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新三板》新书发布会:困局中的新三板市场,出路何在?
从“你挂牌了吗?”到“你被惩罚了吗?”,这是2016年在新三板市场摸爬的人见面语的变化。
问候语的变化反应的是市场监管的变严,可这只是新三板市场困境的冰山一角。可不仅仅如此,新三板市场面临的是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变缓。
12月23日,在深圳举行的亚太商学院投融资高峰会暨《决胜新三板》新书发布会上,作者范国胜在观察了7000多家企业后,把新三板市场的卷轴铺开,呈现给在座的企业家。
困局
据数据统计,2015年的新三板市场,平均每家公司融资接近6500万,而截至2016年10月13日的数据,平均每家公司融资额为458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000多万,10月首周平均每家公司只融资2560万元。
不只是融资金额不尽如意,完成融资的企业数量也急剧减少,今年9月。完成融资企业跌破百家,同比上月下降幅度高达52%。
此外,时间战线也大大拉长。定增预案公布到定增募资完成的平均耗时,从2015年1月的平均59天,直到2016年2月的101天,再到部分企业交不上答卷。
今年以来,已经有227家公司发布股票发行延期公告, 与此同时,终止或撤销股票发行的公司家数也在增多,尤其在2016年4月,有53家公司宣布终止发行,是2月份的2倍还多。
“拟上市公司的练兵场”“中国企业上市注册制真正的试验田”这是企业对新三板的定义与向往。而融资出现困难,直接指向了上市目标的完成。
“试验田”日渐难以耕种,一边是挂牌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2016年已破万,一边是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枯竭、融资困难。
虽然分层制度顺利落地,同时做市商扩容等好消息不断出现,但三板成指继续延续之前颓势,继续低迷,做市指数也是连续下跌。三板成指收报和做市指数收报。跌幅分别达到约21.93%和24.62%。
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的并购重组新三板有573次,2016年有308次。今年一年并购重组的数量占了过去的一半以上。大家在流动性缓慢的困局下,也在自己找出路,并购和IPO(首次公开发现股票)是大家普遍选择的两条路。
9月9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证监会将为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目前正在根据扶贫意见制定实施细则。这意味着可能的情况:592个贫困县的企业如果符合IPO条件,可以免除排队。
9月份出台之后已经有20个新三板企业准备或者准备迁址到贫困地区,搭乘政策的快车。“对于很多的企业可能你通过这种迁移到贫困地区去可能不一定非常好,因为你把总部迁过去之后对于人才招聘,对于各方面都会有问题,所以这个政策是好是坏我们在市场里面有待于进一步地观察。”范国胜说。
还有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股转机制,使得新三板企业类型更加明晰,释放出了传统企业难度加大的信号。股转对所有的企业发了一个标准,把挂牌的企业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创新型企业,第二就是传统企业。
其中,对高兴技术企业要求两年包括期里面的营业收入不低于1000万,但是利润没要求。但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就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即两年的收入不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传统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收入高,利润比较低,“如果收入能达到4000-5000万的中小企业其实已经是很不错的,但是对于股转这个标准来说,还是差得有点远。”
同时,股转不仅加强了进入的门槛,也强调了“做不好你就得退出”的危机感,所以对于真正想上新三板的企业来说一定要做好内功,一定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好,这才是重要的事情。
在范国胜看来,很多人期待分层制度后的竞价交易,但这或许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范国胜研究了美国的纳斯达克(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纳斯达克成立于1972年,于1982年分层,基本上是经历了10年第一次分层,1995年开始竞价交易。此时离成立时间过去了13年,中国的新三板2006年试点,2016年分层。范国胜预判,10年之内新三板推竞价交易的可能性非常低。
能否直接转板也是很多人的疑虑,但从监管层的角度来说,最大的初衷是想培育一个独立的市场。,最有可能就是股转包括新三板不断改善流动性,把一些优质的企业留在新三板。另外一种就是不是转板,如果觉得新三板不好你就是摘牌,然后从新三板摘牌之后再去报IPO。真正的转板制度形成的难度非常大。
破局
好消息来自于12月13日10家私募机构的做市。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会促进整个市场的流动性,融资的难度会相应减少,对优质企业价格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帮助。“企业要好好修炼内功。”范国胜建议。
2017年,是IPO大放水的一年,在日渐收紧的政策下,IPO开了一道口子,给企业释放出信号:进行IPO也许是突破的路子之一。
数据统计,2016年12月9号发了第23批IPO批文,14家企业获批,截止到9号已经有256家A股的通行证发出来了,基本上达到了一天一家的速度。最近5个月获得批文的企业数量是160家,是上半年的两倍之多。 之前动辄排队两三年的困惑,不出意外,在2017年会得到消解。
除了从市场环境的着力点外,创新金融工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选择。2014年底,国家开放了IBS。目前已经到了接近1万亿的市场规模。这对于中介机构和企业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融资方式。
IBS是什么?范国胜打了一个比方,比如说我家里有一个果园,一年就产100斤苹果,10年就是1000斤苹果。但是我现在急需1000斤苹果,那我怎么办呢?我就找10个人过来,然后你们先给1000斤苹果给我,在未来的10年里面我果园每年产的100斤的苹果都还给你们。但是这些投资机构你可能觉得万一哪一年低于100斤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会再找一个人,比如说我爸爸,比如说我爸爸一个很有钱的,我家里我爸爸有一个很大的果园,他可以做我的担保人,差额补偿人。比如说某一年的苹果园低于100斤,他可以来做一个补偿,简单来说IBS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随着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受阻,很多人对此表达了焦虑,甚至直接放弃的想法。如何让新三板回归初衷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切实解决“双创”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形成体系与链条,用专业来对抗困境,是市场的燃眉之急。
在范国胜眼里,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这个时候也是新三板企业价值被最低估的时候。无论是从企业来说,从中介机构还是从投资机构来说都是一个目前新三板进入很好的机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