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三年内在华年增长率目标瞄准两位数以上
作者:陈言
【环球网特约记者陈言12月26日报道】当中国的一些企业感觉税负担过重,经营环境不佳,高调去美国投资的时候,日立集团12月14日特意在北京召开了全球董事会。会后对媒体谈到该公司2016-2018年度在华销售额的增长目标时,日立宣布将保持在10.5%左右增速,并对这个目标表示了充足的信心。
经济转型并不意味着企业增长率降低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前不久去浙江做过一次调查,他发现凡是在2010年以后积极从事生产转型的企业,2015年及2016年均有30%以上的增长。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看,中国确实在这几年慢了下来,但这两年的新增财富每年在7000到8000亿美元上下,是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美国(一年不到3000亿美元新增财富)的两倍以上。
环球网特约记者单独采访了刚刚出席了全球董事会的日立制作所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先生。东原社长强调,“日立国际化重点,一个在中国,另一个就是美国。”
“中国在保有如此大的GDP规模情况下,能有6.7%的增长率,说明中国市场依旧有良好的发展机会。”东原社长给日立在华业务定了调子。
低质量的“大路货”在中国正在迅速走下坡路。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社会开始向积累财富转变。早于中国几十年完成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日本,其产品开发、生产过程的体系化等等,走在了中国前面。日本的产品,日本企业提供的社会服务方式,在众多领域能够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
日立有自己的产品、生产组织体系、综合解决方案,在中国市场取得高速增长,对此很有信心。负责全球经营的董事齐聚中国,这不单单是个董事会会场的选择问题,更是所有董事亲眼看中国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日立在华10.5%的增长依据
12月14日,同样出席了日立集团全球董事会的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小久保宪一与东原社长一起,接受了环球网特约记者的采访。小久保总代表表示,日立将在四个领域强化在中国的业务。“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互联网强国、一带一路,这四块在中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日立在华业务的重点领域。”小久保总代表说。
大学毕业后从事中国相关工作三十余年的小久保总代表对中国业务、中国经济之熟悉,超过了许多中国的专家学者。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也感受到了中国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日立在华增长速度要超过中国GDP增速,除了其产品开发、在生产组织上具有先进的技术外,能迅速地适应中国需求是日立区别于中国内外其他企业的一个特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企的商业模式是在中国生产,产品销售到中国以外的地方,日立则很早就在中国实行“地产地销”(在中国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政策。
“日立在华2015年度1.05万亿日元的销售额里,85%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在中国获得利润。”小久保总代表给出了具体的数字。
对于“健康中国”,日立的理解是在中国有提升医院经营效率的重要机会。任何人都看到了中国医院存在的问题,这绝对不是患者多应对不了的结果,而是医院经营效率还比较低造成的。小久保总代表说,“中国医院可以使用日立的IT解决方案来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中国的一些医院使用了日立的相关系统后,给出了良好的评价。
“美丽中国”面向环境问题。中国为了强化环保,加速了对电动车的普及。2018年到2020年,电动车的保有量将从300万辆左右增加到约600万辆。电动汽车的零部件、电池等日立相关业务获得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机遇。同时,节能的楼宇系统、环保方面使用的各种设备,市场机会也不言自明。
中国要实现互联网强国梦,半导体国产化势在必行,而日立是半导体行业相关制造设备、原材料的全球主要供应商。设计的云端化、技术的云端化、采购的云端化以及最终要实现的经营云端化,这些在日立公司已经实施了数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中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占到了18%,相信使用日立的解决方案,能大大降低这一比重。”小久保总代表介绍说,在欧美国家中,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比重均未超过10%。
对“一带一路”政策,小久保总代表不仅表示了鲜明的支持态度,而且介绍了日立和中国企业一起参与这一进程的方式:“日立在第三方市场中标之后,很乐意让中国的企业协助日立一起做;而如果中国企业中标了,日立会向中国企业提供零部件、材料及相关系统。”
日立2015年度在华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万亿日元(约合600亿元人民币)。尽管因为集团业务重组,在一段时期内会造成销售额的“绝对值”减少,但日立的高管们对2016-2018年度在华保持10.5%的增速依然很有信心,日立为在中国的相关业务做了大量的准备,目前在全力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