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阴霾笼罩 反恐之路任重道远
新年将至,恐怖主义的“阴霾”却再度席卷而来。
德国,19日,一辆货车冲入首都柏林西部一处圣诞市场,造成12人死亡。23日,警方称,两名来自科索沃的男子涉嫌试图在德国最大的购物中心——奥伯豪森购物中心发动恐袭,遭挫败后被捕。
土耳其,19日,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安德烈·卡尔洛夫在出席一场画展开幕式时遭枪击身亡。普京指出,刺杀卡尔洛夫是恐怖分子的又一卑鄙行径。
澳大利亚,23日,警方宣布挫败一起以墨尔本市中心为目标的圣诞节恐怖袭击图谋,拘捕7人。调查显示,嫌疑人受“伊斯兰国”及其宣传的影响,计划引爆爆炸物,并使用枪支和刀具等武器发动袭击。
不止如此,据美媒报道,“伊斯兰国”近日在网站上鼓励追随者攻击人多的街道、咖啡店、市场和商店等公共场所,并提供了美国、加拿大、法国和荷兰等攻击目标的地点。不禁令人细思恐极。
接连发生的恐怖袭击和潜在的恐袭阴谋再次印证:暴力与恐怖主义跨越洲界、国界,无处不在,中东及其毗邻的欧洲正成为重灾区。全球反恐的战斗已经打响很久了,但却进展缓慢,甚至愈反愈恐,根源究竟何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指出,首先,导致极端恐怖主义的根源一是经济问题,即在全球化过程中,处于边缘化处境的一部分民众在陷入绝望之中只能依靠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此外,导致现在中东极端恐怖活动增多、地区动荡不安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外部而来的霸权战争。美国西点军校打击恐怖主义中心的研究总监丹尼尔·弥尔顿亦表示,“战火频仍的叙利亚正在催生浓烈的反西方情绪。”
而随着叙利亚局势变化和“伊斯兰国”实力的逐渐衰败,“伊斯兰国”的生存空间被逐渐挤压,恐怖分子开始由集中作案转向流窜式、分散的作案,“独狼式”恐怖袭击频发。这样的袭击难以预测,随时都可能发生,因而让西方民众倍感震惊。
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说,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打击一切形式的暴力恐怖行径,应该成为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职责和优先任务。那么,反恐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首先,国际社会应加强反恐合作,摒弃“双重标准”,充分发挥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主导作用。有的国家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或者在反恐过程中夹杂“私货”,有时甚至以“反恐”为工具,希望借此收获“额外利益”。面对反恐这一全局性问题,打小算盘的后果必然是严重的、惨痛的。
其次,让叙利亚等战乱地区早日恢复和平稳定,让难民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园。法国权威反恐专家多米尼克·托马斯在其新著《“圣战者”的代际演变》中指出,正是西方近年来在中东掀起所谓“革命”,导致中东北非国家局势不稳,为极端组织武装的兴起提供了温床。因此,想从根本上消除恐袭,西方大国应慎用武力,避免使用霸权干涉、武力干涉的方式去解决别国本质上属于内政的问题。
此外,还需重塑全球治理观念,用更加公平、平等的全球治理方式取代现在美国式的“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种全球化模式。
(创意策划工作室 编辑:王俊景 部分文字来源:新华网、中新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