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河南十大财经热闻
□本报记者万军伟文白周峰摄影
河南发布《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
3月23日传出消息,河南省政府出台《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大省,迈入全国制造强省行列。《行动纲要》主要内容总体概括为“一三一二九六”。纲要要求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先进制造业大省,实现向制造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提出着力突破十二个重点领域,即智能终端及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冷链与休闲食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现代家居、品质轻纺业、冶金新型材料、现代化工材料、新型绿色建材等。
郑洛新入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确定要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涌现更多创新活跃、特色突出的升级发展新“尖兵”。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高层次载体。
郑州、洛阳、新乡是我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丰富、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家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中原腹地建成一块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按照省政府报送的《郑洛新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要求,到2020年,示范区将引进、吸纳高端创业企业200家,培育形成10个左右“百千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
河南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力促民间投资
6月21日,河南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省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进行安排部署。这一轮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8月,我省确定8家省属国有工业企业作为“混改”试点单位,力求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几乎与此同步,8月5日,全省促进民间投资座谈会在郑州举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析我省民间投资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应对措施,促进我省民间投资回稳向好。会议提出,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是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实际行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当前稳增长保态势、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河南出台去产能“2+4”方案
8月30日,全省化解煤炭钢铁过剩产能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我省为化解过剩产能已正式出台2个《总体方案》和4个《实施意见》,提供了我省化解过剩产能的“路线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推动煤炭、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2016年~2018年,我省要压减炼铁产能100万吨、粗钢产能240万吨和煤炭产能6254万吨,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化解任务。
“2+4”方案组成了一揽子化解过剩产能的政策,它把中央要求和河南的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旨在有针对性地解决钢铁、煤矿行业关闭退出、政策奖励、职工安置、土地政策等问题,积极主动压减低效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以骨干企业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加快推进企业重组,着力提升钢铁、煤炭行业的有效供给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尤其对落后产能的关闭退出“关就必须关死,退就必须到位”,不留退路,不留缝隙,将有力推动煤炭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脱困发展。
郑徐高铁开通
9月10日早上6时31分,郑徐高铁首趟列车G1908次缓缓驶出郑州东站,历经3年半的建设,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郑徐高铁开通,不仅描实了河南“米”字高铁网的“十字骨架”,也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横”。郑徐高铁处于“米”字形高铁枢纽的“起始地带”,它的开通运营实现了郑州、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之间4小时直达,中原与长三角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对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增强中原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推进中国(河南)自贸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郑徐高铁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线路全长361.937公里。此外,与京广高铁不同,被称为“中国高铁升级版”的郑徐高铁,所运用的
多项高铁技术均属于“中国制造”。
河南自贸试验区获批
8月3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将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河南位居其中。这意味着,经过近3年的努力,我省终于正式获批建设自贸试验区,再获国家战略青睐的同时,也将为内陆地区探索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新设的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国家给我省的定位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自贸区是新时期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拥有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等推动跨越发展的有利条件。设立河南自贸区,对我国推动内陆地区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我省将努力探索内陆地区开放新模式,拓宽开放广度,提升开放高度、拓展开放深度。
郑州地铁二号线开通
郑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8月19日上午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绿城市民乘坐地铁“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成为现实。2号线的开通,将与1号线一起形成郑州市南北和东西的轨道交通“十字”骨架,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发展贡献力量。郑州市轨道交通也告别单线运营,跨入“多线建设、双线运营”新阶段。
12月20日再度传出消息,郑州地铁2号线南延工程一期(也就是城郊铁路一期)目前车站、区间主体结构、轨道、装修等建设项目已经全部完成,计划将于2017年1月中旬通车试运营。
郑州房地产调控发布“国庆新政”
10月1日晚,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在郑州市部分区域实施住房限购的通知》,通知称,在郑州市市内五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东新区、郑州经济开发区、郑州高新区范围内,对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和拥有一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80平方米以下(不含180平方米)的住房。10月3日,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郑州市个人住房信贷政策有关要求的通知》,对郑州市个人住房信贷政策予以明确。在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使用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不低于30%,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不低于40%。郑州迎来限购、限贷“双限”时代。
12月21日,郑州市政府发布《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通知》,郑州限购政策继续升级。新政提出,郑州180平米以上住房纳入限购范围,非郑州户籍家庭在郑州购买住房,需提供在郑州连续缴纳2年以上(含2年)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紧接着,12月23日,河南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郑州市限购区域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郑州限购区域内,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二套房无差别的“认房又认贷”60%首付,可以说是郑州两度限购以来,最为严苛的限贷政策。
郑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
12月22日,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下称郑州机场)2016年的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今年年底前有望达到2070万人次,行业排名将跻身国内机场第15名,旅客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千万级机场前三位。今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将同比增长20%,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客运航空公司40家(国内31家、国际9家),开通客运航线162条(其中国际地区25条),客运通航城市86个(其中国际地区19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亚、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迪拜和温哥华的枢纽航线网络。据统计,2011年至2015年底,郑州机场的年航空货运量从10万吨增长至40万吨,年均增长达36%,今年货运量将达到45万吨,国内机场排名将跃升至第7位。货运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客运的发展,“十二五”期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空客运年均增速达15%。
中原城市群获“国家定位” 郑州获批“国家中心城市”
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壮大中原城市群,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此前,中原城市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中,透露了中原城市群的“国家定位”——立足区位交通等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极具发展活力的核心地带。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其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1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此次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将推动中部地区再上新台阶。对河南而言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发展壮大中原城市群写入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热盼写入规划;郑州“米”字高铁写入规划;河南诸多城市如洛阳、南阳、新乡等城市和重大项目也在文中多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