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PM2.5下降幅度北京市第一
截至今年11月底,昌平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182天以上,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累计浓度为全市最低、下降幅度居全市第一。2013年至2015年,昌平区合计压减燃煤63.29万吨,连续三年在北京市的考核评定中均为满分,提前两年完成北京市下达的任务。率先出台昌平城区核心区外埠机动车禁行限行措施,该区也成为北京市首个制定外地牌照车辆限行政策的远郊区。
>>现状
打造“一楔三廊”建千顷湿地公园
记者从昌平区第五次党代会获悉,五年来,昌平平原造林面积达12.8万亩,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分别提高了6.3%和5%,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区绿化办主任茅江告诉记者,今后五年,昌平将继续打造“一楔三廊”,全市共打造5条500米宽的一级通风廊道和10余条80米宽的二级通风廊道,昌平将承建一条一级通风廊道。廊道范围从奥体公园往北,经过东小口森林公园、半塔郊野公园、太平郊野公园,最终到达温榆河,全线11公里,最宽处达2.5公里。“目前,该廊道涉及各镇(街)的拆迁腾退地块达2000余亩,下一步,我们将运用这2000余亩地,和平原造林的3500亩,结合土地规划方案,尽快实施科学的绿化,尽早为北京南部地区输送清风。”
除了建设通风廊道外,昌平还将完成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24.5万亩的工作任务,把昌平西部和北部山区都纳入到环京津冀国家公园这个体系中。与此同时,在原有的东小口森林公园的基础上继续建造三期工程,新建成的公园将更突出“体育性”,增加运动休闲设施配备,营造全民运动氛围,打造体育休闲公园。
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在全市建设1.1万公顷的湿地公园。“今年我们计划先在沙河建设500公顷的湿地公园。”茅江说,包括沙河湿地公园在内,接下来,昌平还将陆续在温榆河、昌平西部地区、清河入河口三地,分别建成300公顷、200公顷,以及50公顷的湿地公园,四部分加起来共将建设1050公顷。
绿化方面,昌平于2012年—2015年完成了12.8万亩的平原造林任务,占全市完成总面积的八分之一。目前全区林木绿化率已达66.7%,在五个城市发展新区中位列第一。
除此之外,昌平在全市率先启动山区造林,目前已完成建设1.2万亩,计划再用5年的时间完成共3万—4万亩的山区造林任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
“一楔三廊”,“一楔”指由昌平南部的东小口、西部的沙河、东部的北七家“三大绿地组团”形成的楔形绿地和城市通风廊道,是全市确定的九个绿楔之一。“三廊”是指建设温榆河、京密引水渠、清河(昌平段)三条绿色廊道。
>>展望
2020年昌平污水处理率将达95%
五年来,昌平共新建、扩建再生水厂8座,配套污水管线165公里,全区污水处理率提高了38个百分点。记者从昌平区水务局了解到,下一步,昌平将在污水处理、河道治理上继续加大投入,到2020年,全区的污水处理率将达95%。
昌平区水务局党委副书记、局长许正锋表示,2017年,昌平将实施温榆河以南地区污水收集和再生水管网工程,利用清河、未来科技城水厂再生水补充河道景观用水,保障未来科技城、创新基地、TBD等功能区再生水使用。与此同时,还将完成6条河段、24.66公里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并实施4条小流域治理工程,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平方公里。推进沙河水库湿地公园前期工作,改善水库水质、恢复周边生态环境,促进下游温榆河水质达标。
在污水处理方面,昌平已完成了小汤山、流村、昌平二期、沙河二期再生水厂工程建设,并将于2017年正式投入运行。TBD再生水厂和集中污泥处置厂也将完成前期手续办理。昌平再生水厂一期及南口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工作也将开工建设。
除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外,下一步,昌平还将逐步扩大污水收集范围,完成小城镇“百公里”污水管线和清河第二再生水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持续推进小汤山、马池口、昌平、沙河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工程,不断提高区域污水收集能力。重点推进农村地区污水治理,以“城带村”和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解决40余村的污水处理问题。
明年拟开展64个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打造生态大美之城,农村地区清洁能源推进工作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昌平区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自然友好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工程,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减煤换煤,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构建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把农村地区原来烧的劣质煤换成清洁能源,把冒烟的换成无烟的,彻底转变农村地区的能源结构。”对于报告中提到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区委农村工委书记、区新农办常务副主任李元和解释道。
