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6:这一年,我们遭遇的十大“套路”
躲过了跑路的P2P、理财变保险,结果栽在了高额赠送网站、虚拟货币投资的陷阱里;胜过了“猜猜我是谁”、“我是你领导”的老骗局,却被对个人信息了如指掌的“精准诈骗”打败了……再加上大品牌不断曝出的质量问题,“互联网+”新消费方式里暗藏的种种陷阱,以及旅游、房产中介等领域的顽疾,作为消费者,回首这一年,可谓遭遇的满满都是套路。
TOP1 精准诈骗
“是周先生吗?我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参展中心的马主任……”四川广元一家砖厂的老板周毅(化名)平时喜欢收藏古玩字画,在国内各大收藏协会都注册过会员,接到这样一个邀请参展的电话并不意外。此后,他又陆续接到自称中国收藏品交易中心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北京税务局工作人员等人的电话,先后16次以参展需交场地费、报名费、保险费、个人所得税、注册费,以及介绍收藏品让其先行购买后一起参展拍卖为名义,通过快递邮寄的16件收藏品作为抵押,让周毅通过快递货到付款的方式支付现金共计66.7万元。后经鉴定,16件藏品全部是廉价工艺品。
周毅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阅人无数,在社会上打拼、闯荡多年,竟然会被骗得倾家荡产。他怎么也想不通,骗子是如何搞到自己的电话号码,还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了如指掌。
周毅案件揭开了“精准诈骗”的冰山一隅,幸运的是,四川警方最终破获了这起诈骗案并追回了赃款。而山东临沂女生徐玉玉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就被诈骗分子以发放助学金为由,骗取了9900元学费,在报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在另一起轰动全国的案件中,一位清华大学教授刚刚卖了一套房子,回到家立即就接到了诈骗电话,称他漏缴各种税款等等,各种恐吓威逼,结果1760万元房款全部被骗走。“骗子可以精确地告诉你,网签合同的编号是多少,各种交易中细节的一些信息,骗子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一位信息安全专家透露。
这类精准诈骗之所以容易得手,首要原因是大量个人信息被肆意买卖,已然形成“黑产业链”,而黑客、钓鱼网站、房产中介、保险公司、快递公司、汽车4S店都是非法出卖公民个人信息的重灾区。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2 网络传销新变种
“虚拟数字货币已挟雷霆之势来临!”“万福币的定位是未来对接银行,成为数字货币的结算中心!”“这就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捡钱的时代!”不到两个月时间,13万余人被网站、公众号中这些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吸引,投身“万福币”项目,不料却深陷传销泥潭,难以维权。
今年4月,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破获“万福币”特大网络传销案,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专案负责人表示,利用虚拟货币进行传销已成为当前网络传销新特点,投资者应高度警惕。
目前,国内各类虚拟货币上百种,包括百川币、易币、维卡币等。这些所谓的虚拟货币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打着创新的幌子,许以用户高额的回报,实则就是传销骗局。
类似的骗局还有高额赠送网站。
“地球不会爆炸,人们的消费就不会停止,我们的钱就会永远送下去……”标榜着如此豪言壮语的趣购购物商城,在“消费1000送600”的模式下“狂奔”两年多,于全国20多个省市吸引了近7万商家加盟和数目不详的众多消费者携巨资参与。然而,这家网站的高额赠送模式与2013年审结的当时全国最大网络传销案“万家购物”有高度相似之处。更令人担忧的是,仅仅在山东省范围内,就至少还有其他8家网站同样打着高额赠送的旗号在吸引消费者参与。多位专家认为,所谓的高额赠送不过是把后期参与者的资金赠送给了前期参与者,涉嫌庞氏骗局,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3 电商假货痼疾
“在聚美买了一个蔻驰(COACH)钱包,拿到专柜去验货,专柜说是假的。打电话跟聚美投诉。聚美客服先是说,渠道正规绝对是正品;后又改口说,这属于第三方在聚美平台售卖,让第三方负责人和我联系。第三方负责人解释说,蔻驰有两条生产线,一条专柜线,一条工厂线,在聚美卖的是工厂线。这种解释让人没法相信。”消费者李小姐抱怨。
电商平台卖假货,近年来成了个节令性的口水话题,每年“3·15”、“双11”都会被消费者口诛笔伐。2016年也不例外。
