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阿勒颇,期待从废墟中重生
新华社叙利亚阿勒颇12月23日电通讯:阿勒颇,期待从废墟中重生
新华社记者杨臻 车宏亮
22日,雪后的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街头人声鼎沸,汽车鸣笛不息,庆祝的枪声此起彼伏。
“今天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一位老妇人站在人群中喜极而泣。
当晚,随着最后一列运送反政府武装人员的车队驶离阿勒颇,叙政府军总司令部宣布解放这座叙利亚曾经的第一大城市。
历时约4年半的阿勒颇战事终告结束。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说,收复阿勒颇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是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花园成墓园
在阿勒颇,时常可见一块块墓碑突兀地矗立在闹市街头,有些已经碎裂却无人修葺。孩子们在墓地上玩闹嬉戏,上蹿下跳地打着雪仗。
年逾花甲的穆罕默德·法希德站在妻子的墓前,双手摊开掌心朝天,口中默默诵读着《古兰经》。
按照当地习俗,人们去世后要在故乡入土为安。法希德的妻子3年前因中风去世,他当时联系了三家墓园,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位置了”。无奈之下,法希德决定将妻子葬在楼下的花园中。
这并不是法希德一个人的烦恼,“死无葬身之地”,竟成了许多阿勒颇人头疼的事情。他说,当时这个街心花园还种满了玫瑰,后来葬在这里的人越来越多,如今放眼望去已是密密麻麻的墓碑了。
2012年夏,战火燃及阿勒颇,这里也成为冲突各方争夺最为激烈的战场。一座城池被人为地一分为二,政府军一直控制着西部,多支反政府武装则占据了东部。漫长而激烈的对峙和交火下,没有一方能够准确统计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
“在阿勒颇,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曾经的花园或公园变成了一座座墓园,”法希德说。
地狱到“天堂”
“我们之前就像生活在地狱中,只有上天知道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位于阿勒颇南郊吉卜林镇的临时安置点中,4个孩子的母亲艾米拉说,“我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反政府武装)不给我们发大饼,但他们自己却囤了许多”。
自今年9月以来,叙政府军步步推进,把阿勒颇东部的反政府武装包围在一个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内,并于11月下旬加大军事打击力度,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进展。随着政府军不断收复失地,越来越多的平民从反政府武装控制地区撤出,来到叙政府设立的临时安置点。
艾米拉所在的安置点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在这里,记者看到一个只穿着薄单衣的男孩正搓着双手,烤火取暖。
“你冷吗?”
“不冷!”男孩一边笑着回答,一边将一个零食包装盒丢进身旁的火堆中。
这个安置点曾是一个棉花仓库,现在约有两万名难民寄居在一栋栋高大空旷的库房中。没有取暖设备,他们就烧了所有可以烧的东西:床垫、塑料瓶、包装盒……
虽然条件极为简陋,但与之前相比,安置点在他们心中已是“天堂”。在这里,他们能够领到大饼、鹰嘴豆汤和炸素丸子等一些基本的食物,还可以通过俄罗斯设立的流动医院获得医疗保障。
废墟待重生
“这里就是我的家。”在阿勒颇老城土生土长的优素福凝望着一片废墟,眼眶湿润。他家仅剩的一面墙上,极端分子涂写的口号依稀可见。
4年前,反政府武装攻入阿勒颇老城,优素福举家搬至安全局势稍好的西北部沿海城市拉塔基亚。听闻老城收复,他第一时间赶了回来。
阿勒颇是人类最早定居的地方之一。阿勒颇老城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城中心,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之一的古城堡俯瞰着整座城市,见证了千百年来的兴衰更迭。
在过去几年中,老城的控制权反复易手。城中古迹遍地、建筑密集,政府军难以进行空袭或用重火力覆盖,冲突双方在此经历了激烈的巷战和地道战。为阻碍对方狙击手视线,街巷中垒起铁桶、拉上帘布,而现在已是弹孔密布。倭马亚清真寺、老市场等众多古迹都在战火中遭到了无法挽回的损毁。
尽管家园早已面目全非,但战事平息仍令许多曾经逃离阿勒颇的难民重燃回家的希望。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明确表示,全面收复阿勒颇为开启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铺平了道路,政府军下一步将着重加强对阿勒颇的防守。
“我们是以勤奋自强著称的阿勒颇人,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重新回到这里生活,”优素福说,“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