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全球行年度emoji
作者::“一带一路”全球行小分队,编辑:林晶、王丰丰、杜健,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一带一路”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沿线国家超过60个,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分别约占全球的六成和三成。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促进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大型报道活动今年6月启动,活动贯穿全年,地域横跨两洋四大陆。
行走在“一带一路”上,最触动我们的是什么?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是面孔背后的故事,是古今交融的传奇。
在这里,我们要精选呈现的是“一带一路”沿线那些或年轻、或古老,或张扬奔放、或神秘内敛的国度的样子;那些国度人们的面容、表情和话语;我们和他们深厚的渊源和联系……
喀喇昆仑高速公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修筑,历时12年大功告成,连通巴基斯坦北部和我国新疆,成为中巴深厚友谊的见证和象征。
这条公路巴方路段全长800余公里,沿途海拔最高近5000米,地形险要。中方援建队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许多技术人员为此献出宝贵生命,青山埋骨、长眠于此。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推进,这条公路还迎来了大规模翻修和扩建。当地人说,喀喇昆仑公路不仅方便他们的出行,更带动经贸往来和旅游,让他们和中国更亲更近。
在这里遇到阿里·艾哈迈德是计划中的事。
但能去阿里家是意料之外的事。他邀请我们,是因为他把中方授予他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的奖章和奖牌收藏在家中。他说,为了珍藏这些荣誉,他特地去买了一个当地最好的旅行箱。
从伊斯兰堡出发,我们沿着中巴经济走廊继续深入……
遇见刘楠,是在热火朝天的巴基斯坦M4国家高速公路项目现场。
在一群中国和巴基斯坦大老爷们当中,年轻靓丽的她格外醒目。凭着海归的底气和扎根一线的勇气,现在的她可谓巾帼不让须眉。这位28岁的沈阳姑娘,正同中巴同事一起,日夜为贯通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而奋斗。↓↓↓
这里是巴基斯坦北部、海拔2000米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边一个小镇。小镇主要建筑沿街而布,阿弗扎德经营的“中国便民商店”就在其中。
现在,中国路桥公司的喀喇昆仑公路一期改扩建项目基本完工,在这里的中国人已经减少到只有几十人,阿弗扎德的店也经历了一段调整。
“没问题,我已经和伊斯兰堡、拉合尔甚至卡拉奇的中国顾客建立了联系”,阿弗扎德说,“不是有‘中巴经济走廊’么?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人只会多不会少,只要这条路在,我的生意就会在。”
听到对方主动说起“中巴经济走廊”,记者不禁有点诧异。“干嘛看起来这么惊讶,我一个做中巴生意的巴基斯坦人,当然会关心这些情况。别看我现在只买了一辆卡车,等过几年,说不定我就能赚个车队出来。”
【坐标:@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霍尔果斯;表情:“速卖通”达人米捷特、漂亮的边检妹子】
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东南部与中国接壤,北部与俄罗斯相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境外的起点国,哈萨克斯坦力图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成为连接欧洲和亚洲的转运枢纽,提升货运效率,促进贸易增长。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里的国门,国门背后就是哈萨克斯坦。不过,进入合作中心的两国公民可在两国领土间随意穿行,不需要任何手续。(新华社记者赵宇摄)
在哈萨克斯坦,25岁到30岁的年轻人已经成为“键盘经济”的主力军,网上购买机票、分期付款购物乃至网购海外商品已成为一种新时尚,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成为网民新宠。
在打造欧亚大通道和物流枢纽的征途上,哈萨克斯坦将与中国电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电子商务的推广将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什么?我们从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的市民米捷特说起……
从隋唐时期的古丝路驿站,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通商口岸,位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界河沿岸的霍尔果斯见证了古丝绸之路兴衰。
9月29日,哈萨克斯坦顾客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商贸城购物后准备乘车出关。(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如今这个古老的地名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它既是中国最年轻的边境口岸城市,也是哈萨克斯坦全力打造的经济特区,还是中国同周边国家的首个跨境贸易区。
分别位于中国境内、哈萨克斯坦境内和横跨两国的三个霍尔果斯,正经历由古丝路驿站向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发展的历史嬗变。
中国霍尔果斯边检站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共计有424万人次游客出入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同比增长44%;进出园区车辆超过8万辆。
在边检站工作6年的曹敏说:“边检的验放速度反映了霍尔果斯合作中心的发展速度,我们在提速,它的发展速度比我们更快!”