今年的“3·15晚会”发布了一号热点投诉,多家电子商务网站均因售假被点名。
“网上部分店铺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位酷爱网上购物的海南张小姐说,“网上产品不能试,看到的和真正拿到的很有可能不一样,很容易造成纠纷。”
据电商消费者反映,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出商品的真伪,网购又是虚拟环境,不能见到实体商品,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而一些消费者买到假货后,因网购投诉需要“全程取证”的复杂环节,于是便会放弃投诉。消费者的维权困境反过来更加助长了电商的假货泛滥。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4 微商杀熟
“这些卖家声称商品均是正品品质,有专柜小票为证,价格又便宜很多。”在每天狂轰滥炸的图片攻势下,福州的陈女士最终还是没能抵挡得住诱惑,通过熟人从海外代购了一款LV女包,等陈女士满心期待的包包到货后,却发现与专柜正品相比,皮包不仅色泽差异大,甚至还有轻微的黏胶味儿。
事后,陈女士了解到这个皮包只是国内生产的仿造品,但由于是通过朋友购买,碍于情面只得作罢。随后,陈女士便拉黑了朋友的微信。
相较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微信朋友圈是较为私密的社交平台,双方只有互加好友后,才能看到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因此朋友圈的商圈法则也多从“杀熟”下手。如陈女士这般吃了哑巴亏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在各地消费者保护部门受理的投诉中,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产生的消费纠纷也在逐年增多。消费者更应引起注意的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购物属于个人私下交易,并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5 网约车纠纷
“因为司机绕路,我在订单结束后给他一个差评,我的噩梦就开始了,短短一个小时就收到司机10个骚扰电话,100多条骚扰短信,易到用车投诉电话又无法接通,真有种无助的恐惧感。”北京的王先生至今想起这件事来仍有些后怕。
王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2016年,随着网约车乘客数量的蓬勃增长,相关纠纷、争议也越来越多。纵向梳理新闻报道可发现,这些争议中,与乘客切身利益相关的包括:支付纠纷、泄露隐私、挑活议价、合同违约、侮辱责骂、人身安全等。
最极端的案例出现在今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一所小学的英语女教师,在晚上搭乘一辆网约车后被抢劫杀害,犯罪嫌疑人为网约车司机。滴滴公司后来证实,该司机在平台上注册并通过审核,但案发车辆的牌照是其临时伪造。
驾驶员招录把关不严,网约车平台难辞其咎。与此同时,多位乘客还反映,不少专车平台客服电话打不通、在线客服无人在线、后台留言无人回复,用户认为专车平台店大欺客,投诉无门。尽管打车容易了,可维权却更难了。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6 房产黑中介
仅有11%的消费者满意,高达84.8%使用过服务的消费者遇到了消费纠纷,却只有21.6%的消费者“胆敢”维权,什么样的行业如此“奇葩”?答案竟是房产中介。
2月23日,上海市民黄先生在上海市消保委举行的房产中介约谈会上讲述了由于链家中介失职引发的“血案”。
黄先生在2015年8月通过链家购买一套400万元的婚房,在签订合同前,链家中介告知黄先生该房屋名下有按揭贷款,但卖家资产状况良好,且链家方面与黄先生确认,只要个人首付能达到七成即280万元,交易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令黄先生没有想到的是,签订合同后,链家才告知所谓“按揭”竟是总价340万元的抵押。为防止风险,黄先生又在购买合同中明文规定280万的房款必须用于先偿还银行和个人抵押。谁知当黄先生支付了首付后,房东却将钱款挪作他用。这套房屋在2015年年底被法院查封,在链家全程“冷处理”的情况下,黄先生去法院跑程序解查封。此后,担心交易终止、首付款“血本无归”,“当时快崩溃了”的黄先生不得不接受了链家方面提供的110万元贷款,按其要求将父母名下资产作为抵押资产交给链家方面作信用担保。
无独有偶,消费者庄先生在链家的遭遇也颇为奇葩。庄先生看中了一套370万元的房产,在1月9日通过链家签订了一份居间协议并支付80万元定金。但在要正式签订协议前,链家才告知房屋有167万元的抵押贷款,房产证无法办理。更离谱的是,这笔抵押贷款竟然是链家以工作人员名义借给卖家、以供其购买其他房产的。也就是说,在庄先生不知情的前提下,链家实现了“一房两吃、套牢上下家”,庄先生被卖家挪用的房款迟迟没有消息,链家更将房源再度上网售卖。