目前,全区农村地区清洁燃煤的替换实现了全覆盖,涉及农户8.3万户。2013年至今,昌平区新农办着力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实施,截至目前,已经完成39个村的“煤改电”工作和10个村的“煤改气”工作,农村地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按照报告要求,下一步,昌平区将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为加速达成这项目标,新农办制定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清洁能源替代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农宅节能改造等工作,明确路线图、建立台账、量化任务、倒排工期,统筹推进落实。清洁能源的替换工作还将持续加大力度。明年计划新开展59个村的“煤改电”工作以及5个村的“煤改气”工作。
>>措施
低碳减排
大力治理汽车尾气
为了实现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昌平区严控辖区车辆,三年来共淘汰老旧机动车111826辆,并在2014年8月份,率先出台昌平城区核心区外埠机动车禁行限行措施,成为了北京市首个制定外地牌照车辆限行政策的远郊区。
早在2015年底,就已淘汰了在昌平注册的全部黄标车,强化在用车辆尾气排放的检查力度,并加大了汽柴油油品的质量监管力度。据昌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共有80家加油站,每个月区环保局都会对这些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装置进行两次常规检查。
每到早晚高峰期,地铁站、居民区以及人员密集的办公区附近,公共自行车格外“抢手”。作为2015年昌平的惠民工程之一,至今已投入“小蓝车”近10000辆,它将城市主干线、支线、住宅区连接起来,为广大群众解决“最后1公里”的同时,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低碳环保。
记者了解到,今年昌平关停污染企业33家,清理改造工业大院5个,累计限制不符合区域定位企业项目285个,通过19次全区性综合执法行动,整改“五小企业、六小场所”721家,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82.6万平方米。数据显示,2015年全区SO、NO、PM10的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10.9%,空气质量稳居城市发展新区之首;截至2016年11月底,昌平区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28.8%、较2015年下降13.6%,累计浓度全市最低、下降幅度全市第一。
科技治污
排污实现实时监控
在昌平南环供热厂,锅炉房内四台锅炉正源源不断地为周边3万户居民“送暖”。据供热厂负责人介绍,这是今年新换的锅炉,它比旧设备在每个供暖季能减少5万吨的燃煤量。
据了解,今年昌平区补充健全了2016年燃煤锅炉台账,主动加码,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任务由市政府下达的350蒸吨任务指标增加至875.1蒸吨。经北京市压煤办考核认定,2013年至2015年,昌平区合计压减燃煤63.29万吨,连续三年在北京市的考核评定中均为满分,提前两年完成北京市下达的任务。
“我们在锅炉改造中重点推广低氮燃烧技术及设备,积极推进22家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改造。在印刷行业重点推广绿色环保油墨和UV高效光解复合型VOC废气治理技术。在餐饮业推广高效油烟净化装置,在汽车制造行业推广水性漆替代工艺,旨在通过技术提升减排治污。”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昌平区现已有3家重点企业安装了废气在线监控设施,终端与区市两级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现企业排污实时监控,区内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也实现与市网联网监控。
减煤换煤
用户可获政府补贴
“过去在屋里得穿棉袄,现在秋衣、秋裤就行了!”北七家镇白庙村村民张春平指着自家新换的“桑普”牌锅炉,兴奋地告诉记者,“这台新炉子加上优质煤,足足能让屋里暖和四五度,而且不费煤。”
“劣质煤的特点是燃烧速度快,排放的污染物质多,这也是冬季雾霾的一个重要成因,所以昌平区对减煤换煤工作相当重视。在这个月底之前区里还将完成包括兴寿镇、南口镇、沙河镇等12000多户的减煤换煤工作任务。”昌平区新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另外,今年阳坊镇、百善镇等16个镇(街)未拆迁上楼村(集体供暖村除外)继续实施优质燃煤替代工程,共涉及219个村(社区),8.6万户。对于涉及换煤的用户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优质燃煤用户购买价格450元/吨,其余部分由市、区财政补贴;优质燃煤配送费用50元/吨、燃煤存储点管理费用10元/吨,每销售一吨由区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