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海关2017年起全面实施加工贸易监管一体化模式
央广网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景明 通讯员董彦)记者从南京海关获悉,南京海关加工贸易一体化集中作业中心今天启动运行,首票以加工贸易监管一体化模式申报的电子化手册备案业务通过审批。据介绍,2017年1月1日起,江苏省内开始全面实施加工贸易监管一体化模式。原先分布在江苏省内35个业务现场分散办理的加工贸易业务,变成在互联网上通过3个集中作业中心,以“区域集中作业模式”集约化审核办理。这一新作业模式属全国首创,将对全国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示范效应。
根据业务量、地域分布特点和行业集中度,南京海关将江苏地区划分三个片区,建立金陵、苏州、南通3个加工贸易集体作业中心,依托“互联网平台”对片区内加工贸易企业申报的加工贸易业务电子数据进行集约化、专业化审核,集中办理手账册设立(变更)、核销业务。原各业务现场主要负责办理本现场的验证监管、担保金征退、单证签发等业务以及业务咨询、政策宣讲等其他需现场办理的事项。
28日上午10:20,在位于苏州海关高新区报关报检中心的南京海关加工贸易一体化集中作业中心苏州中心,关员万宇翔点开南京海关加工贸易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系统,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申报的电子化手册备案业务已自行审批通过。该公司报关员滕启宏在自己公司的办公室内,很快收到平台反馈的申报成功信息,正式成功申领到南京海关加工贸易监管一体化改革后首份编号为B23046350344的电子化手册。从录入到最后审批完成,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
手账册设立是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无锡富士时装有限公司位于无锡海关辖区内,往常滕启宏需要到报关公司录入手册信息,然后递交到无锡海关相关窗口,海关在规定的工作时限内完成审核。加工贸易监管一体化模式实施后,苏州和无锡的加工贸易业务集中到苏州集中作业中心处理,企业无需跑海关工作现场,只需“在家”通过网上直接向集中作业中心申报,即可完成申报工作。
这一看似操作流程的简单改变,背后却是加工贸易监管的重要创新。业务办理实现无纸化,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发送申请、补充资料、查询进度,让“数据多走路,企业少跑腿”——这是加工贸易一体化模式实施后企业得到的便利,大大节约企业办事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海关通过风险管理,实现低风险快速通过,高风险重点审核,体现守法便利、失信惩戒的分类管理原则,既提高了企业和关员的工作效能,又提高了执法统一性。
加工贸易是江苏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南京海关加工贸易业务量居于全国首位。1-11月,江苏省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2920.8亿元,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2.5%。今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以及示范企业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推动加工贸易管理领域的简政放权和转变职能,顺应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快捷办理加工贸易业务的便利化需求,2015年11月10日起,南京海关开始探索加工贸易“集中作业”模式试点。从试点情况看,企业办事业务环节从7个减少到3个,办理时间缩短,成本得以降低。加工贸易企业自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办理业务,每票/次业务降低成本200元左右,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办理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此外,互联网平台提供申报规范表格、逻辑检控和提示提醒功能,提升申报规范准确率,企业管理规范得以提高。
南京海关加工贸易监管处胡文杰处长介绍:加工贸易一体化模式运用了“互联网+”思维,由“线下”转为了“线上”,由“企业跑腿”变为了“数据跑腿”。自2015年11月试点以来,试点地区通过“集中作业模式”办理B、C手册设立5856本、变更7141本/次,金额共计83.3亿美元,办理联网监管E账册变更15409笔,试点加贸业务量占了全关区的近30%,目前账册系统快速审核通过率达9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