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治理之道)
边疆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可以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经济帮扶、政策引领、社会交往入手,不断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吸引着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应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从而增进国家认同。同时应看到,边疆少数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要充分考虑与尊重其文化特殊性,并从中发掘优秀成分,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价值和情感依托,在推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发展中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发展较慢。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是凝聚人心、增进国家认同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利用好这一机遇,一方面需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实施符合当地实际、同国家相关规划紧密衔接的经济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着力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补齐发展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尤其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自豪感。
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民族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体系。它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包括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增进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有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关键是要确保其落实落细、落地生根。为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做好相关宣传普及工作,善于运用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节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其深入人心;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完善和创新具体政策举措,提高政策执行的精准性,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进而凝聚起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发进取的磅礴力量。
加强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和内地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其国家认同的重要方式。要创造条件促进边疆同内地的社会交往,让边疆群众和内地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积极搭建交流交往载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建工作,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通过增进民族团结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2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