【坐标:@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苏莱曼圣山,表情:阿依达姑娘、蒙圈的中国记者、光膀子的努里斯兰】
从新疆喀什出发,经过两天的行车就能抵达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奥什市。这座古城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镇,而苏莱曼山是这里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址。
位于奥什市中心地带的苏莱曼山,远看像是一只趴着休息的骆驼,辨识度很高。它坐落在中亚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上,为往来商贾指引方向,被尊为圣山。
如今,圣山有了新的意义,当地青年人结婚时必到圣山许愿,祈求获得忠贞的爱情。
幸福来得太突然,记者有点懵:“呃,确实是笨蛋。”
听说记者是中国人,阿依达就“表白”了,其实是因为她只会说这三个中文词,还是和朋友在玩笑中学会的。她说,喜欢中国文化,想去北京看看。
据悉,吉尔吉斯斯坦正悄然兴起中文热,有6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数千名大学生学习汉语。
在山脚附近的小卖部,记者还碰到一位对中国特别感兴趣的当地年轻人。被问到对中国产品的印象时,17岁的努里斯兰脱下T恤,光着上身,指着衣领上的“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连声说好。
努里斯兰说他在莫斯科读大学,暑期来苏莱曼山兼职卖饮料。他放下小摊生意,执意要送记者,边走边说:“我将来一定去中国,我要做和中国有关的生意。”
【坐标:@秘鲁首都利马,表情:下辈子想做中国人的吉叶墨】
他痴迷于中国文化,他说:“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从小学中文,一辈子研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然后将我所知所学传播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
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21日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时,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他就是今年已经87岁高龄却坚持每年访华的秘鲁汉学家吉叶墨。
在被吉叶墨称为“中国城”的书房内,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类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以及他从中国收集来的各类小物件。他最喜欢的是一幅国画,特意挂在电脑桌的正前方,画中的李白正对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吟诗作对。
“唐诗里充满着哲学,既有对人生和自然的严肃思考,也表达着和平、忠诚等情感。”吉叶墨对唐诗了解得越多,就越喜爱。他希望让更多西方人从唐诗中体会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
在采访过程中,吉叶墨多次提到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还清楚地记得,2011年他去哥伦比亚第三大城市卡利参加国际图书展时,应主办方请求,加印了1000本《勤劳的蜜蜂·成语、谚语、歇后语1000条》,结果一星期内一售而空。
11月8日,吉叶墨从书架上取出自传图集《现在我是谁?》,图集中收录了他参与拍摄的25部中国电影的剧照。吉叶墨的书架上放满了中国工艺品和介绍中国的文化的书籍。(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吉叶墨的书桌上摆放着他的最新作品——《中国文化百科全书》,洋洋洒洒60万字,生动介绍了他精心挑选的有关中国历史、宗教、文化和人物等内容。
这本于2013年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巨作,为西语读者搭建了又一座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
说起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吉叶墨坦言,自己从未接受过正规的汉语教育。他尤其羡慕现在的秘鲁年轻人,“因为秘鲁很多大学都有孔子学院,可以学汉语”。
【坐标:@缅甸莱比塘项目附近村庄,表情:中国公司做了连缅甸政府都做不到的事情】
“我们现在每天能看上电视,还用上了空调,这是以前完全想不到的。”住在缅甸北部实皆省蒙育瓦地区甘多村的吴布芒说起现在的生活,显得颇为激动和满意。缅甸的电力缺口很大,即便是大城市也经常停电,农村地区能够通水通电相当难得。
吴布芒一家三代9口人,原本居住在2公里之外的甘多村旧址,由于中缅合作开发的莱比塘铜矿项目征用了他家的土地,他和村里的130多户、700多人一起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新址。
11月4日,在缅甸北部实皆省蒙育瓦地区,孩子们在万宝矿产公司为甘多村开设的幼儿园中休息。新华社记者韩新颖摄
蒙育瓦莱比塘铜矿是中国在缅甸投资的几个大型项目之一,2012年莱比塘铜矿因征地补偿、环境等问题受到当地部分民众的抗议,被迫停滞了两年多。获得当地村民支持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项目的中方投资人万宝矿产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政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村民的理解,于2016年3月成功实现投产。
吴布芒家里有电视、电饭煲,甚至还在卧室装上了空调,冰箱是中国的长虹牌。吴布芒说:“中国的电器价格便宜,而且还挺好用的。”
万宝矿产仰光公共关系部主任董云飞告诉记者,村里的供水跟公司用水同源,全部免费,有些村民喜欢用传统的井水,公司除铺设供水管线外,还会帮助村民打井。受铜矿开发影响的另外32个村庄,无论是已经搬迁的还是留在原址的,都已经通上了水电,村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记者:“一带一路”全球行小分队,编辑:林晶、王丰丰、杜健,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