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财经:偌大社区,能否容下老人的“一张床”?
麻辣财经:偌大社区,能否容下老人的“一张床”?
反对社区建养老院?你也有老的那一天!
变老,实在是一个无奈而又悲伤的话题。而这种无奈,只有变老的人才体会最深:襁褓中孩子的照片还挂在墙上,转眼这个孩子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也有了襁褓中的孩子。生命轮回,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还没准备好“老之将至”,但它却悄然降临。
变老,不仅仅是容颜的改变,最令人悲伤的是生命质量的下降。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巢空了;到了退休年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心空了;身体机能越来越差,病来了……从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主心骨”变成“被照顾”的对象,这巨大的落差,老人们不适应也得适应,日子总要过下去呀!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以上老年人1.43亿,约占总人口10.5%。也就是说,大约每10个人里就有一位65岁以上的老人,每6个人里就有一位60岁的老人。人口老龄化加深,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
“等我们老了不用你管,我们住养老院去!”很多城里的老人,都是这么跟儿女说的。其实,哪个老人都愿意让儿女管,但又不希望拖累孩子们。知道儿女工作太忙负担太重,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力,所以养老院是最现实的选择。
居家社区养老方式,是很多老人年的首选
养老问题社会高度关注,也牵动着上上下下的心。
12月2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23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公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养老服务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重点是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鼓励各地建设农村幸福院等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鼓励境外投资者设立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等。
《意见》还特地将17项重点任务分解,明确了牵头的部门和“进度表”,时间紧、任务重啊!不过,麻辣姐今天想专门说说社区养老。
《意见》特别提出,鼓励建设小型社区养老院,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需求,方便亲属照护探视。为什么要在社区建小型养老院,而不是单独建在郊区或更远的地方?
因为,老人们的需求,远不是吃好喝好那么简单。“故土难离”在老人身上尤其突出,居家社区养老方式是他们的首选。老人们最希望的是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最好不离开老街坊邻居。最难以忍受的,是中断与外界的交流,被人遗忘孤老终生。老人们最看重的是亲情,养老机构可以代子女照看老人,却不能替代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建养老院的地点,要方便子女前来探视。还有,老人们最怕的是生病,希望养老的地方离医院近一些,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显然,要兼顾到上述方面,养老院不但要办在市区,还必须要进社区才行。养老院建在社区,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已经有的道路、公交、绿地、医院等公共资源,不需要另外配套新建。而且,人老是渐进式的,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居住在家,一开始只是需要养老机构提供一些辅助性的帮助,比如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上门服务,比直接住进养老院费用要省很多,一般家庭都能负担。
社区里有幼儿园,为何不能建养老院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特别提到了我国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这一点特别有针对性,可解决起来又难度最大。
“如果家里有一个失能老人,不但子女的工作受影响,全家的正常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一位在湖南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说,他老丈人因病瘫痪在床十几年,由两个子女的家庭轮流照顾。妻子本来是业务骨干,为了照顾老人不得不提前退休。连孩子的学习都顾不上,更不要说全家出去旅游,沉重的负担令两家人身心疲惫。
海南普亲,是国内首家主要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服务机构,它的多家养老院都是建在社区里,麻辣姐也曾实地采访过。实事求是地说,看了之后心情沉重、感觉不好。它们的社区养老院少的有二三十张床位,多的有七八十张床位,失能老人行动不便,躺在床上翻身都困难,吃饭要人喂,大小便失禁;失智的老人目光呆滞,什么都不记得,谁都不认识,智力还不如婴幼儿……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老人都不是危重病人,他们的生命是可以延续的,但没人照顾就无法生存。
然而,就是这样社会急需的专业服务机构,想在社区落脚却阻力重重。今年6月,普亲公司在海口一个社区的养老项目,被业主暴力阻止,反对者还打出横幅“支持双创,反对养死院”。这一事件,顿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有关微博的点击率超过2000万,网友评论超过6万。很多网友对小区业主的“凌霸”行为表示愤慨。“我们的项目都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有合法的手续。在社区里可以建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建养老院?”普亲有关负责人委屈地说。
“这样的好事却被少数人用暴力阻扰,把‘养老’置换成‘养死’,可谓一大发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指出,毋庸讳言人总要老、总要死,大自然的这一安排对谁都是平等的。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遏制。20多年以后,到老龄化最高峰时,中国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想一想到那时候,社区里、家门口有个养老服务机构就是个宝,很可能就像现在的学区房一样抢手。
从全国来看,养老服务机构进社区受阻,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在上海、重庆、南京、杭州、长春、福州等城市,都有类似事件发生。比如,上海的“长者照护之家”,被称为家门口的“迷你”养老院,已建成20多个却仍是“一床难求”。然而,老人欢迎却遭到邻居嫌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项目就因“邻避效应”而导致建设搁置。“其实小区居民谁都知道养老很重要,但就是坚决反对,就像想用垃圾桶,又不想垃圾桶放在自家家门口。”长者照护之家一位工作人说。
把养老院比作“垃圾桶”很不贴切,但在“精致的利已主义者”心目中,就是如此。特别是在一些中青年眼中,幼儿园是“香饽饽”,养老院是“垃圾桶”。不知再过20年,现在的中青年是否也需要这个“垃圾桶”?20年后在现在的孩子眼中,你们是不是也变成了“垃圾”?
不多说了,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最高法日前出台司法解释,哄骗拐卖婴幼儿最高可判死刑。对于那些暴力阻挠养老服务建设的违法者,是不是也应该加大力度依法惩治?(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