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策】“变”与“治” 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所在,也被称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回首2016年,中国把握住“变”与“治”这两个关键字,国家治理进一步走向现代化。
变:应形势之“变” 求经济之“治”
如果用一个字描述2016年的世界,你会想到哪个字?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最近揭晓年度国际汉字,答案是“变”。变化席卷全球,中国当然不会置身事外。
清华大华教授白重恩认为,随着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增长的潜力逐渐地要平缓,要想追求过去那么高的增长率是非常困难了。
经济新常态的诸多趋势性变化正在深刻展现,中国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追求“超高速”增长。“中国号”经济列车能否实现新旧动力转变,能否稳住方向和速度,考验的正是经济治理能力。
这一年,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的突出问题,中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降低税费负担,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浙江省国际商会副会长刘红军看来,这些政策直接说到了企业的痛点,“我们对中国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在美国、在东南亚国家都有投资,但最大的投资还是在中国”。
这一年,国企加快“瘦身健体”,有5对重量级中央企业重组打天下。在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广受关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被明确列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要求在一些垄断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经济学家常修泽这样评价“混改”带来的“变”:“把一个原来纯而又纯的、一股独大的,甚至是一股独有的产权结构改变成一个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这一年,从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到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适应新常态的政策框架初步确立。抑制房地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应对有力。这一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中国应形势之“变”,求经济之“治”,标注了经济治理能力的新高度。
治:从依法治国到全球治理的路线图
有人说,要想感知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经济是最直观的维度,但并不是唯一的维度。
今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聂树斌案再审案公开宣判:“聂树斌无罪”。22年等来的无罪判决,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胡云腾法官和他带领的第二巡回法庭,也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巡回法庭打破地方阻力,跨行政区域审理重大案件,被称为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制度设计”。今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获准再增设四个巡回法庭。
第二巡回法庭庭长胡云腾这样评价巡回法庭带来的变化,“可以通过个案的审判,纠正政府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同时通过沟通协调司法建议等形似给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提出我们的建议,从而促进我们国家的法治政府建设”。
这一年,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明确未经判决不得定罪,不得自证其罪。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回应公众关切。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04条权威释法,亮明法律红线……全面依法治国正在进一步夯实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基石。
今年9月,备受关注的快播案一审宣判,成为依法治网里程碑式的案例。这一年,互联网的法律之网不断织密。中国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不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这一年,从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网络治理到全球治理,我们认识新变化,适应新变化,也引领新变化,有了新的路线图,也有了新的方法论。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央视新闻频道年终报道《2016中国策》明天播出第三集《“均”与“先”:新发展理念赢来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