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交通运输白皮书透露“中国自信”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冯蕾)国务院新闻办29日首次发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国家铁路局局长杨宇栋和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出席。“这是一部三局的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次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标志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完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杨传堂说。
这份约1万字的白皮书不只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的“中国速度”,更透露了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背后的“中国自信”。
自信的数据跨越
今天,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
2016年,我国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2.4万公里;尤其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万公里,运营里程占到全世界高铁总量的65%左右。
“西部地区部分高铁投资回收短期面临难题,中国会不会改变高铁建设方向?”
“只要是老百姓需要的,我们一定会做。”面对记者的提问,杨宇栋的回答透露着信心,“随着四大板块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三大战略的实施,东西部地区的客流、物流将会有更高速的增长态势。我们相信经过一定的运营时间,能够达到盈亏平衡。”
“西部地区的铁路必须要修,而且要多修。”在杨宇栋看来,西部铁路建设将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能单纯从某一个企业是否盈利观察,还要看长远、看大局。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共投入3.58万亿元建设了3万公里铁路。“‘十三五’期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计划投资3.5亿元。到‘十三五’末期,整个铁路运营里程达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要达到3万公里的规模。”杨宇栋说。
自信的创新实践
回顾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交通运输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奋斗历程。目前中国与世界交通运输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中国正向“交通强国”迈进。
这是一段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创新历程:目前,我国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铁路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新名片;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的铁路、公路建设技术克服了世界级难题;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中的桥梁工程全线贯通;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主研制大飞机的国家,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客机全球追踪监控已全面实现……
“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到了世界各国。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品牌,目前已扩大到39条,到达8个国家、13个城市。今年,我们预计开行1685列,同比增长107%。”杨传堂说。
自信的改革攻坚
发布会上,针对社会关注的交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发言嘉宾客观研判,冷静作答。
“今年我国民航发生了几起不安全事件,怎么看目前的安全水平?”
面对记者的提问,冯正霖说:“虽然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是稳中有险,稳中有忧。我们正在建立‘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全方位排查整改长效机制,始终以如履薄冰的态度、以眼睛里不容沙子的自觉,排查隐患,不留死角。”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航已经连续安全飞行76个月,累计安全飞行4596万小时,连续14年保证了空防安全。横向比较,中国民航近十年运输航空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036,是同期世界水平0.43的十二分之一。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航空运输量的增长在某些地区已经触及空域资源保障能力、地面保障能力、人力资源保障能力的‘天花板’,需要我们以推进民航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需求为最终目的,加大有效供给力度,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提升航空服务品质。”冯正霖语气坚定地说。
近年来,随着快递业迅猛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模式单一、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也开始显现。一方面,中国快递业已经连续六年每年增长超过50%,现在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全球年快递量约700亿件,中国就占了300亿件。另一方面,提高供给水平亟待寻求对策。
“十年以前,中国一个快递件的快递费用约为30元,十年过去了,这一费用降低至12.8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当然,我们不回避矛盾。‘十三五’期间,将以‘互联网+’为方向,着力在扩大服务网络的惠及范围、促进快递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马军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