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最大的魅力在于始终和群众在一起
我的童年非常美好。那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大院——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茶蓄公司(今外贸局)家属院里度过的。我童年的玩伴儿有维吾尔、汉、哈萨克、锡伯、蒙古等多个民族,小伙伴们常常相互串着门儿吃饭,每一家都会尊重我们各自的饮食习俗。童年的情感在我的记忆深处就是两个词:温暖、踏实。而我最早的价值观,也是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这还要从一个故事讲起。
父亲给了我一巴掌
一天,我放学后和院子里陈会计的儿子玩着玩着争执起来,大打出手。由于我天生左臂残疾,父亲最疼爱我。可是那一天,他根本不容我解释,抬起手扇了我一巴掌。我特别震惊,紧接着是委屈。父亲把我扯回家,用他那双大手替我擦去脸上的泪,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你要永远记住:远亲不如近邻。如果和自己的邻居相处不好,你的人生将会遇到太多的困难。”他还告诉我,邻居就像亲人,要像谦让兄弟一样与院子里的小伙伴相处。只有相互帮助,相互谦让,才能让生活永远温暖。父亲一生中只打过我这一次,但就这一次,让我学会了“要把温暖送给身边人”的道理,也为我今后在新疆社会多民族共处的生活中明确了一条道路。
正是父亲给我指明的这条道路,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懂得了珍惜。我在新疆日报社维文编辑部工作了25年,和汉、维、哈、蒙各种文版编辑部的同事们都有过一起采访的经历,我珍惜这些机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和道理。我也把我所拥有的知识不打折扣地传授给年轻记者们,同时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与时代相契合的思维方式和写作角度。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给身边人温暖,向身边人学习,成为我与人相处的根本方式,也推动着我事业的不断进步。
塔河深处记者节
在新疆大学新闻系就读时,我的老师曾经说过:新闻的生命在基层,在人民群众中。这句话,我从没忘记过。而且,我也在25年的新闻工作中,扎扎实实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除了睡觉,我始终在思考新闻。我认为,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就是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的心声表达出来。前者,我们努力在做,后者,也就是调研人民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盼望什么,有多少记者在专心地做呢?我从当上记者的那天起,就立志要做一名被党和人民需要的记者。在我的新闻生涯中,我在全疆各地基层采访的时间占到了80%,我要求自己始终和各族群众在一起,时刻不忘把党对我区各族群众的关怀传递到他们中间,也时刻不忘把各族群众的心声采集准确,以新闻报道的方式传播出去。同事们都知道我是“下乡迷”,只要在办公室坐到三天以上,我的脾气就变了,焦躁。只要背起采访包踏上去往基层的道路,我的心情就像鱼儿奔向大海那样,激动、热烈、急不可耐。因为我知道,乡村里满地都是新闻,都是生龙活虎的建设美丽新疆的热烈场景,我太喜欢把自己投入到这种氛围里了。我所有的获奖作品,都是在基层采写到的。坐办公室当不了记者,只有在基层,才有新鲜的故事发生,才能感触到时代发展的大动脉。我终生难忘的第一次记者节,也是在塔河深处的一个村庄里度过的。
2000年11月7日,我和同事买买提依明·吾不力从巴州轮台县草湖乡政府出发,驱车5个小时,来到草湖乡最偏远的一个村子。这里在塔里木河流域最下游,是迄今为止保留的最为罕见的胡杨水乡。当时没有路,我们的车行走在一片沙漠中。到村学校下车时,我和买买提依明已经被一层层的黄沙覆盖了,看不出衣服的颜色。这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学校,有3位老师、20多名学生。当晚,我们住在了农民家里。我看到他们不分昼夜地在用最原始的方法,去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我就想,来对了。这里的人与外界相隔太远,他们最需要外界的声音,更需要把他们的声音传播给外界,让人们知道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要。
第二天,11月8日。我们的采访刚结束,一位女教师走到我们面前,递来一枝缀着两朵鲜艳花朵的塑料花,笑着说:“今天是记者节,祝记者节快乐!”我当时非常意外,但涌上心头的不是欣喜,而是深深的内疚。在这样偏远的一个乡村里,群众的心里装着记者,我们记者的心里是不是始终装着群众呢?我问自己,并且开始意识到,我最强烈的愿望,是要把新疆的每一个角落都走遍,去探访每一个角落里生活的各民族群众,带着党的温暖,去看望他们、倾听他们、感知他们。当晚,我连夜写了一篇言论《两朵塑料花和记者的责任》。
这是我度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在优美的胡杨水乡,在温暖的基层群众的关爱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使命和责任。
学习是好记者永恒的选择
多年来,我有很多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和新疆新闻奖,新疆日报社专门成立了“许库尔工作室”。我今年还获得了长江韬奋奖。当我站在台上领奖的时候,我真心感到,这个奖是我身边所有同事的奖,是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奖。因为我的心,在同事们中间,在基层群众中间,我笔头上的力量和智慧,都来自他们。他们不停地在向我提问,在催着我不睡觉地学习。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我把北京街头能买到的报纸都买来在寝室里研究,我的妻子阿里亚·阿不力米提去看望我时,笑话我把报社搬到了宿舍。我的儿子也曾说:“我睡觉的时候,爸爸在看书,我醒来的时候,爸爸还在看书。”因为记者是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我的知识和智慧如果跟不上时代,我是做不了记者的。学习,是新闻记者永恒的选择。
经过多年的钻研,我现在实现了2008年的一个诺言。那一年乌鲁木齐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我,问我今后的目标是什么?我在镜头前说:“我要写出对新疆的少数民族企业家有指导意义的新闻作品。”
经过8年不断向全国同行、老师的学习和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思考,我今天可以有底气地说,我已经写出了这样的稿件。不仅改变了新疆少数民族企业家们因为少数民族记者不懂经济而轻视新闻行业的观念,也实实在在地为少数民族企业家们打开了很多思想观念上的结,为他们将企业做大做强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新闻工作,魅力无限。因为,新闻记者始终要和群众在一起,和时代同频率。我的目标是,始终努力,做一名让党和人民信赖的记者。
(作者系新疆日报社维文记者部首席记者阿不都许库尔·阿不都克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