上海市消保委的消费体察显示,房产中介行业还存在虚标房价、隐瞒房产真实信息等问题,高达56%的房源与网上宣传不符。从选房到看房再到买房,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中介“忽悠”。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7 旅游宰客
1月5日,刘先生与朋友在某旅行社报名参加韩国济州岛6日游的旅行团,当场签订了旅游合同并交纳了两人共6560元的费用,合同规定1月24日凌晨1时55分从南宁吴圩机场出发前往济州岛。1月23日晚他们按照约定在民族广场集合,当晚来接团的导游却告知因济州岛突降暴雪,机场封闭暂停所有航班降落,具体出发日程只能以航空公司通知为准。因行程耽误游客与旅行社协商退团退款事宜,但旅行社以机票已订不能退为由拒绝了。
根据《旅游法》第六十九条,消费者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后,旅行社应当按照包价旅游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安排。然而,不少消费者都遭遇了导游变更行程、强迫加点等违反合同的行为,很多人都选择忍气吞声,勉强完成行程,令本应美好的旅行蒙上了阴影,而白纸黑字的旅游合同却在此时成为花瓶式的“摆设”。
不仅是旅游合同难兑现,变相强迫消费、宰客欺客等“黑社”、“黑导”、“黑车”、“黑店”在2016年仍屡屡见诸报端,瞬间便秒杀旅游的幸福感。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8 4S店“潜规则”
3月15日下午,北京市朝阳法院对“新买宝马X5疑似旧车,消费者要求三倍赔偿”一案进行了公开宣判。法院判决被告北京华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存在欺诈行为,向原告车主退还购车款63万元,并予以三倍购车款的赔偿,总金额达到250余万元。
这个案件暴露出了部分4S店以翻新车、事故车、二手车冒充新车销售的“潜规则”。根据中消协调查,汽车经销商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以旧充新;二是隐瞒车辆存在缺陷;三是隐瞒出厂后更换过配件;四是隐瞒车辆售前维修情况等。
此外,拿不到车辆合格证、售后服务缩水、配件以次充好等也是今年4S店消费投诉热点。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9 天价培训
“培养3至8岁孩子未来领导力,使其具备领导者必备的领导力和竞争力。”今年暑期,广州市东风路的一家培训机构外墙上贴出了这样的宣传标语。工作人员介绍说,该机构招收3至12岁的儿童,课程包括“培养CEO气质”等在内的多项“开发类”课程。一周1至2次课程,每年学费5万元。
广州市天河区某高尔夫球会在暑期开设了儿童高尔夫兴趣培训班,为期5天,接收3岁以上儿童。一天1000元,不包含食宿。
除去儿童暑期天价培训外,一些艺考、考研、公考等培训机构打出“保过”的旗号吸引考生,费用不菲。呼和浩特考生阚梓毅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考试面试后,被中公教育打出的面试“保过班”广告吸引,花了1.3万元参加了一周的公务员面试培训,结果却没能如愿。
市场中一般的“贵族气质”培养班,公考、艺考、考研“保过班”等“高端”培训班费用少则1万元,多则10万元。而实际上,有些培训却并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有的培训机构的主营业务和培训业务资质“驴唇不对马嘴”,所谓“保过”玩的则是概率游戏,一些培训机构甚至还会用报名费“钱生钱”。尽管一些宣称“保过”的培训机构与考生签订“不通过即退款”的协议看起来很诱人,但内容却偏向了培训机构一方,培训机构始终是赢家。
辨识难度 ★★
危险系数 ★★
维权难度 ★★★
TOP10 大牌的“小船”说翻就翻
家住上海的陈先生将一块原价25万元全球限量28只的历峰集团旗下罗杰杜彼品牌腕表送至该品牌上海客户服务中心保养,今年1月取回后却发现,原本金色的自动陀变成了钢制的。陈先生认为历峰集团存在欺诈消费者的可能性,于是他向对方提出了退一赔三的赔偿要求。历峰集团虽然承认是相关技师工作失误,但没有接受陈先生提出的要求。
事实上,两年前,一位曾在历峰集团工作过的员工就曾向《经济参考报》记者爆料称,历峰旗下著名手表品牌卡地亚、万宝龙、名仕、万国等在维修保养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循环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二手机芯,同时存在使用其他过期维修材料的现象。尽管历峰集团一再否认这些爆料,但这些过于“巧合”的事件无疑折损了其国际大牌的形象。
2016年,从宜家的“夺命抽屉柜”到三星的“手机变手雷”,从三菱燃效数据造假到苹果系列手机自动关机,不少国际大牌走下了神坛,不再是人们心目中技术先进、工艺精湛、性能出众、耐用性好的代名词。更令消费者失望的是,面对频频曝出的质量问题,国际大牌往往采取冷处理和拖延方式,让消费者的维权过程颇为艰难。
辨识难度 ★★