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曹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曹禺年谱长编》出版
12月13日是剧作家曹禺先生逝世2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在京联合举行了《曹禺年谱长编》出版暨纪念曹禺先生逝世20周年座谈会。由田本相、阿鹰编著的《曹禺年谱长编》是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也是上海文化基金资助项目,分上下两编,140余万字。该年谱对曹禺一生的生活、创作和工作经历作出全面而详细的记录,几乎将一切蛛丝马迹的资料都尽收其中,并重视对曹禺生活转折点的展示,以此探寻曹禺重点剧作的创作动因、题材来源、写作过程等,揭示他苦闷心灵的原因和内涵,并从侧面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思想的历程和命运。
该书主编田本相先生认为,曹禺先生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相信历史和现实已经和正在验证着我的看法,如果说曹禺先生伟大的理性和感性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那么曹禺先生的剧作就可以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和思想家,曹禺同鲁迅的思想是相通的,他们都有着不可否认的现代性,更有着时代所需要的当代性。”田本相介绍说,《曹禺年谱长编》是在将近30年的不断积累下完成的。他曾在1985年编著9万字的《曹禺年谱》,后于2010年扩充至30万字。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这部逾百万字的《曹禺年谱长编》。年谱所录所记,虽不能说事事都追索原委,但做到每条记录均有来历;多数年谱,一般不注明出处,而田本相为了方便后人研究,也证明有所根据,几乎每一条都注明出处,任读者检索查证,一则事实有不同记录而不能断定者,则提供不同说法;最重要的是,在编写年谱长编时,体现了田本相的学术追求。“这是我怀着对曹禺先生的感恩之心作出的成果,我希望给人们提供研究的便利,希望人们写出更好的著作,我很自信地说这个年谱会深化对曹禺的研究,这也是我所期待的。”
与会专家学者深挚地怀念曹禺先生,对《长编》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从不同角度评价了《长编》的价值。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认为真正的传世之作,表现在艺术大师内在的力量一定是积聚在人物上,由人物形象、情感、命运透露出对世界的感悟。单薄的情感内容、直白的社会性意义,这些不仅与传世之作无关,甚至与真正的创作艺术无关。“曹禺的文化态度和艺术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戏剧创作仍然具有切中时弊的启发性。”王晓鹰谈到,我们学习曹禺先生的作品,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推进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像国外的优秀著作学习,向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学习,更要向曹禺先生学习世界经典的态度和方式学习,向曹禺先生由学习世界经典而建立起来的戏剧艺术价值观学习,努力用经典名著的金线编制当代的辉煌,让曹禺先生不仅活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也让曹禺先生活在我们的戏剧创作中,这才是对曹禺先生最好的纪念”。
“《曹禺剧作论》《曹禺传》《苦闷的灵魂——曹禺访谈录》和《曹禺年谱长编》,是田本相曹禺研究的四部里程碑。它们既自成系统,又有其内部发展的规律。”戏剧评论家杨景辉认为,《曹禺剧作论》为曹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禺传》是《曹禺剧作论》的发展和深化;《苦闷的灵魂——曹禺访谈录》是在前面两部著作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瑰宝;而这部《长编》是田本相近40年来集曹禺研究大成的著作,是他悉心广泛搜集、认真梳理而编辑出来的。“《长编》给我总的印象是,将传记性、资料性、学术性融为一体,全面、客观、真实、完整、准确而非常详细地记述了曹禺绚丽多彩的、成就斐然的伟大人生;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他从辉煌走向低谷的曲折、复杂的历程和他那苦闷的灵魂”。
《长编》重视对曹禺童年时代、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的记录,极尽探索之能事:从其生下三天就失去生母为之带来的一生的创痛,以及生活在一个破落官宦家庭的压抑和苦闷,直至青年时代的那种“东闯西撞”的思想探求,着意记录他是怎样走向《雷雨》的历程;同时,环绕着他的《雷雨》《日出》和《原野》,从创作的缘起、孕育的过程、原型的写照、创作的甘苦直到剧作的反响,都给予详尽的记述;曹禺先生的三次婚姻,几乎都伴随着他的创作的经历,《长编》着重关注了郑秀、方瑞、李玉茹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南开大学教授李锡龙谈到,《长编》的创新性在于书中很多内容都是最新挖掘出来的材料,而且田本相作为目前正在流行的所谓口述实录的一个开创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把这个事情做了,这些实录的成果都被他默默地隐含在《长编》里。可以说,该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的曹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施旭升认为,一个剧作家,他首先是个人,文学也好,艺术也好,都是人学,人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根本。田本相对于曹禺的研究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对于曹禺其人、其文思想和审美的解读,并站在人本立场上对曹禺文本进行精细地阐释。这体现了田本相对曹禺的某种独特的认知和发现,体现了其曹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这种高度和深度源于体验,那就是田本相对于曹禺为人为文的感同身受,源自于他对于曹禺人生和艺术的一种体悟,这种体悟是有心灵沟通的”。
与会专家认为,《长编》体现了编著者严谨的学术追求,它所展示的虽然是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却也是中国话剧史、现代艺术史的侧影,是近现代文化史、思想史,甚至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它必然会为以后的曹禺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新的发现、新的帮助、新的收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谈到。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樊国宾认为,《长编》既是一个学术传记,又是有温度的传记,不仅对于后生晚辈来说具有做人、做学问的教诲,而且对于现在创作、出版的浮夸之风也是非常有力的匡正。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教授谷海慧表示,我们今天纪念曹禺先生,不妨从创作的角度“回到曹禺”。曹禺剧本的文学性,恰恰是当下很多戏剧作品最为缺失的东西。当下话剧面临的一个问题——“剧本荒”始终没有解决。我们要“回到曹禺”,就是要回到曹禺的文学性追求。这个文学性的内容包含好故事、好情怀,它们都是文学性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