岛”2008年,春晚小品《军嫂上岛》曾经感动了无数观众,而王海鹰却真真切切地上演了一把“军嫂上岛”。那是2008年的寒假,王海鹰带着1岁多的儿子去部队探亲。夫妻俩原本是约好的,然而当她下火车时,来接站的却是部队的一名战友。原来,孩子他爸在两个小时前接到任务秘密出航了!接下来,王海鹰和儿子在部队一等就是整个寒假。最终,开学比丈夫归航还来得快!“当时,我和儿子是在招待所看《军嫂上岛》这个小品的,看得我热泪满面。”王海鹰说,14年里她探亲扑空是常有的事。也许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尽管心里很委屈,但作为军嫂,她理解军人丈夫的天职。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被丈夫“放鸽子”。爱上军人意味付出,身兼多职守护家庭丈夫常年在外,与海为伴、以船为家,王海鹰俨然一个“女汉子”,默默守护小家。2012年,公公突患重病需长期住院治疗,婆婆也是70多岁的老人,而且有帕金森综合症,当时王海鹰在铁桥镇上班,“谁来照顾生病入院的老人?谁来照顾我五岁的儿子?”最需要丈夫的时刻,他却在海上执行重大任务,甚至连电话都打不通,王海鹰忙前忙后,忍不住哭了。“感谢组织把我派调到汉丰七校上课。”王海鹰回到县城后,每天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早上先送儿子上学,接着去医院,然后赶去学校上班……夜晚,身心疲惫的王海鹰躺在床上,好想给丈夫打个电话,哪怕说说话也好,但是有重任在身的丈夫不能和外界联系,她唯有理解。2013年7月23日,公公病情恶化,心肺功能衰竭,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刹那间,王海鹰心被击碎了似的。“你在哪儿?再不回来,恐怕就见不到父亲最后一面了!”那几天,王海鹰四处打听,拼命地搜索丈夫的踪迹。8月1日建军节,公公临走前,口中反复念叨着一个字——“海”。王海鹰知道,老人最割舍不下的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但还是没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当丈夫执行完任务回到家,王海鹰已经料理完公公的丧事。丈夫望着遗像,泪水长流,连说对不起,随后抱着无比憔悴的她,哽咽道:“老婆,辛苦了!”“说实话,那一刻,我对他所有的委屈和怨言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理解和怜爱。”王海鹰说,谁叫她选择了军人,爱上军人就意味着付出!“都说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多年来,每当翻阅着丈夫一摞摞军功章,王海鹰心里就充满了无比的自豪。“边关的安全交给你,家中的事儿交给我!”王海鹰最喜欢哼这首歌。这位“最美家庭”里的最美妻子,用行动诠释着“军嫂”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